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12天,海南代省长做了什么?
12日,新任海南省代省长沈晓明参加海南省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谈他对省情的了解和对海南未来发展的构想。
据官方简历,沈晓明为医学博士,有医科大学、上海浦东新区、教育部副部长等任职经历,外界分析其到海南任职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
履职12天,代省长做了什么?
新晋代省长沈晓明介绍了他12天的安排:
4月2日、3日参加省委常委会了解国际旅游岛有关政策。
4月5日与各位副省长作交流。
4月6日、7日走访老同志,听取建议。
8日后市县调研,首站三沙市。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在此前的两次任职感言上,沈晓明都提到了下面这段话:我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南范例的实践者、祖国南大门的巡逻兵、海南绿色生态岛的守护人、海南各族人民的服务员。他说自己从这四个方面重新审视了海南。
如何看待海南?
沈晓明说,经过12天的了解,他初步对海南有了四点判断:海南很重要,海南不发达,海南有优势,海南有前途。
海南为什么很重要?沈晓明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3年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此外,中央作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安排,赋予了海南“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等六大战略定位,也凸显了海南的特殊使命。
“海南为祖国守好边疆,是国防使命也是外交使命。”沈晓明说,海南在中国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兼具国家使命和省份自身使命。
沈晓明提出,他要作海南绿色生态岛的守护人,“海南的经济发展要以守护好碧海蓝天,青山绿水为前提。”
如何“诊断”海南?
沈晓明用看病趣谈治省。“大家知道我是医生出身,医生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医生眼睛里看到的都是病,都是问题,因此我平时讲问题比较多,而且表达的方式比较直接,希望不要介意。第二个特点是逻辑思维,先搞清楚是什么病,再研究开什么药,还要进一步想想怎么让病人不再生病,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问题导向’”。
沈晓明履新12天如何初步诊断海南?
谈经济总量:“海南还处于欠发达省份,总量来看GDP刚刚突破4000亿,全国排名倒数第四;人均GDP为6664美元,全国排名第17。”
谈产业结构:“房地产一业独大,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产业基础非常脆弱。”
谈经济质量:“海南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在行业有地位的龙头品牌大公司。”
谈基础设施:“海南还有五指山、保亭、白沙不通高速,与内地交往主要靠航空,电力短缺没有根本解决。”
谈老百姓生活水平:“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是中等水平,物价较高,教育、医疗不发达。”
谈及物价代省长举例,“我上个礼拜天去逛了两个超市,两个菜市场,菜不比上海便宜,但是上海城市人均收入要比海口高很多。”
沈晓明说,海南近年来虽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地位,“大家要有清醒认识,切勿故步自封沾沾自喜,更不能作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沈晓明说,他鼓励干部在他面前讲真话,讲问题,只有把问题明确才能拿出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大家和我多想问题,多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海南优势在哪里?
在沈晓明看来,海南优势明显,随着时间推移溢出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虽然建省晚,莫欺少年穷。”
区位优势——背靠大陆面向东盟,与粤港澳相毗邻,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搞大流通、做大买卖的宝地。
热带资源优势——拥有热带渔业、滨海旅游、热带农作物、南繁制种、南药、黎药等资源。
海洋优势——南海蕴藏丰富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生态优势——对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
未来怎么做?
沈晓明说,海南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主动与粤港澳对接,借鉴上海、深圳、浙江等发达地区经验,在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等方面加强学习,同时逐步解决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现状。
他说,政府工作最大特点就是要做事,少想“人”的事,多想“事”的事;要开短会、讲短话、说实话、干实事,追求工作实效;少坐办公室、多到基层去,少与文件对话,多与基层同志和群众交流,少做文字游戏、多到实地调研,把力气花在实际工作上。要廉洁从政、干净干事。(王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