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毕业生求职变培训 找工作竟背上18800元贷款
又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忙着找工作。可找工作,也一定要把眼睛擦亮。这不刚刚毕业的小张,就因为找工作,莫名的背上了18800的贷款。
通过小张手机宜学贷APP,可以查到小张实名认证的账户上,有一笔18800的贷款。只是这笔贷款并没有打给小张本人,而是被打到了一个叫重庆市学府培训职业学校的指定账户上,借款用途是培训费用。小张回忆,7月4号,她去海南惟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面试,对方表示,要先对她进行培训。
在发觉培训内容对自己帮助不大后,小张主动要求退学,但对方拿出一份《岗前培训协议书》,小张发现,根据这份协议书,她不仅被贷款,还要承担其他的费用,一共要两万多块钱。
为了查清此事,记者上网,在58同城,智联招聘以及赶集网等知名的招聘网站上,都看到了这家名为海南惟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招聘岗位五花八门,从网络管理员到PS修图设计助理,从应届生游戏开发到电子商务,共有19个岗位。每个岗位的都标注了3000至5000元的薪酬,其中诸如UI设计助理,电子商务等都招应届毕业生。记者填写了相关资料,应聘该公司的电子商务职位。在投出简历三天后,记者接到一位王主任的电话。
按照对方所发的信息,记者来到滨海大道115号海垦国际金融中心11楼。一出电梯,学府时代集团几个大字就映入眼帘。而在前台接待桌子下方,清晰地标注着海南惟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千百一科技有限公司。在前台接待人员的安排下,记者来到一间办公室面试。
负责面试的工作人员称,因为记者在电子商务方面是零基础,加之跨专业学习,所以在入职前,要先进行培训。而培训要从学习UI设计开始。这让记者十分纳闷,电子商务是融合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性学科,和设计似乎根本不沾边,为什么要特意培训,从UI设计学起呢?
面对记者的追问,负责面试的主考官转移了话题,向记者谈起了薪酬问题。那么这个培训会持续多久呢?
这名工作人员称,整个培训过程是不需要收取任何费用的,第二天,记者按照约定时间,去参加培训时,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这才过了一天,原本免费的培训就要收钱了,而且这部分钱还是由第三方机构先垫付。那么垫付的这笔费用到底是多少?会和小张一样,也是18800元吗?
看到记者在拍摄后,培训老师立刻制止记者录像。记者注意到,这间教室共有10来人在培训。在另一间会议室里,也有10来人在培训。
学员们说,她们都是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后,来这里应聘,最后被安排培训的,她们少的已经培训两三天,多的已经培训十来天了。第一天培训结束后,当时负责给自己面试的主考官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找到记者,并催促记者签下一份协议书。记者注意到这份协议书并非就业协议,劳动合同,而是一份《岗前培训协议书》,而协议书的甲方也不是记者应聘的海南惟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而变成了海南千百一科技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管是千百一还是惟思,都是学府时代集团下面的子公司。其中千百一负责实训,惟思负责技术。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协议书上的实训内容,不是记者选择的电子商务,而变成了UI设计。
面对记者的追问,对方呵呵带过,不愿细说,而协议中也写明,实训费用为18800元,由乙方一次性付清或者向第三方金融机构申请消费分期,然后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将钱直接打给公司。对于这一项,工作人员强烈建议,要记者选择分期偿还。
工作人员说,在签订实训协议书后,就要通过宜学贷这个金融平台,贷款18800元支付给公司,而前六个月,公司会为学员偿还每月190元左右的贷款,从第7个月至结束,学员每个月需要自己偿还1300左右的贷款。
说好了是去应聘,结果,不仅没签劳动合同,拿到公司发的工资,反而要通过贷款,交18800元的实训费,给这个千百一公司,那么这个贷款到底是如何办理的,小张为什么会不清楚自己办理了这笔贷款呢?
小张说,当时自己签字后,对方就将这个《岗前实训协议书》收走了,所以她没来得及细看协议书的内容,此外,她在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完善过一份电子资料
在完善电子资料之后,工作人员提的两点要求,小张印象深刻。
只需要在宜学贷APP上完善电子资料,不需要面签就可以办理贷款吗?记者了解到,宜学贷是面向教育培训机构和个人推出的信用借款业务,属于宜信下属的一个分支,在全国多地都有服务中心。而小张办理的贷款就属是宜信重庆分公司。为此,记者根据小张提供的电话,联系了宜信重庆分公司。
宜信重庆分公司负责宜学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需要按照培训机构老师提供的链接,下载宜学贷APP,并按照流程完善资料,最后是不需要面签的。而在记者了解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那么像小张这样的情况,到底要如何解决呢?难道真的像小张说的一样,自己还没找到工作,就先背上这么一大笔贷款吗?为此,我们记者联系了工商,劳动监察大队等职能部门,帮助小张处理此事。
7月25日下午,金龙工商所以及龙华区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和小张一起来到了海南惟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然而一见面,为小张签署协议书的两名主管就拒不配合。随后几人更是将办公室内的4名工作人员全部叫走,拒绝解决小张的问题。在等待了近半个小时后,公司一位姓刘的负责人带着几名工作人员重新回到办公室,但一见面,双方仍是争执不下。
随后小张找到律师咨询此事,在看了小张签署的《岗前培训协议书》后,律师称,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这份协议书是成立的。但是协议书是否是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还有待商榷。
刘怀律师表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培训,承担正常的费用,是用人单位应该履行的义务,用人单位不得将其转嫁到职工身上。而第三方机构,在不经过当事人本人面签下,就发放贷款的行为,他认为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7月27日,小张再次给记者发来了短信,说她已经和公司达成和解,公司偿还了小张18800元的实训费用以及违约金,而小张需要赔给公司500元钱。在小张交钱后,公司已经撕毁了小张的《岗前实训协议书》。其实像这种应聘工作,结果背上贷款的情况,在山东、河北、深圳等地都发生过。
小样是深圳某大学大四的学生,他看到一家为名云和数据的单位发布的招聘设计的信息,尽管小杨不是设计专业,但是他还是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面试通知,考虑到小杨零基础的情况,公司建议他先培训,通过考核后再上岗。不过培训需要给公司一定的好处费。对于公司的这种规定,小杨有些犹豫。
禁不住对方劝说,小杨决定要签劳动合同,不过对方表示,在签合同之前,需要小杨先下载百度钱包,然后再帮他完成后续的手续。毫无戒备心的小杨将手机交给了对方操作,而对于所谓的劳动合同,小杨看都没看,就签字了。
这个时候小杨再次查看了自己当初签订的劳动合同,才发现所谓的劳动合同,其实是培训和就业协议,这份协议,要求小杨在18个月内,分期支付完成22800元的贷款。这时候小杨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无独有偶,杭州的大学生小李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对此,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这样建议:
如果劳动者在求职的时候遇到要收费这个时候一定要提供警惕和人一个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的时候不能向劳动者收取财物都是不可以的这个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培训是不能收费的。
原标题:毕业生求职变培训找工作 竟背上18800元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