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平: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之举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之举
——习近平主席访美并出席联合国系列活动成果评述五
作者:国平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5日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这是继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后,时隔317天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达成的又一项历史性成果。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美两国凝聚最大共识,主动担责,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信号,一扫之前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笼罩的阴霾,照亮了全球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自1995年德国柏林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大会以来,缔约方大会已召开整整20次。但历年气候大会基本都在争吵不休中落幕,各国都不愿意在事关经济发展问题上进行妥协,共识难以形成,成果无法落实,气候谈判进程严重滞后于全球气候变化速度。气候谈判充满了政治色彩,逐渐成为各国在气候大会上进行博弈的政治筹码。因缔约方大会英文简称为“COP”,颇似中文“靠谱”发音,在中国民间也将一年一度的缔约方大会戏称为“靠谱会”。在巴黎气候峰会已进入倒计时的阶段,《联合声明》的发布对在巴黎气候峰会上达成突破性的全球协议,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美两国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总量稳居全球前两名,碳排放量占全球的40%以上,也分别占据世界第一和第二。如果中美两个大国都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其他国家也很难有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国家联合发表这个声明,本身便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性意义,进一步展现了两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和决心,为年底在巴黎气候峰会达成一个宏伟的气候协议奠定了基石。
《联合声明》就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目标原则、信任机制、资金技术、政策举措和机制保障等问题做了具体而详细地说明,两国自我加压、勇于担责,在全球其他国家普遍持观望态度的客观背景下,做出了表率,旨在将雄心勃勃的承诺转化为切实和具体的进展。今年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2020年后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以及实现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一直以来,部分发达国家试图淡化历史责任,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加入所有国家共同承担相同减排责任的内容。《联合声明》继续肯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到不同国情,进一步应以恰当方式在协议相关要素中体现有区别。充分体现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路径依赖、发展阶段和能力水平方面差异的客观理解和尊重,也进一步确立了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基本原则。
在发达国家迟迟没有兑现气候资金承诺的关键时刻,《联合声明》中美国重申将向绿色气候基金捐资30亿美元的许诺;中国宣布拿出200亿元人民币(约31亿美元)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增强其使用绿色气候基金资金的能力。除了资金外,技术进步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也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联合声明》强调中美双方认识到重大技术进步在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确认今后几年将在各自国内和全球范围内大幅增加相关基础研发工作。进一步凸显出了技术进步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的关键性作用。
在推动国内应对气候行动的政策措施方面,中美两国倾向于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推动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转型。《联合声明》也表明,中国将推动绿色电力调度,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能效、低排放的化石能源发电资源。
从整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此次《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多年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一方面,《联合声明》展现了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凝聚共识,主动担责,携手应对,照亮未来的开放性态度,为将来中美双边合作确立了新范式,并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了更多实质性内容;另一方面,它对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全球协议将有直接推动作用,对国际社会携手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向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亦具有历史性意义。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