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城市规划“抛弃”了 海口文物古建“无地自容”

13.05.2016  08:44

  斑驳的墙体、摇摇欲坠的梁柱、肆意嬉戏的孩童……海口琼山区府城地区的一些古老建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未曾进行过修缮,以致如今仅剩的残垣断壁也不堪入目。12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报道的《商报深度调查:海口鼓楼、邢氏宗祠等百年文物古建“明珠暗藏”却失修崩塌破败不堪,多处濒危古建喊“救我”》一文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昨日,就海口濒危古建筑一事,记者专访了海南文物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主任王亦平。王亦平表示,目前,海口的古老建筑不在少数,甚至还有部分古老建筑并未出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名单当中。他希望,市民能够积极寻找自己身边的古老建筑,发掘海南深厚的历史文化。

   保护价值“活化石”古老建筑影响人们的生活

  古老的建筑,不仅无言地诉说着历史,也默默地折射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我始终认为,古老的建筑是中国伦理道德文化的活化石。

  王亦平说,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海南的建筑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明两暗”。所谓“一明”,就是一个家族中的长者居住的地方,地势、房屋相对较高的建筑,属于主屋。而主屋两侧的房屋则比主屋要矮,采光不如主屋,所以称为“两暗”。

  “大家族的房屋建筑强调尊卑。”王亦平严肃道,海南百姓的血脉、宗族观念很强,因此海南的很多古老建筑也都呈现出连片式建筑,而对于这样的宗族式的古老建筑来说,也必须采取成片保护。

  王亦平认为,“文明”一词,不仅是通过引导而创造出的文明,还应该是通过古老建筑所折射出的古老文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使“文明”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对于政府来说,如何利用这些古老建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社会管理,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文物现状仍有不少文物散落民间未被保护

  说到海口市的古老建筑,王亦平坦言,海南的历史古迹不像北方,以宫殿、寺庙殿堂居多,而是以民用建筑为主,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城镇化发展相对较缓,所以海南的很多历史古迹得以完整保存,但因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导致现在很落败。

  王亦平介绍,北方的建筑,尤其是在梁雕方面,主要以彩绘为主,但是南方的建筑,梁雕部分则通过大木雕刻,来体现建筑的审美水平及雕刻技艺。“海南的建筑特色,主要就是与自然生态相结合。

  海口琼山区府城地区的邢氏宗祠内,雕梁画栋以麒麟、蝙蝠、喜鹊、梅花等为主,且不同房屋梁雕的花式各异。而走进定安的宣德第、侯氏老宅,其雕梁画栋方面则又有另一番风味。其窗户的棱间,雕刻的不仅有花鸟,还有海螺、螃蟹等海产,十分有趣。

  对此,王亦平解释,海南的建筑因地处沿海地区,其梁雕方面继承了沿海的制造工艺,也有了改良后的装饰艺术。而且,海南的梁雕不仅充满海南当地人生活气息,还有部分建筑的承重部分,采用了雕花进行装饰,甚至连驼墩也进行了美化。“雕梁画栋很美,很吸引游客,但是在保护、利用方面形成难题。

  王亦平经常走街串巷去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古老的“宝贝”。在王亦平的印象中,海南的古老建筑很多,而且目前仍有很多古老建筑散落于民间,不为人知。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海南的文物普查数据还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得出的数据,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数据。”王亦平认真道,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海南的文物数量应该达到6000个,但是实际上,记录在册的文物数量只有4000余个,其中,海口地区的文物贡献量很大。“目前,还有不少文物还没有被发现。”对此,王亦平呼吁,希望市民能够认真看待自己身边的古老建筑,发掘自己身边的古老文化。

   濒危原因不合理规划导致古建筑“进退两难

  落魄的鼓楼、破败的宗祠,海口琼山区府城地区的古老建筑不在少数,但遗憾的是,这些古老建筑并未如古时绽放出其璀璨光芒,而是被水泥钢筋“打压”,与日趋现代化的城市格格不入,成为不能搬、不能移,也得不到妥善管理的“异类”。它们向前走,却“举步维艰”,向后退,却又无路可退。

  此外,因文物保护单位还根据等级、损坏程度等标准分批进行修缮,因此,这些古老的建筑迟迟未能列入修缮的古文物名单。王亦平坦言,府城地区的古老建筑之所以在不断发展的城市中“进退两难”,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以往的城市规划不够合理。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政府没有将片区内的古建筑考虑进去。没有考虑到老中轴线的建设。”王亦平遗憾地说。

  此外,王亦平透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楼仅需50万至60万元就能够得到修缮,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鼓楼依旧没能得到妥善保护。“这跟文物部门的推动不力也有一定关系。

   如何保护经济发展要深挖自有的文化资源

  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的海南,如今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如何发展旅游业,也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王亦平认为,打造旅游业,并不能仅仅局限在开发、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更应该深入挖掘海南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

  “海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王亦平严肃道, “保护文物古迹并不是只会消耗社会公共资源。”在王亦平看来,文物古迹在修缮、维护方面固然需要政府不断投入,但是当这些文物古迹被妥善地保护起来时,其实也能够更好地反哺经济。

  王亦平略微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当骑楼老街受到政府重视,进行修缮并对游客开放后,经济效益立竿见影。如今的骑楼老街,不仅是海口的一张名片,也是海口人心中的骄傲。而这种文物古迹的保护模式,其实也可以试着运用到其他的文物古迹保护当中。“旅游不应只是生态的旅游,更应是文化的旅游。”王亦平称,如果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仅是自然生态,那么这个城市的旅游就没有灵魂,只有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将本地的文化注入到旅游当中,这个城市的旅游业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赵汶)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