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中海口有座村叫“村坚强” 灾后第2天就通水通路
原标题:台风中有座村庄叫“村坚强”
海口美兰山尾村,提前应对威马逊,灾后第2天就通水通路
“风力好大,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台风,很多地方停水了,但我们村一直都有水用。”今天上午,75岁的海口美兰山尾村委会桃园村村民陈起东回忆起这次超强台风心有余悸,并带有一丝庆幸。
台风过后第二天,当海口绝大多数乡镇甚至中心城区停水的时候,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山尾村12个自然村便已经恢复通水,并打通了主要道路,救援物资很快运送进来。他们在风灾之后的迅速恢复被人们称为“村坚强”。
这一切,全靠村委会汲取了每一次台风经验,提前做了应对风灾的充分准备。
防风准备:
挖机发电机调动到位
唯一小卖部备足库存
山尾村委会委员陈海云介绍,16日,山尾村委会就将台风预告以短信形式发送到村民小组组长手机上,要求做好台风防范措施。
17日,村委会又组织召开村民小组集体会议,把任务安排到个人。要求各村民小组组长做好台风防范宣传,全面检查落实一些可能危害人们生命的设施。并调了一部挖机、两部发电机到村委会,保证村里唯一的小卖部库存足量。
山尾村委会有12个自然村,约有1700多个村民。18日上午,陈海云等应急队员就开始做群众转移工作,走家串户把一些住在易损房屋里、不方便转移的老人就近转移到邻居家。其他20多人转移到了安置点。台风过后,村里500多间瓦房都有不同程度的摧毁。
下午4点多钟,风雨交加。陈海云等人重新排查村子的险情。“船在人在,船亡人亡。”在港口,10多位渔民又跑回船上排水,扬言要跟船同归于尽。渔民陈先生的妻子在一旁不断的拉扯他的手臂劝他回家,但他毫不理会。一次次甩开妻子的手。陈海云见此,苦口婆心地给他做思想工作。
眼看风越来越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渔船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情急之下,陈海云一把抓住渔民陈先生的领子,强制转移。剩下的渔民意识到台风威力后,也都跟着转移了。第二天上午,港口40多艘渔船全都沉没了。
有序自救:
道路第一天便打通
村民排队领取物资
担心第二天通讯会瘫痪,陈海云提前通知挖机手19日上午6点到村委会。
当天上午5点钟,挖机手早早就从演南镇步行到山尾村开动挖机车清除路障。截至上午10点钟,山尾村的主要道路都被打通了。
19日,村民们逐渐恢复生活,秩序井然地到村里的小卖部登记领取物资。
“救灾如救火,灾难面前要团结。”小卖部老板黄勇告诉记者,接到村委会通知后,他就在原有的存货基础上,进了一批约6万元的物资,主要是面包、饼干、矿泉水、生活用品等。保证了村民所需物资的供应,同时也免费提供了一些物资。
灾难过后第三天,山尾村委会立即组织100多人的应急队打捞渔船,引导村民进行生产自救。用了5天的时间,应急队和渔民几乎将全部的渔船都打捞回来了。
台风肆虐,吹倒了村里2株100多年的古树。村民都说挂铁牌的古树不可擅自操作。当时通讯瘫痪,无法联系园林局。太阳猛烈,担心古树会因缺水死亡。陈海云带领几个员一起对树枝进行修整,扶起古树,并进行浇水、打针,帮助古树继续生长。由于得到及时扶正,2株古树目前都已经存活了。
目前,山尾村村民房屋重建工作依然在稳步进行中。
汲取经验:
提前加固闸门防海水
400多亩虾塘保住了
“这次,意识到抗击台风应急预案和预防措施尤其重要,包括转移人员、排查险情、闸门加固等每一步都要仔细,缺一不可。清除路障等设施也得提前做好准备,因为等到第2天才开始就已经晚了……”陈海云接受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有条不絮地说。
陈海云回忆,2011年10月份强热带风暴“尼格”席卷海南,虽然当时山尾村做了一定的应急预案,但由于防范意识不到位,未做好充足的准备措施,防潮闸门未加固、挖机也没有备好……
“尼格”摧毁了山尾村的闸门,引起海水倒灌。淹没了村里400多亩虾塘,给村里造成重大损失。连续一个星期,村民都无法用水用电。此外,山尾村的道路几乎全被倒塌的电线杆、大树等堵塞,村民只能用电锯把一棵棵倒下的大树锯开,再移除。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清除了主干道的路障。
而这次应对台风“威马逊”,村委会提前对闸门进行加固和修复。挡住了海水倒灌,从而保住了村里400多亩虾塘。村民用水及时供应,主干道也迅速通畅。为灾后重建提供便利。
陈海云说:“每一次抗击台风行动都会有所收获,有所启发。可以说是吃一蛰长一智。要用好每一次抗台风的经验。”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