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三论学习贯彻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
■ 本报评论员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宝贵的发展资源。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报告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并把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整治、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列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对海南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意义重大。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内在要求。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提出了“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海南发展指明了方向。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海南而言,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坚持生态立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让海南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与污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与基础。要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持续深入开展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林业与山体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违法建筑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努力把海南建成大花园、大景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要发挥“多规合一”的引领作用,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的刚性约束,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还要始终坚持生态底线思维,发挥生态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保障,有利于从源头上、制度上构建生态环境防护网,是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力于建立长久管用、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关键一招。
各地要坚持治理与管理并重,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要坚持发展与保护同行,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等制度,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还要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执法与督察,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能力。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作支撑,我们要加强全民生态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倡导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增强全社会生态自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让海南人民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福祉,使海南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这也需要我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积极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塑造美丽海南新形象。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坚持生态立省,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是中央对海南的要求,也是海南人民的迫切期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上下要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