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准备好了!6月底我们相约在文昌看火箭飞天(图)

14.06.2016  09:59

      开篇语

      6月,“长征七号”火箭飞天话题已然炙手可热。

      从2009年动工至今,海南文昌发射基地从无到有,海南“海澄文”一体化规划为“融城”护航,千年古文昌旧貌换新颜,滨海侨乡再添“航天”气质。

      即日起,国际旅游岛商报将持续刊发《“长征七号”飞天,我们准备好了》系列报道,为读者和网友全方位呈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风貌,展示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所在的龙楼镇、文昌市变化以及备受瞩目的“长征七号”火箭的前世今生。

      此外,记者采访相应的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围绕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进行踩点,并整理出一套相对完整的观看指南,可供航天爱好者参考。

      6月底,我们相约文昌市,站在千年滨海小镇龙楼阡陌处,一起感受中国航天雄姿从海南腾飞。

      倒计时,“长征七号”火箭飞天已指日可待。

      自2007年至今,中国航天海南时刻已经走过8年。8年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从无到有,长征七号即将出征太空,海南用行动迎接航天盛事。基地两万余人完成搬迁,村民变居民;龙楼小镇从渔业小镇搭上航天旅游快车;千年文昌完成九大环境改造旧貌换新颜;《海南省总体规划》明确,将着力打造“海澄文”一体化促进“融城”。

      作为中国首个开放型发射基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八年磨一剑,终待出鞘。

      中国雄姿“长征七号”将离琼奔月

      5月14日,长征七号搭乘“远望21”航天运输船在清澜港缓缓靠岸,结束了为期七天的水上旅程。长征七号的前身是长征二号F换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为总体研制单位。坐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身份,发射人造卫星等其他航天器是“我”的职责。长征七号一开始便被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质量约597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00千克。

      从抵琼到14日,长征七号在海南时间刚好一个月。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距离南海不过800米,在一片滨海湿地公园旁,它拥有两座多射向运载火箭发射塔架,2009年9月开工建设,2014年11月基本建成,现已圆满完成我和阿五发射场的合练。长征七号抵达后,即被送进测试厂房进行检测,确认各项指标合格之后被进入浇筑厂房进行浇筑,最后,才进入组装厂房进行组装。“长征七号”,即将飞天。

      准备动作文昌2593人参与应急演练

      6月8日下午,针对本月下旬即将到来的火箭首发,文昌市特别举办了一次火箭首发群众疏散演练,根据要求将发射塔架方圆2.5公里安全半径内的群众进行了有序疏散。同时针对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进行了现场应对,以确保火箭首发时周边群众的安全。

      此次火箭首发,东郊、龙楼两镇共需要疏散20个村民小组,涉及群众2593人。“文昌市在20个村民小组附近共设置了7个临时疏散点,并规划了详细的疏散路线和时间表。”文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疏散演练,目的是要发现各部门联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磨合、解决,把工作做细做实,并保障疏散群众时不漏一人。

      为确保万无一失,文昌市在制定疏散方案的同时建立了花名册,保障每名群众都有相应的干部负责,并在疏散前为老弱病残孕群众进行身体检查,安排车辆和医护人员协助疏散。火箭首发前航天发射基地将发出指令,通知群众准备疏散,并以此为节点倒排时间表,做好各项群众疏散工作。同时,时间表将一直延续到火箭首发后10分钟,才开始陆续指挥群众返村。

      海南速度“海澄文”一体化促进“融城”

      “十三五”期间,“海澄文”综合经济圈一体化已成为2016年海南省两会的热门话题,未来要创造全省经济总量50%、旅游总量25%。文昌市委书记陈笑波表示,省级层面为文昌夯实发展基础尽心尽力,搭建坚实平台。如果说十几年前海口至三亚东线高速公路建成,使位处东北角的文昌有“落寞”之感,如今铺前大桥、文博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则使文昌在路网空间上重回东部区域主体版图,发展的基础条件更加醇熟,文昌完全可以在“海澄文”一体化的总量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6年海南省两会期间,陈笑波表示,“海澄文”三地的公共服务也将实现一体化。对于文昌而言,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首先体现在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的生活环境与质量。文昌纳入一体化后,有了政策上的扶持,能够筑巢引凤,使得更多的项目、更多的产业在文昌形成。

      依托文昌国家航天城的巨大辐射效应,借势“海澄文”一体化和“两桥一路”的全面建设,文昌面临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新一轮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

      文昌气质“航天效应”带动“九大环境”建设

      文昌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置紫贝县,后改文昌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为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随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项目在文昌建设并于2016年实现卫星首发,是中国第四座航天之城。

      经过近几年的紧张建设,整个文昌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文昌的大街小巷,“航天”之名随处可见,文昌变成了一块炙手可热的宝地。位于航天发射基地的发射塔处,曾经是成片的西瓜地,如今衍生成炙手可热的发射平台,高耸的发射塔站,平地拔起,霸气外漏。

      文昌市近几年最大的变化在于市区的城镇化管理以及道路的改变,尤其在道路的升级改造中,政府从路网的架设到规划再到施工建设,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文清大道原来是旅游码头,如今为清澜港,清澜大桥从旁斜跨而过,航天火箭的装备,将从清澜港装卸后,再运往发射基地,可谓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如今的文昌,外围公路飞驰,内部道路绵延,乘着航天城发展的东风,文昌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迈上新台阶。乡村道路的兴建提升了农村的出行条件,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航天效应”成为文昌打开引领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文昌改变的不止是道路,还有接地气的便民疏导点。侨综便民疏导点位于霞洞路路边,占地约2700平方米。2015年12月15日,疏导点正式营业,在疏导点里,海鲜、果蔬、生肉应有尽有。侨综便民疏导点的投入使用也赢得了文昌市民的掌声。

      文昌市“老街”——文南老街,她的骑楼兴建于清朝末年,南洋味十足,是《台湾人的根》、《海外赤子》、《天涯怪客》等电影的取景点。改造后的文南老街,沿道是绵延一公里的灰色骑楼,街道用青石板修葺,店铺统一是清一色的木质招牌。漫步在旧中国的街区中,有一种别样的韵味。

      这些地段最适合观测火箭发射

      文昌石头公园

      车辆容积:400辆轿车,10辆中巴,5辆大巴人数容积:3000人。公园坐落于文昌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的潮汐拍打和风化而成。

      [路线导航]从海口市区出发,走海文高速,进入文东路行驶约10公里后,进入文铜路行驶约19公里,然后走文铜大道约7公里即可到达。

      文昌桥头公园

      车辆容积:293辆轿车,10辆大巴人数容积:5000人桥头公园位于清澜大桥西侧桥头,是三个永久火箭观景点之一,将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公园。园内配有大型电子显示屏,游人在园内就可观看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

      [路线导航]从海口市区出发,走海文高速,进入文东路行驶约10公里后左转行至清澜大桥西侧桥头即可抵达。

      航天主题公园

      车辆容积:600辆轿车,20辆中巴,10辆大巴人数容积:5000人。该公园位于文昌市东郊镇,紧临航天发射场,分为地球、太阳、月球和火星4个园区,兼具公园游乐、发射场参观、实时观看发射3项功能。公园设置有海上观景平台,可同时容纳3000人观看火箭发射。

      [路线导航]从海口市区出发,走海文高速,进入文东路行驶约10公里后,过清澜大桥行驶约11公里抵达航天主题公园。

      文昌航天科普中心

      车辆容积:674辆轿车,70辆大巴人数容积:5000人科普中心位于文昌市龙楼镇,是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旅游配套,场地面积47000平方米。现已初具接待能力,正式迎接卫星“首发”。可通过文昌航天旅游网预订门票,也可现场购票。

      [路线导航]从海口市区出发,走海文高速,进入文东路行驶约10公里进入文铜路行驶约19公里抵达文昌星光村,即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入口处便是文昌航天科普中心。

      天福云龙湾度假村

      车辆容积:200辆轿车,5辆中巴,5辆大巴人数容积:800人。度假村在文昌龙楼镇,位于“琼东第一峰”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观看火箭腾空而飞的优良观测点。

      [路线导航]从海口市区出发,走海文高速,进入文东路行驶约10公里进入文铜路行驶约19公里后,走文铜大道约4公里即可到达天福云龙湾度假村。

      月亮湾度假区

      车辆容积:300辆轿车人数容积:800人。月亮湾海岸,位于铜鼓岭北侧,总长11公里,水净沙白,形如月湾,地势平坦视野广阔。这里与火箭发射基地保持着最佳的距离:即可以目睹火箭发射的震撼一幕,亦不会被震感和灰尘所影响,是十分优良的观测点。

      [路线导航]从海口市区出发,走海文高速,进入文东路行驶约10公里,过清澜大桥行驶约30公里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