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进行“双特”救助
昌江每年拿出不少于2000万元,对特困群众进行特别救助
“双特”救助让爱无盲点
本报石碌7月15日电(记者钟节华 黄能 特约记者黄玉宁)“你的‘双特’申请,局里已经批了3万元。”收到县民政局的通知,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黄姜村村民郭永作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郭永作的妻子郭炳爱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及脑梗塞。为了治病,郭永作把家里水牛和两头猪都卖了。获悉情况后,昌江民政局给予郭家1.1万多元的医疗救助,另外再给予3万元的特别救助。他今天对记者说:“3万元对别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却解决了最大困难。”
这是昌江开展对特困群众特别救助活动以来,所救助的一户特困群众。针对城乡特殊困难群众,昌江县委出台特别救助暂行办法,每年由县财政拿出不少于2000万元,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医疗救助、残疾救助、教育救助、危房救助。截至记者发稿时,昌江已救助21户特困群众,支付救助金48万多元。还有19户特困群众提出了“双特”救助申请。
昌江规定,因患重大疾病或慢性病,扣除各类报销,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2万元的,视情况给予不高于5万元额度的特别救助。
危房改造扶持,指的是D级危房户,每户按建筑面积60平方米,扶持资金10万元。而教育救助,主要是指困难家庭上大学的子女,在享受其他助学金基础上按6000元标准补差。此外,还有其他特殊救助,如遇车祸、溺水、矿难、火灾等人身意外伤害,按每户不高于1万元标准给予救助或垫付赔偿金。
昌江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昌江“双特”救助力度大,覆盖范围广,方式灵活多样。他介绍,像D级危房户改造危房,每户可以得到10万元支持,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近年来,昌江不断加大对民生保障和救助的力度。去年城乡医疗救助支出449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244人。但是还有部分人在接受救助后难以脱困。据统计,昌江去年申请医疗救助个人自付部分超过3万元以上的有101人。
早在去年,昌江县委书记严朝君就开始关注这一现象。他从网上了解到石碌镇孔车村两岁男童林明正患血管瘤无钱医治,他深感不安,说:“小明正还小,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救他!”
得知情况后,昌江民政局组织全县单位为其捐款,严朝君也从信访资金中拨出5万元,共筹集资金7万多元用于医治。小明正先后3次前往广州救治,病情得到缓解。
昌江民政局局长林素英说,现有的救助政策虽然可以解决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但应对突发性、特殊性、紧急性的困难,原来的救助标准和救助效率过低。针对这一情况,昌江县委经过调研,出台了对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特别救助暂行办法。
“在目前情况下,社会保障如何实现兜底,是一个全国性难题。‘双特’制度就是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这也符合中央关于民生问题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要求。”严朝君说。
省民政厅副厅长范高净日前到昌江调研“双特”救助方法。他说,“双特”救助,可以消除政策之外的救助盲点,让特殊情况造成困难的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助,促进社会公正。
据了解,省民政厅已将昌江列为全省社会救助的试点县,总结探索救“急难”的工作经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
短评
“双特”救助托底社会公平
面对特殊困难群体,昌江打破现行救助政策束缚,创新推出“双特”办法。在困难面前,政府及时伸出援手,为百姓纾困解难,将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实实在在惠及群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政府的民生情怀。一个时刻将百姓冷暖挂在心中的政府,自然会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群众利益无小事。面对群众的困难,面对制度的约束,政府是绕着困难走,还是知难而上勇于担当,是对执政者智慧和执政理念的考验。昌江政府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群众以笑脸和掌声作出了评价。
“双特”救助,补的是政策盲点,托的是社会公平之底,带来的是社会和谐与百姓幸福。令人欣慰的是,省民政厅已将昌江列为全省社会救助的试点县,总结探索其救“急难”的经验。期待这种惠民之举能早日加以推广,让好政策早日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