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典型丨三亚昔日“穷小子”奋斗成为5A级景区总经理
2018年初,吉贵(左二)给槟榔谷景区周边村民送米、油等,送去新春的慰问。通讯员雷强摄
今年40岁的吉贵,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景区的总经理,身高1米8多的个头,皮肤黝黑,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在保亭三道镇甘什村,吉贵是村里长者口中常说的那个自强不息奋斗故事的主角。
30多年前,吉贵家里贫困,每日都在为温饱发愁。
“1986年,我才8岁,一家4口人挤在一个狭小的茅草屋里,家里穷得连咸鱼一年都吃不上一次。”吉贵是三亚市吉阳区下廖村人,那时,他是个“穷小子”。
本来生活就已经捉襟见肘,后来一场强台风,又将他家的小茅草屋掀翻了。“天没亮我就跟村里几个小伙伴钻到山里,拿着手臂一样长的劈柴刀去砍柴,就为了到海边去换咸鱼给家人吃。”吉贵告诉记者,家里买不起菜,他就等集市散了之后去捡些烂菜叶回家。
吉贵上学期间,家里依旧很穷。“我从不敢在学校午饭时间和同学一起去打饭,只能等到大家都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再捧着碗去打一份米饭,有时候碰上工作人员心情好,在饭上淋一些肉汤,就算我撞上好运了。”回忆往事,吉贵的眼眶有些湿润。
吃不起咸鱼、买不起新鲜的菜、不敢准时打饭……这样的生活一度让他差点产生自卑心理。但是,吉贵选择了自强,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番事业,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
1996年高中毕业后,吉贵并没有因为家贫不能继续上学而气馁。他开始外出打工,在经历了短暂的打零工阶段之后,吉贵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三亚一家景区做一名舞蹈演员。
“一开始我根本不会跳舞,但看到别人跳得很好,我心想作为黎族人怎能不会跳本民族的舞蹈呢?于是,我起早摸黑,从零学起。”吉贵说,一个多月后,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工资:400元。这对于当时的吉贵来说,十分珍贵。
凭借努力和勤奋,他从一个零基础的初学者变成了表演队的舞蹈队长。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学习民族乐器。后来,他不仅能歌善舞,还能弹奏许多民族乐曲,让不少老人刮目相看。
1998年,吉贵来到保亭,结识了准备在甘什村附近开发旅游项目的负责人,也就是目前景区的董事长程天富,这也是吉贵结缘槟榔谷的开始。
从1998年到2016年,吉贵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步晋升为队长、组长、主管、部门经理、总监、常务副总、总经理。
温饱已不是问题,他想得更多的是村民。“海南资源丰富,眼下又正值海南发展的好时期,只要我们愿意动脑筋,到处是机会。”吉贵说,“自己先富了,就应该带动村民一同致富。”
“从刚开始只有30名员工,到目前拥有1200多名员工的国家5A级景区,槟榔谷景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与百姓的支持,景区应该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现在的‘景区+农户’‘务工+务农’‘村民+员工+店主’‘开心半天工’的合作
管理模式,以及近年来建设的惠农一条街,都是我们为了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而推出的举措。”在这一点上,吉贵与景区董事长程天富的看法是一致的。
在惠农一条街,直接就业的村民有100多人。吉贵介绍,村民的收入方式有很多种,第一是从景区得到合作土地的股红与租金收入,第二是在景区上班的工资收入,第三是铺面经营的营业收入,第四是在景区内采摘果实售卖收入,第五是村民种植苗木花卉卖给景区的收入,第六是村民在景区开农家乐及茶吧的营业收入。
“2015年前,景区所在的保亭三道镇甘什上、下村共计96户,其中有20多户是贫困户。如今,在景区的带动下,这两个村子不仅基本完成了脱贫任务,部分村民还走上了致富路。”三道镇党委书记王书军说。
“认识吉贵20多年了,他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勤劳,能吃苦,且愿意学习。共事多年,他不仅是我的好助手,也是村里的名人,是景区和村民之间的重要纽带。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帮助本地发展经济,借助海南建设自贸区(港)的机会,竭尽所能办好‘旅游+’,更好地帮助当地村民发展致富。”程天富说。
短评
人穷不能志穷
农村穷小子,景区总经理,两个相差悬殊的身份怎么才能有效转换?曾经的贫困村民吉贵,用他的亲身经历证明,连接两者的关键因素,就是勤劳肯干、自强不息。这一优良美德正是我们战胜贫困、革新自我的重要法宝。
透过吉贵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贫困只是暂时的,并非一成不变,若想实现由贫穷向富裕的转化,就要牢固树立“我要脱贫”的坚定志向。其间,政府的外部帮扶固然重要,但外力只有借助内力才能起作用,因此,摆脱贫困,必须涵养强大的内生动力。
有了坚定的志向,就要积极求知识、长本领,“志”“智”兼具,定能脱贫致富,成就更美好的生活。不过,需注意的是,脱贫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立“志”,还是求“智”,万不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原标题:凭借努力和勤奋,昔日“穷小子”吉贵奋斗成为5A级景区总经理:“自己富了,就该带动村民一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