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和禁枪混为一谈 美国起内讧
中新网12月8日电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罕见发表电视演说,重申肃清激进恐怖组织,维护美国安全的决心。美国《世界日报》当地时间7日社论表示,加州枪击案,再度点燃全美拥枪、禁枪争议。《纽约时报》以头版刊登社论指枪支泛滥,加州滥杀是国耻;奥巴马两度在血案后倡议严控枪支,但遭国会参院否决。严格而言,控枪和反恐是两个不同领域议题,强要混为一谈,反而加深党派分野和民众内讧,并不明智。
文章摘编如下:
奥巴马演说,除了要求国会授权派更多军队参与消灭极端组织,但仍拒绝派地面部队,看不出有新反恐策略。对枪支管制,他希望禁飞名单列名者禁止买枪,让恐怖分子杀人更困难。但把“反恐”导入“控枪”问题中,逻辑和实务都有可商榷之处。
说来讽刺,美国近年大规模枪杀案不断,控枪声浪高涨,反而刺激民众买枪自卫,枪支生意红火。以涉及加州恐袭、科罗拉多州戏院滥杀和康乃狄克州迪胡克小学血案的AR-15攻击步枪为例,近年销售扶摇直上。凶案似为这种枪“做广告”,民众因惧怕枪支严控,今后买枪更难,出现抢购囤积现象;日前南卡罗来纳州查获一名男子囤集5000支枪,可见美国人“枪瘾”、“爱枪成痴”的病态严重。
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加州圣伯纳迪诺市,该市2日发生枪击事件造成14人死亡。警方在枪击事件发生后与枪手发生交火,在案发现场不远处将疑犯击毙。图片显示,疑犯乘坐的越野车在交火中被打的千疮百孔,随后警方从车身内搜出大量枪支弹药。
奥巴马急于推动控枪,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可以理解。但美国现在很多争议涉及党派立场即泾渭分明,真理不是愈辩愈明,反而愈辩愈模糊焦点;总统大选年,现象更严重。譬如奥巴马倡议控枪,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却大唱反调,指法国民众如可拥枪,巴黎恐袭结果就可能不同;这几天,弗吉尼亚州一所大学校长、底特律警察局长、纽约州一名郡警察局长,都公开主张民众带枪上课、上街,拥枪权之争因加州枪击案而激化近沸腾。
“反恐”和“控枪”有关联,却是两回事。美国近年大规模枪击滥杀频传,屡见警察滥用暴力和警民冲突,都和枪支有关,控枪或可减少惨案。但恐怖攻击和反恐是“谍对谍”、猫捉老鼠游戏,严控枪支和爆炸物,或可让恐怖分子杀人更难,却无法消除恐袭。譬如法国枪支管制严格,民众只允许拥有猎枪,三年后须更换枪照,但照样发生巴黎恐袭。
加州血案后,当局为何迟迟才定位是恐怖攻击?一,美国对恐袭定义严谨审慎,华府常指责他国借反恐压制少数民族,没有充分证据前,仅定位是“滥杀”,反而成为这次控枪争议的导火线。
二,承认恐袭,或意味奥巴马主政七年,反恐政策有重大疏漏。恐怖分子已在美国境内,潜伏你我四周,连乡村地区圣伯纳汀诺市非政经都会区都发生恐袭,新攻击模式意味美国已被恐怖威胁“攻陷”。安全家园不再,或将冲击两党总统选情,特朗普民调冲高,奥巴马电视演说,背后都有这个因素。
三,这次恐袭,两名行凶者政府情报单位从未掌握,案发一天多才从其计算机、手机等辗转查知他们和恐怖组织联系。
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城市圣贝纳迪诺发生枪击事件,目前已发现至少14具遇难者遗体,事件详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拥枪、控枪争议还会持续,几大辩论焦点可一提:1. 杀人的是人,不是枪。但如果枪支不这么容易取得,危险不会这么大,起码杀人“效率”不会这么高,死伤不如此惨重,这是拥枪者难辩驳的事实。
2. 拥枪权是宪法授与,不可剥夺。但枪支种类应严限,譬如半自动和自动攻击步枪、弹匣允许装弹数,都应严限;军用武器不应容许自由买卖。国会共和党人如不能拒绝军火业捐款游说,要通过控枪法案大有疑问。支持拥枪的“民意”,更成法案的杀手。
3. 支持拥枪权者辩称,美国每年死于枪下3.2万人,多数死于“黑枪”,合法拥有的枪支除了自杀,都是自卫用的“清白”枪支,可吓阻歹徒、对抗恐袭。但包括加州恐袭、多次大规模滥杀,枪支都是合法购买,说明枪支管制太宽松。
4. 严管枪支未必对反恐有利。美国很多家庭拥枪,全美3亿多支,黑枪上千万把,严格管制只会收缴守法者和好人的枪,坏人反而规避;控枪也不必然增加恐怖分子取得武器的难度,反将伤害好人。而对大规模恐袭,类似“9.11”和波士顿马拉松“压力锅炸弹”,未必与枪支有关。
总之,肃清美国内恐怖威胁很急迫,比控枪更优先,奥巴马显然感受到事态严重,他在演说时使用过去许多未见的强烈措词,似暗示将加大反恐力度。不这样做,他的政绩和卸任后政治遗产,必然被国内恐袭威胁严重侵蚀。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