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一江清流润琼岛

26.10.2020  18:43

  文\海南日报记者 孙慧

  水,生命之源,万物之母

  每个国家,每个地方

  都有家乡河、母亲河

  海南岛最大的母亲河

  当然就是南渡

  南渡江拥有

  352.55公里的长度

  流域面积7066平方公里

  在中部山区溯源南渡江

  顺着地势一路蜿蜒北下直至入海口

  就会发现南渡江犹如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有着不同的脾性、不同的容貌特征

  发源于崇山峻岭

位于海口市云龙镇的南渡江“最美支流”——三十六曲溪湿地。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崇山峻岭中,一条河流沿着山脉蜿蜒盘旋,肆意奔腾,为成为海南第一大河蓄积能量。这条河流,叫南开河,是南渡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

  位于南开河上游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是南渡江的源头区域,属于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原始森林密布,绿意盎然,有着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根据科学考察,南渡江的最源头在昌江县与白沙县交界处的斧头岭,而位于白沙县境内的鹦哥岭,是南渡江的主要发源地。南渡江的源头水量多由鹦哥岭山系提供,鹦哥岭因此被称为“海南水塔”。从鹦哥岭流出的涓涓溪流,汇聚成河成江,变成了海南第一大河流——南渡江。

  “村里的老人都告诉我们,南渡江的源头是在斧头岭上,源头有一株秋枫树,从这株秋枫树树底下冒出南渡江的源水。”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护林员符永清告诉记者,现在南开乡的当地人都不太清楚南渡江源头的确切位置,只是从小听村里老人说,要找南渡江的源头还要继续往山里面走,一直走到斧头岭,那里有一棵秋枫树。

  秋枫树下流出南渡江源水,这样的故事当然只是当地的一个传说。而正是鹦哥岭、霸王岭、五指山等中部山区的森林茂密,树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还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是大自然界的“绿色水库”。

南渡江源头支流南开河。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南开河虽然不是南渡江的源头,但确是南渡江的主源区域,这里的溪流,大多河道狭窄,流水湍急,水质清澈见底,常年溪水冲刷下,河道里光溜溜的鹅卵石随处可见,踩上去一不留神就会滑倒。河道两岸,尽是郁郁葱葱、山峦叠翠之景象,阳光照耀,水雾缭绕山林,宛若仙境。

  南开乡高峰村,是位于南渡江源头支流南开河水系最上源的村庄。高峰村村民符瑞花说,因为高峰村位于核心保护区,这里不能大规模开荒种垦,也不能修筑村道,只能沿着河边的荒地开垦一点水田种植水稻,以及种植一些橡胶、槟榔等热带作物。

  为了保护当地生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在南开河上游划出了禁渔区,让这条河流的鱼儿能重新活跃起来。划定禁渔区得到了高峰村村民们的支持。符瑞花表示,以前河溪里还会有一些小鱼,由于抓捕过度,现在很少看到鱼儿了,把河溪保护起来不让随便捕捞鱼儿,也是一件好事情。

  南渡江也是海南鱼类物种最为丰富的河流。2016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水产科学院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曾对南渡江进行全流域采样调查,共采样鱼类样本17755尾,包含鱼类物种136种,隶属于13目50科108属。调研结果表明,南渡江的鱼类种类保存相对完整,此次调查的鱼类种数占据历史总种数的89.48%。在鱼类分布上,以南渡江入海口的灵山镇和上游山区的白沙段河道保护最为完好,种类最多。

云海弥漫的松涛水库天湖景区。 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上中游水能丰富

  从白沙、昌江等市县,沿着南渡江向北而行,来到其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松涛水库。碧波粼粼、一望无垠的松涛水库,是海南岛最大的人工湖,也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

  数据显示,南渡江径流量657138万立方米,总落差703米,流域内平均降雨量1935毫米,自上游往下游递减。

  南渡江水源丰富,流量大,受海南干湿两季的气候特征影响,南渡江的流量和水位暴涨暴落,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21.98万千瓦,可开发量8.3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到3.72亿千瓦。

  丰富的水量、巨大的落差,海南利用南渡江的这些先天性地理优势,建设了松涛水利枢纽工程、迈湾水利枢纽工程等骨干水利工程和水电站。

  在南渡江干流中下游的河道,河砂资源丰富。历史上,南渡江是本岛河砂市场的主要源地,开采河砂的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期,在南渡江的澄迈段、定安段以及临高县内的支流等,随处可见开采河砂的船只,河岸上堆积的砂石。长时间无序、超量的开采,导致南渡江河道形成不规则断面,河床坑洼不平,局部河岸甚至坍塌,危及河道、防洪堤坝和桥梁。

  经过持续高压打击,近年来,南渡江上的非法采砂船只已经很少看到,但是由于长期的开采破坏,已导致有些河段河床迁徙,枯水期缺乏生态流量补充,河道狭窄甚至断流,生态恢复之路依旧漫长。

  继续前行的南渡江,进入澄迈、定安等市县后,不再有初出峡谷时的跌宕起伏和桀骜不驯,变得平和宽广,细波如粼。江道两岸,槟榔、桉树、橡胶、马占相思树等树木林立,千姿百态,江岸植被颜色随着季节深浅不一,景色秀丽。

  河谷宽阔,水流平缓,这样的南渡江,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是两岸民众的黄金航道。从山区里砍伐的林木,绑成木筏,放排到南渡江上,顺流而下,各种农副产品、土特产从沿岸的一个个渡口送上船只,沿着南渡江航道而行,南渡江沿岸的金江镇、瑞溪镇、定城镇,成为货物交易的经济中心。

   下游迂回支流多

  清代乾隆《琼州府志》载:“南渡大江,在城东南十里。发源自五指山,历临高、澄迈、定安三县地界,流至城南六十里曰白石河,至城东南十里曰南渡大江,又五里曰博冲河,又一分流绕城东曰河口河,俱入海。

  南渡江古称“黎母水”,在不同的流段,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在南渡江的澄迈段,被称为“金江”,在定安县内的一段江流,曾被称作“建江”,进入海口后,又分为不同支流流入海口,被称为“白石河“”横沟河“”北冲溪“等等。

  从临高过澄迈,南渡江流入海口市境内,河道两岸平坦,岸线低缓,加上台风天海水倒灌,时常会出现洪涝灾害。宋代时期,海口市北冲村靠近南渡江边(北冲溪),江河之水不时泛滥成灾,淹没村庄。

  即使到了现代,防洪技术、治理河流理念已经今非昔比,但在台风天气,有了强大的风雨助力,南渡江还是偶尔会“发威”。2000年,海南遇到百年一遇的洪灾,当时的南渡江江水泛滥,水位远超过了警戒水位,位于南渡江下游的澄迈、定安、海口等市县,江边早已是一片泽国,分不清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河道。洪水冲垮了沿岸百姓的房屋,冲毁了田地,连南渡江上的铁桥,也被洪水冲垮。

  进入入海口的南渡江,是温柔多情的,缓缓的江水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形成了一个个沙洲。海甸岛、新埠岛就是由南渡江入海时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与现在的江东新区所在地,形成了南渡江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

  河流生态系统是多种生物的主要栖息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河流生态能最直接地反映出地球“母亲”的健康状态。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