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受访者曾因父母错误教育方式而受到伤害
近期,一部讨论青春期孩子教育问题的家庭剧《小别离》火热荧屏。剧中的朵朵妈妈只重孩子分数与学业、偷看孩子手机和日记等行为引起女儿反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关于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曾因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受到伤害。在受访者看来,父母两大错误教育方式是“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和学业”(55.4%)和“棍棒式教育”(50.3%)。39.1%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亲子关系是亦师亦友,但有边界。
受访者中,00后占0.9%,90后占18.6%,80后占52.8%,70后占19.9%,60后占6.6%,50后占1.2%。73.7%的受访者有子女,26.3%的受访者没有。
80后女孩谭怡雯一直是父母眼里的乖宝宝。从中学到大学,她的成绩总在年级前列,“初中时只有一次例外,没考进年级前10。”谭怡雯回忆,初二时,她在上学路上遇见了一只流浪猫,想抱回家,但父母认为耽误学业,不同意。“于是我悄悄将它养在家附近的一个地下车库里”。
为了能和猫咪有相处的时间,谭怡雯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上学,节省下买早餐的钱买猫食。放学后也总是逗留很久才回家。“后来期中考试没考好,名次跌到了年级50开外。回家被父母狠狠训了一通。”父母为了督促她学习,不仅不让她再去和猫咪玩耍,而且每天上学放学接送,“监视”她准时回家、避免再贪玩。“这让我很伤心。一方面他们剥夺了我的自由,另一方面,他们其实不信任我,不相信我能处理好学习和养猫的关系。”
面对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52.9%的受访者曾心生埋怨。只有34.1%的受访者不曾埋怨过父母。11.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仅有1.3%的受访者觉得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正确的。
在父母错误教育方式的种类中,“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和学业”和“棍棒式教育”位列受访者选择的一、二位,分别占55.4%和50.3%。
在天津创业的周景源(化名)由爷爷奶奶带大,很少和父母在一起。“我小时候父母都在拼事业,对我的关心就是尽量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周景源回忆,每次父子见面都聊不了几句,父亲总是说,“学习你自己多上点心,钱不够打电话。”
“除了钱,他们还能给我什么?”周景源甚至觉得,自己还没有父亲的金钱重要。这让他对父母“心灰意冷”,凡事都藏在心里,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调查显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还有:只要孩子听话懂事(49.9%),施压式教育、不与孩子沟通(47.6%),溺爱式教育(39.3%),只提供物质条件、缺乏深度的关心与爱(33.5%),将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30.1%)。
谭怡雯认为,养猫事件对她内心的影响深远,导致她现在不愿意与人、动物亲近。“总是担心‘不信任’再次重演。自己付出很多爱,却可能随时被人剥夺。与其这样,倒不如一开始就保持距离,有所克制。”
数据显示,59.4%的受访者曾因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受到伤害,40.6%的受访者自认为没有。
53.9%受访者最不认同父母说“我是为了你好”
刚过完30岁生日的张原至今无法摆脱母亲对她的“照顾”。“父母决定一切。”张原表示,和许多中国式父母一样,母亲对她的管束也渗入她工作、交友等私人领域。
她原以为告别学生生涯,进入职场后母亲会对自己尊重一些。“没想到他们‘变本加厉’。从找工作到结婚、生小孩,她都要操心。”最不能让张原接受的是,母亲每次干涉她时,挂在嘴边的都是“我是为了你好”“你不按照我说的做会吃亏……”“有一次我急了,向母亲吼‘就是吃亏也是我自己乐意的’!她就又哭又闹,说我不孝顺。”张原无奈地说。
调查中,53.9%的受访者不能接受父母做任何事都是“我是为了你好”。40.5%的受访者不能接受干涉子女的工作及私生活。39.8%的受访者不能接受一味要求子女“懂事”。
谭怡雯反思,自己在该叛逆的年纪选择了“懂事”,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没有正常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让父母误以为她的性格本来就是这样的。“长大后我做了很多离经叛道的事儿,好像在发泄对过去的不满,也有‘报复’他们的意思。”这些想法谭怡雯至今没有和父母沟通过,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乖孩子”。
受访者不能接受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还有:要按照他们制定的道路生活(36.4%),想掌控你的人生(35.4%),落伍无知、无理取闹(35.0%),不允许子女的失败(22.4%),把子女当成他们唯一的生活(21.5%)。
张原认为,她们这一代父母多是50后,在价值观、世界观上都与子女们有较大差异。她从不奢求父母理解自己,只希望父母少操点心,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生活上。
创业之后,周景源渐渐能理解父母当年的苦衷。但他仍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是不恰当的。“他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当了父母,对待我的方式过于简单。虽然这让我早早地学会自立自强,可也缺失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应有的快乐”。
受访者心中父母与子女的理想关系是什么样的?39.1%的人选择亦师亦友但有边界,30.9%的人认为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15.0%的人觉得父母应有父母的样子,子女应有子女的样子,13.4%的受访者认为是上下级式、权威型关系。
张原表示,自己正尝试重新建立与父母的关系,“必要时将父母关在我的生活之外,不让他们左右我的一切。”但她同时认为,有的父母过于尊重子女,在亲子关系中也会缺少一种“亲切感”。“如何做到更好的平衡,也许是父母一辈子都在学习的事,也是我们作为子女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