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海之南| 地瓜+咖啡,海南澄迈这手经济牌打得漂亮!
地瓜+咖啡,这手经济牌打得漂亮!
《工人日报》记者贺少成吴凡
毫不起眼的地瓜能卖到多少钱一公斤?
在海南澄迈县桥头镇,富含硒元素的地瓜,每公斤能卖到十二三元左右。
靠着地瓜脱贫,这不是天方夜谭。
桥头镇沙土村,以沙质土壤出名,种什么农作物产量都不高。“那时候走一步都要退半步,因为地上都是沙子嘛,走路脚总会不由自主地往后滑。”沙土村第一书记王文克回忆当年的日子说。
生于1978年的王文克,吃地瓜长大。他从来没有想过,地瓜有一天会变成“轻奢品”,会变成村里的“摇钱树”。
1996年,海南东洋水产有限公司引进日本种苗,在桥头镇沙土村投资种植了150亩地瓜,产出的地瓜口感、甜度、含纤维量等均优于普通地瓜,深受市场欢迎。
从那时开始,镇上逐步推广种地瓜。不过,由于缺少统一规划,产出的地瓜品相、质量参差不齐,很难给村民们带来收益。
2009年,在澄迈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沙土村村委会组织成立了澄迈桥头沙土甘薯专业合作社,将“桥沙甘薯”正式注册为商标。自此,桥头镇的地瓜开始逐步走出海南岛。
“土品牌”走出去,“洋品牌”走进来。
距离桥头镇20分钟车程的福山镇,有另外一项“洋气”的特产——咖啡。
福山咖啡实业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徐世炳说,海南建省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咖啡可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一杯咖啡7元,等闲人根本喝不起。
30年时间过去,咖啡从当初的7元一杯变成了现在的最低28元一杯,但它早已成了市民和游客的普通饮品。
喝咖啡的人多了,福山咖啡也以其独特的口感受到欢迎。但徐世炳的新烦恼来了:咖啡种植量不够,供不应求。
为促进福山咖啡产业发展壮大,澄迈县委、县政府2017年扶持农户免费种植咖啡苗种5万多株,总种植面积达到8008亩,总产量达201吨,产值达到6438万元。
徐世炳乐观估计:在政府和种植园的推动下,福山咖啡两年后的产量预计能达到1000吨,这将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靠着地瓜和咖啡这一“土”一“洋”的特色产品,澄迈县如今推出了包括“品咖啡——挖地瓜”在内的精品旅游线路。
地瓜+咖啡,这样美妙的创意,你想来体验吗?
(原载《工人日报》2018年4月5日1版,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