粤媒会诊女足发展析5要素:谁来涨工资?为啥没人看?
2014年 一场女足联赛中座位空无一人
1/4决赛0∶1不敌美国女足,中国女足以八强身份结束了加拿大女足世界杯的征程。女足这段时间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除了老生常谈的待遇差和铿锵玫瑰精神,我们能否关注得更具体些?正如孙雯说,现在的女足,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给点实际的吧,比如到现场去看球,比如出出可操作的主意,这比总在那谈论 (待遇差)有趣多了”。
1 看世界杯,就想起女足待遇差
中国女足在1/8决赛1∶0淘汰喀麦隆后,宗庆后通过微博承诺要奖励女足姑娘:“看新闻说,大部分女足月收入只有3000元时,我很震惊。娃哈哈是一家实干型的民族企业,我当即决定向女足姑娘赠送100万元奖金,用实际行动为她们加油打气!”宗庆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不是球迷,对中国女足的印象最早来自1999年那届世界杯决赛,中国队在120分钟内跟美国队战平,最后的点球大战中以微弱劣势屈居亚军。
这其实是中国女足的缩影。这些年来,人们关注女足只有两个焦点:大赛、待遇。而且这两者往往一起发生。
每到女足大赛,姑娘们的待遇不高就会成为关注点。中国女足前核心孙雯说:“比较女足队员的付出和回报,她们的待遇的确不匹配。”
就那宗庆后承诺的100万元奖励来说,考虑到20多人的队伍,再加上教练组和队医,实际分到每个人手上的钱大概也就3万元。相比男足的动辄千万的奖金,女足的奖励只是一个零头。
但是女足待遇问题谈得太多,也变成空洞的抱怨。孙雯不久前接受采访就说:“20年前谈论这个(待遇),现在还谈论这个,我可不想总停留在一些老话题上,空谈挺没劲。”
事实上,女足的待遇比三四年前已经有了提高,只不过依然寒酸。据调查,目前75%以上的女足球员对收入感到不满。好一点的省份,如江苏、上海,主力的月薪能有个万八千,但在其他地方,主力的月薪大概只有两三千元、替补、轮换队员的月收入只有几百块钱,一些小队员甚至没有固定工资,只能靠微薄的津贴补助和赢球奖金“生存”。
呼吁给女足队员涨工资不难,可这笔钱从何而来呢?基本都是各地足协、体育局的专项拨款。在现行模式下,要为女足涨工资,实际上是要地方体育机构多出一笔钱。
2 圈外人关注待遇,圈内人关注出路
待遇太低的确是现实,但比现实更残酷的是女足姑娘们的出路。踢球是青春饭,踢完球之后呢?现任陕西女足主帅的女足前国脚刘华娜说:“对于大部分踢球的女孩子,收入还不是最重要的一环,最重要的是退役后的保障。”
“迷茫”是女足姑娘们形容未来时用得最多的词。是一直踢到退役,然后直接转型给师妹当教练,还是早早决定挂靴另谋前程,每个女足姑娘都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22岁的吴海燕现在已经是中国女足的队长,率队打进世界杯8强对她来说自然是万分荣耀。而她的同级生许维佳却依然只能在俱乐部领着“低薪”度日,许维佳说:“我替海燕感到高兴,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今后的路也不知道能怎么走。”
足球运动毕竟是一个比一般工作风险性、消耗性大得多的行业,对于女孩子来说,到了一定岁数还坚持选择足球,就必须在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自己的青春埋单。中国女足前队长浦玮说:“女足面临的问题比男足更多,20出头时还能专心踢球,但过个四五年到了适婚年龄,女足队员就不得不在嫁人生子或者继续踢球中间做出选择。”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的女足选手大多早早退役,二十五六岁便宣布挂靴,然后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到学校当体育老师是很多队员的期望,但现在来看更像是奢望。中国女足前国脚毕妍在26岁时退出国家队选择到北体大上学,毕妍说:“社会还是很看重文凭的,就算退役后当教练,光会踢球也不够。”
3 求关注这么多年,为啥还是没人关注
中国足协计划在未来十年里,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起三级女足联赛——即女超、女甲、女乙,其中女超8支队、女甲10~12支队、女乙12~16支队。如果这个宏伟计划能够如愿实行,不说中国女足的未来会一片光明,但至少也热闹非凡。
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女足队员庞丰月说:“不是打完世界杯,女足就没有了,只是大家注意不到罢了。”没错,这才是女足发展的真正问题所在。除了大赛,女足在联赛无法引起广泛的关注。
因为女足比赛的激烈程度和欣赏性都无法与男足相提并论,女足受关注度低实属必然。也正是因为没人关注,女足联赛的市场才活跃不起来,赞助商也不愿意投资。北京女足前队员张京湘现在是北京易事达集团董事长,她便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国内女足的体制无法吸引市场投资,纯粹赞助而没有回报,不可能有商家感兴趣。”
越没人看,女足便越没钱;越没钱,女足便越没人踢。恶性循环,指望女足取得好成绩根本不现实。
现在已经不得不把振兴女足的希望寄托于男足身上,孙雯、刘爱玲等前国脚都表态应该让女足“挂靠”在男足俱乐部下面。马晓旭也有类似提议,让足协出个规定, 让16支中超队伍都捆绑一支女足球队。“养一支女足队伍真的不难,像恒大现在一场比赛的奖金就300万,够我们女足球员一整年的经费了。”马晓旭说。
中国足协女子部主任陆煜也提出过这个方案,她说:“设立女足,我相信对中超俱乐部来说都不困难,这样女足就可以使用男足俱乐部的训练模式、场地、后勤保障、康复资源甚至装备,肯定能让中国女足提高很多水平。”
能否让中超俱乐部的老板再掏一份钱,这又要考验中国足协的决心和能力了。
在国内,大连阿尔滨、杭州绿城、河南建业等俱乐部的确设有女足,但更多俱乐部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4 中国女足的未来在于校园足球?
2001年,中国足协在册的女足运动员约为3万人左右,到2014年后,这个数字已经缩至不足1万人,其中专业或职业球员不足5000人,职业队注册女球员人数仅约为400余人。相比之下,现如今足坛霸主美国女足有300万女足注册球员,德国有100多万女足人口。
更重要的一点是,德国或者美国的女足队员,她们大多都是从小便接受专业足球训练。而在中国,想找一个从小就是练习足球的姑娘,真的很难。即便是眼下这支打进8强的中国女足,姑娘们也大多是“半路出家者”。吴海燕曾是长跑运动员,娄佳惠原来是练标枪的,张越打排球出身……
都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女孩儿可以吗?目前看来,真的不乐观。
中国的校园足球事业正如火如荼地铺开,今年9月,校园足球联赛就将正式启动。毫无疑问,这将极大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女足却似乎与此无关。在学校里,球场不够不说,踢球的女生更是少之又少,连男生的1/5都不到。北京业余女足球队的领队杨雪说:“大多数人都觉得踢球不该是女孩干的事,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对中国足球,尤其是中国女子足球来说,改变观念才是第一步。
执法本届世界杯比赛的中国女裁判秦亮,同时还是一名体育老师。她认为,观念的改变的确很难,需要不断宣传,不断展示足球的价值。而从老师的角度而言,她的做法是以身作则,“有时候你多颠几个球,多给女孩们做些展示,也许她们就会从此喜欢上足球。”
5 说再多,不如去现场给女足加油
女足受关注度低、姑娘们收入太少、中国足球人口不足、专业集训制的落后、需要改变国人对足球的观念……说起中国女足的短板,每个球迷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没错,这些都是中国足球、尤其是中国女足的症结,但在非女足大赛时,我们基本不会想起这个。
大家不如扪心自问,在平时,我们去看过女足比赛吗?
仅仅是在世界杯期间呼吁看女足、给女足加薪,怎么可能起到振兴女足的效果。中国女足前主帅马元安表示,中国女足在短暂辉煌之后成绩下滑,社会关注度也下降,使得从上到下的重视程度不足,“但这也很正常,凡事都有市场规律在,有多大的市场,就有多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继续为女足呼吁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毕竟“键盘侠”永远都是最易做的角色,但球迷的女足氛围依然冷淡。以广州为例,广州恒大每个主场都能有超过5万人的球迷观战,此外还会有无数球迷通过电视、网络观看直播,在这样的受关注度下,男足的广告效应十分显著,足球市场也得以被完全激活。反观广东女足,十余年前最火的年代,场均观众也不超过8000,现如今,更是几乎找不到真正来看女足的观众。
孙雯说:“其实要真喜欢女足,能不能去现场为她们加油呢?要求真心的不高!有人支持,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她们自然就踢得越来越带劲,越来越好。”
你自己都不去看女足,还怎么劝别人支持这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