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双创"3个月3大变化 店主:阵痛之后是生机
海口大英路一间不足四十平方米的旧货铺,是张咏养家糊口的全部家当。海口启动“双创”模式之初,被要求入店经营的张咏甚至有了转行的想法,然而随着“双创”的深入开展,生意却有了转机,以前开不进车的道路进了小车,一次性购买大批旧货的人更多了。“以前觉得‘双创’是在为难我们,现在才发现,虽然有短时的阵痛,但‘双创’其实是在造福我们。”张咏坚守着小小的二手店,期待生活更大的转变。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海口“双创”为抓手,用3年时间改变城市风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不用等3年,“双创”三个月已经让我们看到海口的大变化。1日,记者采访了市民、“双创”文明观察团观察员及相关专家,听听他们对这3个月以来对“双创”的评价和理解。记者纪燕玲王子遥 王天宇
转变:从反对到支持,阵痛后迎生机
张咏的旧货铺内,堆满了二手商品,仅仅留下一条半米左右的过道。张咏回收旧货10多年,这间店是全家的经济来源。
“大英路的旧货铺很多,“双创”之前,我们一个月赚三、四千块不在话下。”张咏说。“双创”前,大英路车多人杂,脏乱差、乱摆放的现象屡禁不止。他自然也将货物摆到门外,便于吸引顾客。“双创”后,在诸如“门前三包”等管理条例施行后,旧货铺的生意日益冷清。面对着一屋子积压的货物,一连数日没生意,张咏曾经想把铺面转给别人,重新谋份工作。
然而事情却有了转机。
张咏说,随着“双创”工作的深入开展,大英路变得干净了,往日由于乱停乱摆导致的拥堵情况现在没有了。路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多了起来,也带动了附近片区的生意。“现在来看货拿货的人又多了起来,还有很多是开着小卡车来拉大件的,堆积的货物开始慢慢清空了。我们对‘双创’的态度也慢慢转变了。”
张咏还说,大英路的夜市得到明显控制后,晚上噪音也少了,能安静地睡觉。“以前觉得‘双创’是在为难我们,现在发现,虽然有短时的阵痛,但‘双创’其实是在造福我们呢。”张咏笑着说。
建言:“大变化”需要长效机制保持
海口市社科联主席詹长智表示,在“双创”的3个月里,海口发生了3大变化。一是城市面貌大变化。城市基础设施改变,包括新建及修复城市道路,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加设公共厕所等;城市环境卫生改变,包括农贸市场脏乱差改善,违规夜宵摊占道经营得到整治。二是市民精神面貌大变化。海口市民在“双创”过程中展现出的良好知晓度和参与度,积极投身“双创”的大环境中。市民不再随地吐痰、丢垃圾,商家自觉遵守“门前三包”,不再出店经营,电动车车主交通文明意识提高等。三是政府部门工作作风变化。3个月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展现了有责任有担当的“管理员”形象,工作思路明确,稳步推进城市各项工程。
詹长智表示,经过3个月的努力,海口“双创”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保住这一成果并继续深化管理,有赖于相关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一方面,应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应重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提高街道办、社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志愿者团体、行业协会等。他还建议,出台奖惩机制。
采访中不少市民也表示,“双创”关系每个人,所以大家都要积极参与其中。
观察:农贸市场与交通变化最显著
市民周宗贵是一名职业报料人,作为“双创”文明观察团成员之一,他还到厦门等全国文明城市考察。在他看来,海口变化最大的是农贸市场和交通状况。
“我这段时间走访了海口不少农贸市场,真的变得干净整洁了。一些农贸市场拆除了乱搭建的遮阳棚,市场内装了灯,不再像以前那么阴暗潮湿。”周宗贵说,自从电动车“八不准”执行以来,海口电动车乱象也明显减少。
对于部分仍对“双创”缺乏认识的市民,周宗贵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除了在墙面、围挡的立面上张贴宣传横幅及标语外,还可以加强在广场、社区戏台、幼儿园、公共厕所等场所的宣传。“‘双创’是一座城市的事,需要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市场秩序篇
龙舌坡市场4家店铺
违反门前三包被处罚
海口龙舌坡市场周边存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现象引起美兰区的高度重视。连日来,美兰区城管局,海府街道办,龙峰、龙舌坡、东湖里居委会等联合行动,抓住上午、傍晚两个“关键时间”,6次集中整治龙舌坡市场周边的占道经营行为,4家店铺因违反“门前三包”被处罚。
10月30日下午6时许,记者跟随整治队伍来到龙舌坡市场附近。龙舌路上,有流动摊贩在路边卖蔬菜、熟食等。见到城管执法人员,有的商贩往小巷或居民区里躲,执法人员只能追上前扣押占道物品。
自海口“双创”以来,美兰区多次组织城管执法人员集中整治龙舌坡市场周边乱摆卖,街道、居委会、挂点单位干部也经常上街对违法者进行宣传教育。针对少数摊贩扔抱侥幸心理和执法人员“打游击”的现象,美兰区将加大整治力度。
好榜样篇
“乡贤”郑在保带村民奔小康
伴随海口“双创”进程,一股乡贤文化在乡镇悄然兴起。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守望故土,并带领当地乡亲创业致富。琼山区大坡镇象塘村的郑在保便是其中之一。
1991年,郑在保从农场下海当上汽车教练。如今,他已是海口市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郑在保花了将近10万元建了村门,“不是为了炫富,是为了激励村里的年轻人走出故乡创业,最后能回馈故乡”。
海口兴起文明生态村建设,郑在保带头捐5万元,全村集资10多万元,协助政府把村庄建成了文明生态村。
2010年,郑在保牵头成立打破地区教育、助学促进会,鼓励优秀学生学习、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成立6年来共发放助学金146万元,资助292名大坡镇学子。
如今,郑在保准备在村里带头种植辣木,引入云南的专业公司,生产销售一条龙,希望开辟村里新的致富途径。大坡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也在与其接触,商讨成立“乡贤会”,集聚乡亲力量,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省直机关党组织助力“双创”
近日,省直机关工委要求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在支持参与海口“双创”工作中作表率、当模范。
据了解,省直机关党组织将通过动员会、推进会,开展“双创”工作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宣传支持参与“双创”工作重要意义和责任义务,明确“双创”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双创”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双创”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结束语
连日来,本报关注了海口“双创”三个月的成效。一座城市形象的变化难以一蹴而就。对于海口而言,“双创”三个月的时间虽不长,不少错综复杂的城市顽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方方面面的转变已经让市民看到了城市变革的决心。随着“双创”的深入,电动车乱象将继续减少,菜市场也会更加干净整洁,城市卫生死角也会逐个消失……我们相信,海口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