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发起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宣言

21.06.2014  21:57

  中新社海口6月21日电 (记者 张茜翼)在21日海口召开的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海南省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等50余名官员、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南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宣言》(下称“宣言”)。

  “宣言”称,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研究领域,需要各省、区、市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在相关领域开展互惠合作。包括:考古调查与物探技术、考古发掘、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宣言”表示,南海区域各国的文化机构和学术团体应当加强交流,在人文历史、航海科技、贸易往来、遗产保护、打击犯罪等方面谋求更广泛的文化合作。这些合作应该遵循有关国际公约框架下的基本原则,并成为其文化遗产保护典范。

  “宣言”还提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应当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支持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预备名单》。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为主的特定时空,探讨“海上文化遗产检测与管理对策”、“南海水下文化保护与利用”、“南海丝绸之路的地位”、“海洋法公约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何斌建议,建立粤、桂、琼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机制。他说,海上丝绸之路是典型的线性的文化遗产,南海也是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地缘海,有着大量的水下文化遗产,因过往以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单位,人为地割裂了完整性,目前以各行政规划区域各自为政地保护与研究该领域的水下遗产,已不能适应相应要求。

  三沙市副市长徐杰表示,三沙市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文物资源十分丰富。三沙设市以来,先后组织对永兴岛日本炮楼、法国炮楼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保护;成立了甘泉岛文物保护工作站,加大对西沙领域水下文物盗掘盗捞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建设“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沙考古工作站”,进一步开展研究、发掘、保护古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产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