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地名有故事!海南省将加强地名文化建设

30.08.2018  12:57

      8月29日,海南省民政厅召开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新闻发布会议。会议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打算。下一步将从编纂一批实用性强的地名工具用书,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活动,深化地名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此外,会议还介绍了海南地名命名理念。

      会议介绍,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促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助于提升国际旅游岛旅游文化的品质和内涵。

      会议指出,地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仅依靠管理部门和学术团体是不够的,只有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校、社区、地名爱好者都可以组织,诗词、歌曲、典故、方志、族谱里都有地名,都可以进行挖掘,可以写地名故事、画地名漫画、猜地名迷语、编地名对联等。报刊杂志可以开设专栏,新媒体也可以多种形式的进行宣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类似诗词大会的活动,扩大地名文化的影响。

      海南地名命名理念主要有两大类:

      (一)自然地名命名理念。一是以地貌命名。如万泉河、大东海、亚龙湾等地貌地名。二是以方位命名。如岭前、后山、田尾等村名。三是物产命名。如椰林、荔枝沟等是以植物命名的。

      (二)人文地名命名理念。一是重宗族。在海南地名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如冯村、冯宅村、羊屋村等。二是崇礼教。比如文昌、感恩等古县名,文教、德贤、文礼等乡村名,都留下崇尚礼教的深刻印记。三是展抱负。如文昌文魁、赐第(重兴)等;琼海甲第埇、龙虎榜(长坡)等,都凸显出百姓的理想和抱负。四是铭历史。如文昌的二公墩,琼山府城的五公祠、东坡庙、海瑞墓等地名,体现了当今海南人对历史的记忆与尊重。五是尊龙神。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含“龙”字的地名有1000多个,如龙头、龙坡、金龙等。六是寄祈愿。如定安、乐东、万宁等县名,“富民、太平”等村名,体现出百姓追求平安幸福心理取向。七是求典雅。如文昌原名叫“平昌”,唐太宗贞观元年改为“文昌”,赋予文明昌盛的意义,典雅色彩更为强烈。八是趋时变。地名的变化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化。如新中国成立后,儋州有“建设路、解放路”等街道,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观念和时代色彩。九是突出民族色彩。海南是汉黎苗回杂居的移民岛,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共存,有闽语(海南话)、儋州话、临高话、军话和客家话等方言。十是述诉居民职业。如反映农业地名的田、坑、什等;反映军事地名的八所、九所、军坡等;反映盐业地名的盐场、盐田、盐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