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跑调也可能是病 或与空间处理能力受损有关

24.06.2014  11:08

  打开电视,各种火热的选秀节目都在比唱歌,《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等,有一副好嗓子让人何等羡慕,五音不全的人难道就只能黯然神伤,这辈子都难以翻身了?

  有专家站出来说话了,唱歌跑调或许是一种病,名叫失歌症。已有多项研究发现,“失歌者”存在音乐感知的天然缺失。这种天然缺失并非无法改善,“失歌者”中的一些可通过发音训练得到纠正。

  唱歌水平真能得到改善?或许有人怀疑,那看看香港老牌的“四大天王”吧,四人之中仅有一位歌神,其他人在不断努力之下推出多张音乐专辑,演唱会频频举办。

  或与空间处理能力受损有关

  不是每个人都是左小祖咒,刻意的唱歌跑调也能“自成一派”。最先炒红“失歌症”名词的是国内知名科普网站果壳健康网。网站文章中写道,早在1878年,英国科普作家格兰特·艾伦(Grant Allen)描述了第一例失歌症者。现在对失歌症的识别主要是依靠问卷形式的评估。至于这些人为什么会患上失歌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

  网站文章还指出,国外多项研究发现了失歌者的一些症状和生理问题。2007年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Nature)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失歌者与普通人、音乐家的音乐能力以及空间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失歌症与空间处理能力受损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还有研究者认为,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可能导致了失歌症,而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情景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记忆障碍。如果用颜色来类比音高,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

  最大特点跑调也听不出来

  国内也有临床研究者开始关注“失歌者”问题。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专科副主任刘军教授解释,“失歌症”是一个新名词,指因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大脑内部对音高识别出现障碍,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

  注意,这是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有些人能听出来自己跑调了,故意而为之,可失歌症人群却听不出自己唱歌走音。婴儿对音阶和节拍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大约9个月的婴儿就表现出对连续音阶的喜好。这种能力与后天培养无关,似乎是人大脑的一项特殊的能力,而患了失歌症的人却对连续的音阶无明确偏好。

  举个例子,最近的《我是歌手》总决赛中,张杰演唱《回到拉萨》后半段的唱腔,让不少观众以为他跑调了。对此,编曲常石磊解释称,这其实这是一种音乐技巧。人家张杰本来就是职业歌手,如果总是跑调,那就叫“失歌症”,而如果是林志颖的儿子小Kimi唱《爸爸去哪儿》跑调了,那可不叫“失歌症”,因为人家小孩压根不曾“具有”歌唱的能力。

  失歌者听力、记忆力很正常

  刘军引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的研究表示,“失歌症”患者有几个主要表现。

  首先,他们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难以感知正确的旋律。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不和谐的和弦他们也不觉得难听;其次,“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的唱出一首歌,不过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再次,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识方面有问题,但有一些患者却很享受那种韵律感;最后,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少数失歌者听来,音乐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此外,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如辨别不出对方语言中的生气、害怕或讽刺意味,经常会遗漏对方语调的“弦外之音”。

  “失歌症”的元凶何在

  刘军表明,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出现“失歌症”状况的患者大脑对音高识别出现认知障碍,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外,患者自身的表现欲也是加剧“失歌症”的原因之一。

  国外著名的研究员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发育不全时人们就会出现“失歌症”。正是因为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识,而对听力,智力等都没影响。刘军说,如果珀利兹的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而对“失歌症”患者脑扫描发现,“失歌症”患者的一个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至于导致“失歌症”的相关基因,目前还在研究中。

  此外,刘军也提出了《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给他们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照片,他们分辨不出照片上是同一幢建筑,这可能与他们的右脑发育有关。

  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刘军表明,单纯唱歌不好,严格地说,并不能称为一种病态,这需要和自己前后对照相比,有的人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敏感”。比如马云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这没有妨碍他成为“淘宝”的掌门人。

  如果确定患了“失歌症”,就正确看待病情,并积极进行发音训练或者进一步治疗。有专家建议,可先从纠正患者过强的表现欲开始。比方说可以采用将“失歌症”患者的歌曲录下来,让他自己听一听的方法。

  “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研究逐渐深入,那些不能正常享受音乐的人有可能重新获得音乐带来的乐趣。(李劼 王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