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粽、摘黄皮”儋州特色带动旅游热
“儋州粽子自汉始”、“千载儋耳‘粽’关情”、“饿了吃儋州粽子,饱了嚼大成黄皮”、“海南黄皮看儋州,儋州黄皮看大成”……点击多家网站,以此为标题的原创作品或转载文章比比皆是。
广为人知的“儋州粽子”与“大成黄皮”,在热度未减的“品香粽、摘黄皮、游儋州”活动中,究竟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
叫好又叫座
“这次端午小长假,到儋州除了品粽子、摘黄皮,还有很多新看点。”6月5日,仍然在儋州观光的湖北游客许思扬感慨地说,“儋州除了辟出两条新线路,还有精彩的节目表演,我都有点乐不思‘鄂’了!”
无论是“乐不思‘鄂’”,抑或“乐不思蜀”,今年端午期间,儋州推出的“品香粽、摘黄皮、农家休闲游”系列活动,既“叫好”又“叫座”。
儋州市汇总的两组数据即为明证:其一是截至今天,共卖出“儋州粽子”750多万个、同比增长25%,销售收入超过9000万元、同比增长50%。其二是5月31日至6月2日,该市共接待游客2.1万人、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1449万元、同比增长23%。
“香”得益彰
儋粽如诗,黄皮如金。在这样的境界里,细品刚出炉的粽子香味与成熟黄皮果实的清香,是否也会激起当年东坡先生那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迈与惬意?
先谈“儋州粽子”。
作为逾百万人口大市的儋州,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区别,也催生出不同的粽子品种。诸如起源于苗族“五色饭”的“五色粽”,肇始于“洛基粽子”的“五哥粽子”等品种,不仅仅外形上有所不同,口味上更是各有千秋。
儋州市粽子行业协会理事长田传明说,颇具本土特色的“儋州粽子”,在市场竞争中正在发挥越发明显的比较优势。
儋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少洪透露,在政府部门订单锐减的境况下,今年该市粽子的销售取向已转向以终端个人消费者为主,但销量不减反增。
再论“大成黄皮”。
由于大成镇地处丘陵地带,以砂壤土为主,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2250毫米,特别适合黄皮生长,历年来以其果大、肉厚、汁多、籽少而著称。传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屯兵该镇明德村时,曾在洗兵桥头品尝黄皮并赞赏不已。
源远流长的大成黄皮,已然迈出资本运营的步伐。
今年端午节期间,儋州市政府多次向各界推介黄皮,吸引了旺盛的人气。该镇南吉村公开拍卖20棵百年黄皮树的10年经营权,当场被海南绿元素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19万元竞拍成交。
产业融合
粽子、黄皮、景点,看似不相干,但今年儋州却将三者融为整体。
儋州市旅游局局长李洪涛说,端午期间时兴吃粽子,同时也是黄皮的成熟期。除了时令叠加,在饮食文化上也有交集,即“饿了吃儋州粽子,饱了嚼大成黄皮”。作为“处处皆风景,随时有物华”的西部重镇,儋州的粽子、黄皮产地一经开发,就成为乡村旅游新景点。事实上,今年该市开辟的两条新线路,犹如一条纽带,将粽子、黄皮、景点联为一体。
粽子、黄皮、景点联为一体的实质是产业融合,而切入点就是旅游业。对此,儋州市已做了前瞻性的布局。市委书记张琦指出:“要优先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依托儋州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信息、旅游、会展等产业快速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完善服务设施,培育一批专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