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桥头有个“环卫家庭” 一家人当了20多年环卫工人
原标题:澄迈桥头有个“环卫家庭”
一家人当了20多年环卫工人
朱绵堂和妻子王美和讲述当年扫街的种种困难。
每天早上,王美和把早饭做好,伺候丈夫朱绵堂吃好早餐后,才上街打扫卫生。中午回到家吃午饭,休息一、两小时,下午又带二儿子朱祥胜开着垃圾收集车上街收垃圾。看着妻子每天忙上忙下的,朱绵堂很心疼,可6年前的一场大病,导致他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
朱绵堂是澄迈县桥头镇桥头墟居民,20多年前,看到街头垃圾遍地,无人清扫。他便带着妻子、儿子及妹夫,四人当起了环卫工人,这一干,就干了20多年,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环卫家庭”。
他顶着压力带一家人扫街
3月18日中午,记者来到朱绵堂家。跟周边的楼房相比,他的家是低矮的瓦房,家里也没有什么象样的家具。看到有客人来,他慢慢起身欢迎。几年前的的一场大病,导致他脑血栓,下肢行走不便。
朱绵堂个子矮小,大家都喜欢叫他为“矮堂”,但为人热情和善。他家在桥头墟的老街里,按理说,街道脏跟他这个普通市民没有什么关系,不是还有政府吗?可是,当时镇政府还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因此平时根本没有专人对街面进行保洁。
大约在1994年,看到街上这么脏却无人清理,朱绵堂坐不住了。没有人管,我来管行不行?他去找当时的镇领导一说。镇领导表示支持他的工作,但镇里没有钱发工资,要靠他自己上门收钱,自收自支。
有了镇政府的支持,他便买了保洁工具,叫上妻子及大儿子上街打扫卫生。当时,刚好他的妹夫有一台手扶拖拉机,他便拉上妹夫一起干,主要是负责运垃圾。那时,朱绵堂和妻子都才30多岁,年轻力壮。“干什么不好?扫垃圾多丢人。”当时,看到他一家人扫街时,一些居民看不起他一家,冷言冷语说什么话都有。
“我是靠自己劳动赚钱,不偷不抢,有什么丢人的?”说起以前别人的耻笑,朱绵堂这样说。可是,事情并不像想得这么简单。刚开始时,他上门收保洁费,钱不多,一户一个月也就三五块钱,但不少临街居民及店铺不肯交钱,还嘲笑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政府都不管,你管这些干嘛?”
刚开始,居民和店铺不肯交钱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又不能跟人家吵架。但如果大家都不交钱,意味着没有收入。于是,对那些不肯交钱的居民和店铺,他隔三差五就上门收钱。有的店主烦了,就骂他。对于这些人,他除了据理力争之外,还跑去跟镇领导诉苦。镇领导就出面批评那些蛮不讲理的人。就这样,慢慢地,大家都愿意交钱了。
不过,当时收费很低,居民一个月3块钱,店铺5块,一个月下来,也就只收1000余元,平均每个月工资200多元。
安放的垃圾桶被扔多次
工资不多,工作又累,当时妻子觉得不合算,不如做点别的。但朱绵堂认为,做事不要光看钱,还要看有没有意义。他认为,既然自己决定做件事,就要把它做下去。
为了减少工作量,同时方便居民倒垃圾,他把废旧的铁桶锯成两段,自制成垃圾桶,隔一段距离摆放一个。这样有的垃圾桶难免会放在个别居民家的门口,有的居民不干了,认为垃圾桶放在自家门口太臭了,叫他搬走,他不同意。于是,居民到半夜三更后,偷偷把垃圾桶扔掉。他捡回来放回原处,并跟对方论理。反复多次的“较量”,最终居民还是理解了他。
有了大家的配合,保洁工作好做了,他再也不用为收费的事苦恼,但更大的苦恼是找不到人手。朱绵堂说,随着镇墟的扩大,人口的增多,街道的保洁面积及垃圾量也增加。于是,他也招收人手,从4人增加到7人,工资也从200元增加到250元。但这点工资还是低,又没有社会保障,而工作又脏又累,一些人干了一段时间,也辞职不干了。就连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想做自己的事,也不干了。没有办法,他找了一对60多岁的夫妻来帮忙。这对老夫妻年老体弱,干了几年,也干不动了。
即使如此,朱绵堂夫妻俩还是坚持做,苦苦支撑着整个桥头镇墟的保洁及垃圾收集工作。直到2005年左右,桥头镇政府才开始有经费给予补贴。
当时,镇政府给予每位环卫工每月补贴350元,朱绵堂再从收取的保洁费里拿出150元,这样每位环卫工月工资涨到了500元。此外,镇政府另拿出800元,做为垃圾车燃油补助。有了镇政府的支持,待遇提高了,朱绵堂的干劲更足了。可是,一次意外,让他从此告别了坚持了十几年的环卫工作。
老爸病倒儿子接班
2009年7月的一天,朱绵堂在清理垃圾时,突然昏迷倒地。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诊断为颅内出血。经手术后病好了,但留下了脑血栓的后遗症,双下肢无力,行走不便,再也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这样,他不得不放弃环卫工作,在家休养。妻子王美和接替他当环卫队的队长。
自己干不了活了,但在他的动员下,二儿子朱祥胜接过他的扫帚,也当上了环卫工人,现在主要负责开垃圾收集车。
桥头镇分管环卫工作的副镇长王明录说,朱绵堂一家人当环卫工到现在已有20多年,这在别的地方是很少见的,他一家人为桥头墟的环卫工作付出了很多,现在桥头墟的环卫工作很好,大家的卫生意识与以前相比,提高了很多,这里头朱绵堂的功劳很大,全镇人民应该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