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石坡村摘掉“穷帽子”325户农民养鸡致富

06.06.2015  20:34

定安石坡村摘掉“穷帽子 325 户农民养鸡致富

 

■记者  赵优 司玉 王聘钊

 

 

受益于精准扶贫,定安县龙门镇石坡村全村325户农民全部养鸡,年出栏肉鸡70万只,村民脱贫致富。苏建强 摄

 

住上新楼房,走上水泥路,在家门口干一份挣钱的工作,这是定安县龙门镇石坡村曾经的贫困户郑明清多年的梦想。就在今年,他搬进了刚装修好的两层楼房,用电脑打理着自己的生意,从此,“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生活成了历史。

村中从到处都是破旧瓦房变栋栋楼房耸立,橡胶林从堆满落叶变处处肥鸡觅食,泥泞小路变整洁村道,外出打工的人们又重返家乡谋生……如今,定安县龙门镇石坡村处处生机。

这个贫困山村巨变的秘密是什么?日前,记者走进石坡村,探寻扶贫解困致富的密钥。

准找准产业鼓起腰包

2000年,石坡村人均纯收入是1360元,2010年才刚过2000元。”问起以前的石坡村有多穷,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莫家忠凭着记忆,给出这样一个数字。

郑明清对这些数字有着更直观的体验,贫困对他来说,是仍旧住在爸爸用火山岩盖的老瓦房里,每每遇到台风天时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龙门镇西南部地处火山岩地带,半丘陵的山区大部分都是石头地,石坡村有325户,1300多人,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只有2256亩。常年来,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水稻、甘蔗、花生,可人多地少,日子总是紧巴巴的。

变化发生在2011年。

许多农村的事不是‘没办法’,而是‘不了解’。扶贫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召集老党员、村民代表一起摆龙门阵、话家常,了解村里的情况,群众的想法,村民的困难。”定安县扶贫办副主任陈绵军告诉记者,能发展新的、高效的产业固然好,但是,由于许多贫困地区农民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比较难,在研究石坡村的产业扶贫时,通过充分与农民进行商讨,根据该村林地多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扶持“林下养鸡”产业为这个贫困村“造血”。

如何才能让当地的老百姓接受这个想法呢?定安县扶贫办的做法是:先富带动后富,对原有的养鸡散户进行扶持,以养鸡户的成功案例,来影响和带动其他的老百姓。

瞄准了“靶心”,根据“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力量便积聚而来。

定安县整合扶贫、畜牧、农技等多个部门的政府资源,帮助石坡村成立富隆、龙茂村、望八达等三个农民养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始终坚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购买鸡苗,统一组织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有力增强了农民的合作意识,有效带动了全村农民。而针对贫困户,由扶贫办免费发放鸡苗、建设鸡舍,解决投入难题。

  “这片橡胶林就是我家联产承包的,林下可以养鸡,鸡的粪便还可以当肥料。”石坡村养鸡大户莫裕军说,自从有了政府的扶持,他挽起袖子大干一场。如今,莫裕军的养鸡之路走得越来越顺,规模也越来越大,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纯利润约7万元,下半年约出栏8000只,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还能赚上个十万八万。

看到原有养鸡户挣了大钱,村民们也开始跃跃欲试。在政府的扶持和养殖户的示范带动下,如今石坡村家家户户都养鸡,走上了规模化道路,其中,年出栏量2000只以上的农户182户,其中贫困户64户。2014年,石坡村肉鸡出栏量达70万只,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跃升至9123元。

可以说,是这漫山遍野的鸡,富了我们一村人。”莫家忠说。

精开对药方改变观念

一只只羽色光亮的肥鸡悠闲地在橡胶林下啄食,郑明清的弟弟郑明锋满脸笑容,还有十几天,这2000多只鸡就可以出栏了。“一只鸡能卖到每斤12元,平均下来,每只鸡纯利润有十块多,一年下来,少说能挣十几万。”郑明锋还盘算着,再过不久,就可以盖一栋像哥哥家一样的两层楼房了。

可几年前,郑明锋还是个买烟靠赊账的穷小子。家里两三亩的薄田,除了种甘蔗也没什么事做,穷到老婆丢下一儿一女跑了。

2014年,定安县开展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实行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找出最贫困的人,在对劳动能力、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识别的基础上,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在石坡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贫困户的公示材料,“由村民监督,做到公平、公正、透明。”莫家忠介绍说。

像郑明锋这样的贫困户,得到了重点帮扶。莫家忠告诉记者,没有启动资金,就利用好扶贫政策,向农信社、农业银行等申请小额贷款,一个贫困户不行,就三五户联保,由政府扶贫资金贴息。再加上扶贫办发放的鸡苗、建的鸡舍,郑明锋干起了养鸡。

你看那钢结构的鸡棚,都是政府帮我们建的,台风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郑明清指着远处,橡胶林里新建的鸡棚结实稳固。2014年3月,定安县扶贫办利用中央扶贫资金,投入68万元建设94个钢结构养鸡棚。现在,石坡村80%的养殖户都用上了改建的钢结构鸡棚,大大提高了抗风抗灾能力。

除了资金上的投入,技术培训也是一个接一个。因为初涉养鸡产业没有经验,郑明锋的鸡苗死了不少,定安县扶贫办就把农技专家请到村里给养殖户们上课,“什么样的鸡病该吃什么样的药,老师们讲得一清二楚。”郑明锋说。记者了解到,仅2014年,石坡村就举办了4期培训班,参与培训人数493人次,农民实用技术提高明显。

令人欣喜的是,产业上的改变,带来了群众思想上的转变。在技术培训班上,养殖户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在镇上的茶点,村民们讨论的不再是彩票,而是交流养殖技术。“大家都把心思放在了脱贫致富上,干劲儿十足。”这样的变化,令陈绵军很是欣喜。

思想脱了贫,日子就越来越有盼头。靠着扶贫办配备的电脑和办公桌等设备,村里的养鸡专业合作社通过在网站发布供货信息,搞起了网上销售。不仅如此,石坡村还在定安县的扶持下,打出“富硒鸡”品牌,经过包装的“上树鸡鸡蛋”连续4年参加省冬交会,产品供不应求。

变整治村貌留住人

过去,扶贫工作像是“撒胡椒面”,每个村都多少给一点,基础设施建设更无从说起。2014年,石坡村被列入“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定安县按照“设施建设美环境、产业扶持促增收、文化扶持增活力”的工作思路,加大扶贫、农技、住建、林业等部门的资金整合力度,投入近500万元,迅速改变贫困地区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

随后,一股建设热潮在石坡村掀起:3.45公里的村道硬化了,25个沼气池建起来了,垃圾收集站也建起来了;猪舍牛圈搬到了村外,20户危房也已改造,此外,村民文化室、篮球场、舞台等逐渐落成……“以前,村里没有个像样的村民休闲娱乐区,现在建起了文化广场,坐在这里休息一下,风景又好又凉快,晚上还能和大家跳跳广场舞。”石坡村村民王春荣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

如今的石坡村,整洁的村道旁是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文化广场乐声喧天,农家书屋满藏诗书,村屯美化连线成片……“大家都说,这哪里像农村?”莫家忠告诉记者,以前的石坡村脏乱差,年轻人并不愿意待,剩下的都是妇女和老人,可自从“整村推进”后变了样貌,年轻人逐渐回来了。

在山之源富硒农家鸡育肥基地,记者见到了返乡创业的卢传亮。“过去,村里都是土路,下雨一脚泥泞,到处都是牛粪、猪粪,一不小心就要踩中‘地雷’,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卢传亮告诉记者,他十几年前就外出打工,月薪已达7000元,可去年回乡时看到村里的变化,就决定辞去广东的工作,回到石坡村投资40多万元发展养鸡产业。

卢传亮凭着新的思路和方法,把育肥后的农家鸡卖到了20多元每斤,大大提高了产值,接下来,卢传亮还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下午的阳光依然炙热,走在石坡村的村道林间,一群群富硒鸡自在踱步,而闲置甘蔗地,已经种上效益更高的山柚、花梨、沉香,茁壮的树苗充满生机,就像村民越来越美的生活。

 

(本文摘自《 凤凰网 》2015年04月20日海南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