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0.05.2015  16:09

  (一)有一种记忆,如同人类文明的火种,永远不能熄灭。

  5月的莫斯科,无名烈士墓前的长明火炽烈地燃烧。激昂的战歌在红场上空回荡,战士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这里举行。乐曲雄壮,战旗飘扬,俄罗斯受阅部队步伐铿锵,中国、印度、独联体国家等的方队一一通过红场,共同接受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检阅。

  盛大的阅兵,将人们的思绪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从浴血搏杀的欧洲大陆,到逐岛争夺的太平洋战场;从同仇敌忾的亚洲战区,到大漠硝烟的非洲前线……感天动地的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中坚守和平的希望。

  那一页历史不容忘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四大洲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被卷入战火,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财产损失4万多亿美元。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兵燹之灾。战争的空前残酷,让历史学家将20世纪称作“极端的年代”,它“激起了人类最伟大的想象,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美好的设想”。

  那一页历史必须被铭记。“24时整,我们走进了大厅,1945年5月9日开始了。”苏联元帅朱可夫在自传《回忆与思考》中这样记叙。20多分钟之后,德军将领凯特尔在苏、美、英、法四国代表面前签署了投降书。而在远东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湘西会战刚刚全面打响,美军正在冲绳岛准备同日军展开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厮杀。3个多月之后,日本投降,二战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失败、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共同胜利画上句号。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阅兵式结束,习近平主席同其他领导人一起来到无名烈士墓,向为正义与和平献身的烈士们献花。重读碑文,抚今追昔,胜利日的阅兵如同历史翻页时的巨大回响,提醒全世界人民时刻挽紧和平的臂膀。

  纪念,不仅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让和平常驻、正义长存。70年过去了,死神并未走远,战争之门也远没有真正关闭。历史正在重新解读这个深邃的命题:7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人类失去了太多,而又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

  (二)“明天,对于年轻人而言,是纷飞的诗歌,是湖边的漫步,是数周的完美恳谈。但是今天,是战斗的时刻……”用生命品尝过战争残酷的人们,更知道和平的滋味是如何甘甜。

  时光倒回到70年前。凌晨听到德国投降的消息,莫斯科市民蜂拥来到大街上,许多人还穿着睡衣睡袍就跳起舞来。“胜利啦!我们胜利啦!”纵情的欢呼声响彻夜空。

  人们有理由欢庆,因为胜利如此艰苦卓绝。“飞机狂轰滥炸,扔下的炸弹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多!”——中国战地记者胡济邦忠实记录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全过程。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惨烈的时候,“新到的红军士兵平均生命不足24小时,而红军军官则不多于3天!”战后多年,马马耶夫高地依然荒凉,因为青草都无法穿过厚厚的弹片层。从莫斯科到柏林的1500公里直线距离,平均每一米就掩埋着5.7名苏军将士的遗骨。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双方超过6000辆坦克鏖战数月,胜利的天平在最后一刻倾向坚强的苏联人民。

  人们有理由铭记,因为牺牲如此壮怀激烈。抗战打响,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投入敌人火海,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击碎。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无数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最后她6位至亲至爱的人全部战死沙场。台儿庄激战的最后时刻,守城的一个师消耗殆尽,只剩下一小块阵地。也就是在这一天,师长池峰城接到了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的指示:“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旗帜下共同抗战,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赴国难,用鲜血争取民族独立,用生命捍卫人类正义。

  人们有理由骄傲,因为正义如此坚不可摧。同仇敌忾中,善良的人们义无反顾跨进同一条战壕。缅甸“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拯救了500余名美籍传教士、新闻记者和7000余名英军,中国军人“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露齿而笑”的英姿,一直为驻缅英军司令史莱姆铭记。在反法西斯中国战场上空飞翔着的,不仅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飞虎队”,也曾有被誉为“武汉上空的鹰”的苏联空军志愿队。中国战场上先后活跃着三四十个国际医疗小分队,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晋察冀敌后抗战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法国医生贝熙业冒着生命危险开辟出一条“自行车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的“空中桥梁”,从美国东海岸到欧洲的“补给生命线”,从印度到中国西南的“驼峰航线”,一条条交通动脉,凝聚着正义的力量。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民众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筑起力挽狂澜的钢铁长城。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是因为时间的河流里沉淀着人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理,回首是为了正确地认知,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共同守护历史真相与和平果实,才能让正义不可战胜。

  (三)最早的抗争,最终的胜利。如果没有中国的持久抗战,二战的历史必将是另一种写法。

  早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导自演“事变”,在欧洲战端尚未开启之时,就掀起侵略中国的序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独力支撑着东方战场的局面。1937年7月7日,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场。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华民族的奋起抵抗,使中国“紧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

  旷日持久的中国抗战,不仅支持了英美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场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原因。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不断加强的“中国的壮丽的防御战”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斯大林感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英国首相丘吉尔则承认,“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也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

  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铁蹄践踏之下,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愈战愈勇,以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牵制并消灭了日军大部分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深陷于中国战场。中国的顽强抵御,推迟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联合,使日本在欧战爆发时未能在军事上配合德国;中国艰苦卓绝的努力,阻碍了日军的北进图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中国排除万难的相持和远征,打乱了日军的南下布局,避免了法西斯势力的合流。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奠定了五大战胜国之一的历史地位。在这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70年后,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郑重写下这句话,既是对战争的客观总结,又是对战后重寻未来和平之路的思考。

  (四)二战结束了,但二战带来的影响远未终结。荷兰作家伊恩·布鲁玛把1945年称为“零年”,面对战争废墟,人们绝望的同时又满怀希望。

  “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由美国诗人罗梅作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作曲的《联合国歌》,成为激励人们开辟新世界的赞歌。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真理必将战胜强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最大的敌人,这是反法西斯战争带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饱蘸反法西斯战争热血书写的《联合国宪章》,这样描绘战后的人类愿景。

  毫无疑问,欧洲19世纪的全球霸权已经结束,而且永远地结束了。欧洲已不可能恢复它的殖民帝国,也不可能重新建立以前的军事和政治优势。而对亚非拉人民来说,战后是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民族独立与和平是从同一个斗争中产生出来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宋庆龄的简洁概括,成为二战后亚非拉地区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注脚。直到今天,有130多个国家先后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30多亿人挣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成长为捍卫世界和平的新生阵营,成为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推手。

  这就是为什么,1945年的胜利如此值得纪念。许多历史学家不约而同地将这个时间节点,视作现代国家秩序的发端、现代世界的诞生。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弘扬“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精神,构建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为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建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诞生,到维也纳体系的运转,再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回首300多年来国际旧秩序的变迁,背后都是列强争霸的结果,直到二战带来人类和平与正义的崭新胜利。这一胜利,不仅以伟大的民族独立带动了亚非拉国家的异军突起,更在构建公平公正国际秩序的联合国宗旨下,推动世界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人类终于有了走上持久和平道路的可能。

  (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军事的胜利,更是思想的胜利。战后,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等正义的裁决,把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对于德、意、日战争性质的认定,对于战争罪行的认定,对于历史的正视和牢记,一样是维持战后和平的重要基础。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约翰·拉贝的名言告诫人们,承担战争的精神责任、保持对历史的敬畏,是走向战后和解的唯一道路。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用这样一段话,开始了那个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永远铭记的著名演讲——“5月8日首先是一个记住人们苦难的日子。但也是我们反思历史的日子。我们越坦诚地面对这一天,我们就越能自由地面对责任……谁不反观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从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的深深一跪,到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要对纳粹罪行“永久担责”,从持续赔偿大屠杀受害者到为受害群体建立纪念地,从立法严禁宣扬纳粹到教育下一代与纳粹意识形态作斗争……几十年来,德国在检讨罪责与自我剖析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脚步。

  德国人对战争罪行的深刻认识,反衬出日本右翼的危险倾向。1998年5月9日,一部美化日本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影片《尊严》在东京日本记者俱乐部试映。军国主义思潮暗流涌动,它迅速地勾起了人们对“阴魂不散”“死灰复燃”等词汇的联想。

  《尊严》在当时出台绝非偶然,它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社会思潮趋向右倾化的一个缩影,真实反映了日本的现实——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军国主义的土壤,就有萌生战争种子与和平敌人的危险。

  战后70年,日本和平主义一度达到高潮,但同时,否认罪恶历史的思想芽苗一直在寻找破土而出的机会。右翼组织连续修改历史教科书,删除战争罪行,日本文部省开绿灯放行;首相及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为甲级战犯招魂;右翼政治家急欲颠覆战后国际秩序;否认南京大屠杀、诋毁慰安妇、打击国内道歉的言行不断出现……

  对日本右翼而言,他们反省二战,不是反省侵略战争的罪行和责任,而是反省为何日本没打赢。二战结束已然70年,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闹剧仍不断在日本上演,充分表明,战后的日本没有完成彻底清理和反省的任务。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正是要重申历史不可更改的定论,阻止那些和平道路上的倒行逆施。二战胜利成果,世界和平进程,人类公平正义,决不允许任何人践踏。

  (六)维护和平的正路在哪里?

  5月的莫斯科,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衣着时尚的年轻人,纷纷走上街头,纪念70年前的胜利。书写着“1945”的巨大海报,仿佛把时针重新拨回到胜利的时刻。就是在这里,就是在战争最困难的时候,苏联红军用侵略炮火下的阅兵告诉全世界,伟大的民族不会被敌人击倒。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中之所以需要共同纪念胜利,“不仅在于深刻缅怀老战士和为胜利作出不朽贡献的人们,还在于培养青年一代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使在未来任何时候类似的悲剧都不会在两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中重演。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这么多年来,在法国小城阿罗芒什,经历诺曼底登陆的人们戎装相聚,重现“最长的一日”用鲜血凝成的和平;在美国独立日阅兵方阵中,走上反法西斯战场的士兵享受着人们最崇高的致敬;在伦敦,二战时服役的轰炸机飞过阵亡将士纪念碑,投下数以百万计的鲜花……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举行阅兵和其他盛大活动,已经成为欧美很多国家的传统,在特殊的时间节点重温历史,展示的是捍卫正义的力量,表达的是各国人民祈望和平的心愿。

  与其他战胜国一样,今年秋天,中国也将沿用这一国际惯例,首次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庆祝属于正义的胜利。那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那个“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气浮”的民族,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东方主战场,不仅应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中光辉永存,也需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忠魂永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纪念抗战胜利举行阅兵,要表达的是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国家立场,共同维护国际公理和国际正义的坚定意志,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强决心。

  维克多·雨果曾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今天的人类越来越坚定地认为: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纪念日的意义,在于它能像火炬一样照亮过去和未来,宣示人类捍卫永久和平的执着理想:决不允许任何人翻案,决不允许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习近平主席的这番话,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的共同心声。

  (七)“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重读海明威描写二战著作中的这段话,足以引起深深的思考。

  7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忘记当时的理想,“我们联合各国人民决心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联合国宪章》中的第一句话,凝聚着人类对生存与毁灭的思索。曾经并肩战斗的国家,只要团结合作,总能找到永葆和平的方式。

  70年过去了,世界也在朝着当时的理想改变。自世界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面世,到今天全球超过20亿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联结成网,越来越小的地球村内,国家之间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和紧密。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习近平主席的呼吁,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战争是一种简单的暴力,和平则需要复杂的努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地区完全可以携手合作,共同捍卫人类和平。二战能胜利,就是因为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超越社会制度差异,在共同威胁面前结成了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反击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今天要维护和平,同样需要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维护战后国际秩序,警惕战争死灰复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零和博弈的逻辑都已经黯然失色。人类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找寻道路,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实现利益,在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中延续文明,在命运与共、唇齿相依中争取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1945年4月,得知盟军攻入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内的战俘和反战者拿出暗藏的武器,发动起义。控制集中营之后,他们在大铁门上贴上标语:“永不重演”。

  今天,全球性的经济增长正在造就一个全新的国际体系: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再是客体和旁观者,而是自己掌握命运的博弈方了。从建立“反法西斯共同体”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要求我们时时挽紧和平的臂膀,壮大和平的力量。如何让昨天“永不重演”,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