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硅谷”做强种业“芯片”
20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420多家涉农企业进驻崖州湾科技城,推动各方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
■ 本报记者 孙慧
2月23日,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等仪器排放整齐,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忙着操作各种仪器,记录下试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这是一个共享实验室,有很多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高校、科研单位、企业都可以预约来这里做实验。”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峰说,以往南繁育种科研是各个科研机构、高校“各自为战”,现在有了共享实验室,大家可以运用这里的仪器设备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南繁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也逐渐凸显。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是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2019年2月13日,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成立,针对南繁科技、深海科技和科教领域重点布局。在南繁科技产业板块发展中,园区围绕多个方面打造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与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是该园区搭建的公共科研平台,旨在引导各方科研资源汇聚,对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前沿、海南急需开展的重大技术攻关。
“以前科研机构要自己购买设备仪器、租用场地,这都是不小的经费支出。现在到种子实验室进行实验攻关,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降低科研成本。”杨小峰说,种子实验室打破各科研单位的边界,围绕“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设置攻关项目,项目责任人自行组建科研团队。经费不设上限,分阶段采取“里程碑”式考核,引导团队攻克“山头高地”。
此外,我省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划定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配备建设公寓、学校、医院等基础生活设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涉农企业来到海南,不需要自己找地租地、自行建设科研场所,科研人才也不用做人才“候鸟”,在海南和内地之间来往迁徙,可长年驻扎海南开展南繁科研。
目前,南繁保护区26.8万亩的耕地已经划定,这些耕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纳入全省“一张蓝图”,通过我省“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常态化监管。来自全国各地的168家南繁单位在已有南繁用地基础上,新流转土地2.72万亩,满足了现阶段南繁单位的用地需求。在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情况下,三亚、陵水、乐东三个市县共划定783亩南繁配套服务区用地建设,建设服务配套措施,解决科研、生产、生活保障跟不上问题。
此外,崖州湾科技城还大力推动资源聚集,加速推进创新主体和种业企业落地。近两年来,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非洲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引进先正达(中国)、隆平生物、九圣禾种业、敦煌种业等优质涉农企业陆续落户崖州湾科技城。
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志伟博士告诉记者,自2019年落户崖州湾科技城后,园区提供了实验室、办公室等场所,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并获得了多方注资,已成为市场估值超过25亿元的高新技术种业企业。
“在三亚,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育种实验。”贾志伟说,公司重点研制生物育种的关键“芯片”,如抗虫新基因、玉米基因编辑、雄性不育及抗旱节水等新技术创新,在三亚不仅能实现热带四季不间断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目标,还能布局全季产业链的研发。
据统计,目前已有20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420多家涉农企业进驻崖州湾科技城,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将统筹各方科研力量联合攻关。
(本报三亚2月26日电)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