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融入农业生产 菜贱伤农将成为历史
从去年开始,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情况就频繁出现,除了呼吁大家去购买一些爱心菜之外,好像没什么办法,至于为何产生这个现象,专家们说得比较多的是种植面积扩大,市场容量有限。如何让农民一开始就知道应该种什么?在“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通过大数据就能算出来。
大数据的应用,让农民看到市场的需求在哪里,销量好的产品有哪些,从此种地不再盲目。
在辽宁省,正常年份,黑豆直接播种一般是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而在东港市马家店镇三道岗村的农田里,本该播种的季节,黑豆苗已经长出了不少,这地的种植户是当地的农产品电商张玉鹏,他为什么要种的这么早呢?
张玉鹏:第一个我选的这个黑豆的品种,生长期比较长,是一个晚熟品种,所以要早点种,第二个呢,我种的黑豆不使用化肥,植株生长的比较慢,所以说也要早一点种。
提前半个月下种,就要冒种被冻死的风险,在别人看来这多少有些疯狂,但还有更疯狂的,张玉鹏种黑豆是为了榨油,不过在春节前,他就通过网络预售,把这些还没种下地的黑豆油全部都卖光了,张玉鹏:
张玉鹏:春节之前搞了一个十天的预售,销售额就超过了1000万,所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这块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预售超过1000万元,如果按照去年的产量来计算,意味着张玉鹏已经卖完了全年的产量,也就是说这边榨油用的黑豆还没有下地,没榨出的油已经卖光了,这下张玉鹏的压力大了,今年他的中心全部迁移到了生产环节。同时为了确保产量,张玉鹏经过一番思考,冒险种下了晚熟品种:
张玉鹏:根据地方气象部门给我们提供的气象数据和农业部门提供的墒情数据,我们进行了一个分析,今年的气温跟往年的差不多,但是低温上升的比较快,所以说我的黑豆种下去的话,能保证出芽率。
记者:要是没有这个数据支持你们敢种吗?
张玉鹏:不敢种的,万一种下去地温不够的话,没有出芽率,那种就白种了。
张玉鹏说,他之所以敢这么疯狂,是因为他采用的是“互联网+”农业的模式,依仗的是对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利用,所谓互联网大数据是指全球联网的数亿台计算机每天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以前受技术限制,无法分析利用,近些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诞生,这些海量数据得以分析和分类整理,应用也就越来越广泛:
张玉鹏:这是近几年电商销售的大数据,可以很明显看到销量好的产品有哪些,再通过消费者喜爱指数和购买趋势大数据,分析这些优势产品,确定黑豆油和冰葡萄酒是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再通过数据公司分析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的渴求程度,渴求程度越高,说明网络预售成功率会越大,最终我们确定采用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预售,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比如说传统集市加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银行加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加互联网有了各种婚恋网站,传统交通加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等,像张玉鹏这样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做买卖的并不是个案,据淘宝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30%的农产品电商在购买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后台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山西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平安:
段平安:我们过去的决策,许多是凭着经验跟着感觉走,如果用农业大数据来指导,将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在山西省平陆县,段平安正忙活着选地种秋葵,他说以前种地靠经验,基本是常年种植一种作物,常常受卖难的影响而赔钱,而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他今年就可以预测出明年可能紧俏的作物,从而及时调整种植计划:
段平安:秋葵种植从国家调研的数据来看,2008年他的需求量是5.89万吨,供应量是5.20万吨,到2014年的时候它的需求量就到了10.66万吨了,它的供应量是9.38万吨,照这样的推算,秋葵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它的需求量是远远大于供应量。
张玉鹏和段平安通过参考互联网大数据,及时调整网店的经营品种和种植品种,不仅使自己网店的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更有效的帮助农民避开了卖难问题,浙江杭州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安平坦言,以前也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农业”,在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基本是什么赚钱做什么,而互联网大数据正好满足了这种心理:
王安平:2011年的时候,我们发现薏仁米的搜索排名很靠前,那么我们会主推这个产品,然后到2012年的时候,我们发现黑米这个产品搜索会靠前,我们就会做黑米这个产品,2013年,2014年这两年,都是大米搜索靠前。
随着互联网数据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他们调整产品的周期也越来越短,而随着公司发展,和对互联网数据分析的深入,他们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调整产品,从最初的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到宣传推广,再到销售发货,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深度的数据分析,让王安平公司的每一次产品投放都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短短三年时间就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上脱颖而出,创造了农产品网店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