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50.0%受访者指出当前美育存在功利化问题

26.04.2016  08:44
调查:50.0%受访者指出当前美育存在功利化问题 - 海口网
调查:50.0%受访者指出当前美育存在功利化问题 - 海口网
来源: img.hkwb.net

  50.0%受访者指出当前美育存在功利化问题

  71.0%受访者确认美育受重视程度提高,展览和体验的美育形式最受欢迎

  近年来,国家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日前,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学校美育推进机制初步形成。

  美育是我国教育事业较薄弱的环节,公众是否感受到了近年来美育状况的改善?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1.0%的受访者确认近年来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不过,美育依然存在各种问题。调查中,受访者指出美育三大问题是功利化(50.0%)、课程形式化(49.3%)和被其他课程挤占(48.7%)。在众多的美育形式当中,展览(59.9%)和体验(58.8%)最受受访者欢迎。

  41.4%受访者认为当前青少年对美的鉴赏能力一般

  调查中,71.0%的受访者确认,近年来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其中16.0%的受访者回答提高很多,55.0%的受访者回答提高了一些。

  王羽霖(化名)是河北石家庄某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他向记者介绍,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和艺术教育工作管理的文件。“去年以来,学校对音乐、美术课的重视度确实有所提高,这类课程被占用的情况少了,对任课老师的专业程度要求也有所提高”。

  “整个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确实有很大的提高。”中国音乐学院国家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丁旭东博士向记者介绍,目前,党中央的最高文件中已将“改进美育教学”纳入深化社会改革的重大问题之列,连续两年教育部都把“改进美育”作为年度中心工作,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基层教学单位也纷纷作出了积极响应,在组织方面,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成立了人生美育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了美育研究分会,一些高校也成立或酝酿不同级别的美育学术研究机构。

  丁旭东告诉记者,中国音乐学院去年成立了国家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当年就拿到了珠江钢琴集团提供的百万元的美育项目(中小学音乐教育戏剧培养计划)资金赞助。北京市教委前年成立了“高参小”(高等学校和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项目管理办公室,整合了31所资源单位与全市16个区县161所中小学结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文艺院团、高校的优质美育资源引入基础教育,每年投入资金4亿元。在基层教学一线,现在很多学校的艺术活动、“非遗”活动都开始冠以美育名义开展。

  学校美育近年来有哪些改善?在受访者看来,资源设备(65.8%)方面的改善最大,接下来依次是教师(56.2%)、课程(55.2%)、评价制度(26.5%)。

  王登峰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在中小学校数量负增长的情况下,艺术教师的数量维持了平均每年增长5.3%,在普通高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中小学校艺术专用的教师配备率已经大幅度提高,艺术教学器材与课外活动场地的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另外从2006年起,我国每年对200余所普通高校一年级新生进行美育调查,显示近80%的被调查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了正规的艺术课堂教学。

  受访者指出美育三大问题:课程形式化、被其他课程挤占、功利化

  调查中,也有19.7%的受访者直言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没有提高,4.5%的受访者认为重视程度下降,4.8%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目前美育存在什么问题?调查显示,美育功利化(50.0%)、美育课程形式化(49.3%)和美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48.7%)是三个最大问题。其他问题还包括:师资与设备资源不充足、不均衡(41.0%),学校成为美育的单一途径(36.4%),美育课教师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33.3%),美育课无人教授(24.7%),相关评价制度不完善(15.5%)等。

  山东临淄某初中初三学生韩秉文(化名)对记者说,进入初中以后,他几乎没有好好上过音乐、美术课。“感觉这些课一般没有太大意思,老师一般只是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很多学生不是睡觉就是在下面偷学主科内容,大家都不那么重视”。

  在各教育阶段中,初中(48.9%)和高中(48.9%)被受访者认为是美育落实最差的阶段,接下来是小学(36.1%)、大学(23.5%)、学前教育(15.9%)。

  对于当前青少年对美的鉴赏能力,调查中,47.1%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评价,认为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受访者分别占7.5%和39.7%;41.5%的受访者评价为一般;11.4%的受访者给出了否定评价,认为比较差和非常差的受访者分别占9.8%和1.6%。

  “美育的重要性认识虽然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关于美育的内涵认识,目前政界、学术界和教育界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上下一体的共识。”丁旭东指出,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文件和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发布的2016年工作要点,虽然均把立德树人作为美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但落在具体实操层面,还是一定程度上将美育与艺术教育等同。在美育教学中,有些学校还是沿用了过去智力和知识教育的模式,或者被理解为掌握某种艺术技能的教育。“如果改进美育教学只是停留在笼统的口号式层面,基层的美育工作很可能还是流于表面”。

  目前,国家、社会和教育系统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美育活动。调查显示,在众多的美育形式当中,展览(59.9%)和体验(58.8%)最受受访者欢迎,接下来依次是演出(54.0%)、比赛(38.9%)、讲座(36.7%)等。

  “任何一个科目都可以采取美育方式教学。”丁旭东认为,美育实际上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载体,比如通过纪录片或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历史,学生更容易对所学内容有感性的、立体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称为体认,就是用身体的多重感官参与文化体验。我们强调改进美育,本质就是要提升感性认识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美育要真正实现国家美育改革的终极目标,需要多学科全方位地介入,而不应仅限于艺术课的教学中”。

  丁旭东认为,未来美育工作的开展,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应放到首要,如学生审美素养测评制度、学校美育工作评估与考核机制、包涵审美素养考量的人才选拔机制等。同时,应鼓励并大力推动将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等相结合的美育工作探索,并以此逐渐形成渗透到各科教育中综合美育实践模式与美育实践体系。“至于体系建设,西周官学培养贵族人才的礼乐教育、春秋孔门私学培养君子人格的乐教、英美国家学校艺术教育中的教育戏剧课等,都可作为当下工作的直接借鉴与参考”。

  受访者中,34.0%的人来自北上广深,30.4%的人来自其他省会城市,20.7%的人来自地级市,9.4%的人来自县级市,5.2%的人来自乡镇农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