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让民众办事不必再“提钱来见”

22.10.2014  18:57

  中新网10月22日电 今天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的第三天,境外华文媒体持续予以关注。分析称,在勾勒法治中国的蓝图中,中央对法治社会的阐发或有相当篇幅的着墨。学者称,全民守法、人人信仰法治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必要条件,应实现法治“去工具化”,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使法治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让民众办事不必再“提钱来见”。

  香港《文汇报》22日文章援引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指出,中国现在几乎人人高喊“法治”,但并非人人理解“法治”,人人都在讲“法治”,但并非人人都信“法治”。

  分析表示,在勾勒法治中国的蓝图中,中央对法治社会的阐发或有相当篇幅的着墨。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全民守法、人人信仰法治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必要条件。

  针对当前法治的一些认识误区,专家指出,应实现法治“去工具化”,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追求法律至上、公平正义、尊重程序、保障人权的法治精神,让人们对法治形成信仰,使法治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认为,在内地一些官员中,“”大于“”的人治观念和做法尚未消除,在对待法治的认识和功能上,表现为把法当作对付人的工具和争权夺利的手段。李林强调,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首先是一个民族国家和全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是一种公民的观念信仰体系和生活方式。

  台湾《旺报》刊发系列文章称,四中全会要建立一个依法治国的全新体制,如何扭转各阶层“人治”的观念,可能是未来最大的挑战。

  该文分析,“依法治国”毕竟还是很抽象的概念。民众关心的是官员有没有依法办事,自己的权利有没有损失,受到侵害时能不能得到合理对待,办事不必“提钱来见”等等。

  香港《新报》22日文章援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四中全会应该会对加强和完善党内立法作出部署,强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