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测地 遥感中国 ——三亚航天遥感战略布局 助力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

09.07.2018  19:21

  中国小康网北京7月7日电 《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 靳晶 工商富国,军事强国。党的十九大提出“航天强国”、“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兴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日前,小康记者走访了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

  

  图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

  1994年,国家开始启动建设海南航天发射基地项目;2007年8月,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从此正式奠定了海南作为中国首个滨海卫星发射基地、中国第四大卫星发射场的重要地位;2009年9月14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动工;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浓墨重彩的一系列重大航天事件,辉煌着海南的历史和未来。

  从三亚市区驱车,经天涯海角景区,约40分钟的车程,就可到达位于红塘湾的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在三亚园区记者观看了卫星数据接收系统,以及数字海南三维演示系统和近岸雷达综合监控系统等科研成果,参观了园区展室;并分别听取了工作汇报,与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图二: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

  三亚遥感产业园负责人、研究中心主任杨天梁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2007年中国科学院选址三亚天涯镇建设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目前已建成五部接收天线接收近二十颗国内外卫星数据。2015年国家批准再建两部天线,使数据接收能力大大提高。同年,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在三亚建立研究中心,同时成立了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使三亚的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和应用能力在全国排名前列。


  图三: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主任杨天梁(右一)介绍三亚遥感产业园相关情况

  杨天梁表示,不到十年的时间,海南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航天科技领域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但是,在看到这些独特优势的同时,我们作为工作在海南的科技工作者却总是心存内疚,因为这些航天基础设施并没有为海南的产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借助这些国家投资的高科技资源为海南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发展商业航天是推动海南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难得机遇。海南地处海防前沿,是海洋大省,也是海防前哨,拥有纬度最低的火箭发射场。可以说,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海南大有作为,可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目标。商业航天,无疑融合了工商和军事两大元素,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图四: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主任杨天梁介绍三亚遥感产业园相关情况

  据悉,三亚遥感产业园将建立集遥感信息技术研发、航空航天传感器研发、无人机研发、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应用、教育、科普于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形成“北文昌、南三亚”的海南航天、遥感产业格局。杨天梁表示,在文昌,商业航天产业优势已经逐渐显现,而在三亚,依托三亚遥感产业园,借助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科技力量,未来在商业卫星的设计、制造、发射、测控、接收及数据处理与应用全产业链上将大有可为。

  据杨天梁介绍,他们有了比较优势是别人没法赶上的。比如说全国有四大发射场,海南有一个,其它我们31个省市,除了这4个以外,其它省市是没法在这个上面和他们比的,那么接收设备,他们现在有了,也不是每个省都有,实际上测控海南也有,另外海南是处在中国最南端的省,这些优势,比较优势别人是没法改变,没法追上来的。

  根据规划,三亚遥感产业园占地约29.2万㎡,规划总建筑面积33.7万㎡。其中,科技研发和科研办公、科研生活配套用地14.8万㎡,建筑面积26.8万㎡;图书展览设施(含宇宙馆,地球馆,太空馆和海洋馆等科普基地)用地15815㎡,建筑面积31631㎡。

  

  图五: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研究中心

  据介绍,三亚遥感产业园区的设计理念贯穿了低碳、低能耗、高科技,坚持利用最新的理念,最新的手段,经济化的思维来运作园区。目标是打造成一个不仅有好的形象,也有好的产业,好的效益的产业园。

  三亚遥感信息产业园实行的是“园区未建,招商先行”的招商策略,截止目前,已有23家企业注册,已入园和意向入园企业近50家,涉及北京、武汉、西安、深圳等多个省份的企业,企业从事领域涉及海洋科技、卫星遥感、展览、软件开发、智能终端科技、数据服务等多种行业,企业资本投资在几十万至10亿不等。

  海南微卫星遥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也是入驻三亚遥感产业园的企业,其和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海南卫星星座项目,将为南海管控实现有效的信息保障,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论证,其中“海南一号”卫星项目已被列入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

 

  据了解,海南卫星星座项目由“海南一号”、“三亚一号”和“三沙一号”系列卫星组成,发射计划在4-5年内完成,其中2019年发射“海南一号”一期三颗光学卫星;2020年发射“海南一号”二期三颗光学卫星和“三亚一号”两颗多光谱卫星;2021年发射“三沙一号”两颗雷达卫星。

  杨天梁说,做海南卫星呢,主要是利用这些技术,一个解决我们海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比如说海洋环境的监控,我刚才讲了,海洋面积很大,那么它里面的污染、出现意外的情况,你能不能及时发现,因为海洋的活动性很频繁,我们要提前监控,另外海洋的船只的情况,我们现在也要做全面的了解,另外渔业的生产也离不开对海洋的鱼群、鱼讯的了解,这些我们只有通过卫星才能做到。那么着就是我们海南的需求,也可以说就是市场的机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海南卫星的建设,能够提供一些信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带来效益。

  在三亚遥感产业园成立的三亚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环岛岸基雷达监控系统,利用该系统,执法人员在休渔伏季,坐在屋子里,就可实时监测25海里内的非法捕捞船只。

  三亚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区域总监 戴志明:海兰寰宇主要是做海洋信息这一块,就是用雷达覆盖整个海岸的目标,然后把这些目标信息给咱们政府部门用,目前我们在海南已经做了22个雷达站点,然后现在在广东、福建、山东,我们都已经和相关的海洋部门签署了战略协议,到今年年底的话,我们整个雷展网就可以在咱们这个遥感所实现摄像,到时候整个全国海岸线的探头在咱们这个系统上就一目了然。

  杨天梁表示,在全国的沿海全部覆盖,应该说他们在智慧海洋这方面走在前沿,就是他们手里面有数据,那么未来这个企业会进行大数据的挖掘,提供更多的产品,所以个这将来他们觉得会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海岸信息化的一个企业,要做成一个无论是效益还是影响力都在全国是响当当的,所以园区都是找这样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技术,服务全国,服务全球,来赚钱,产生经济效益。未来将成为三亚的一张“科技名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