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副董事长:数字化互联互通将深化中欧关系

30.06.2015  10:56

  中国日报网6月29日电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郭平近日在《中国日报》欧洲版撰文,畅谈工业4.0的前景下,中国和欧盟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以下为文章摘编:

  中欧间贸易往来历史悠久,可以回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如今,中国和欧盟都已是世界最大贸易区之一,近年来,随着中欧贸易和投资显著增长,中欧间的贸易关系成为推动双方财富增长和发展的主要来源。

  在全球互联互通不断增强的时代,中欧贸易关系正呈现出新的局面。过去十年,数字化改变了服务行业。例如互联网改变了银行业,电子商务也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昔日的零售业。服务业在不断升级,互联网的重点不久将转移到制造业,物联网正在带来史无前例的变化。

  随着大数据推动的制造业4.0时代的发展,欧洲强大的工业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引领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中欧合作在推动这一进程方面有巨大潜能。

  2014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公布了一项计划,将在三年内投入3150亿欧元,鼓励在宽带互联网、能源以及其他重要经济领域的投资。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一项宏伟的改革,要在保持经济高水平增长的同时,让中国平稳转型,成为中高收入经济体。

  综合考虑,对中欧而言,这些项目为双方提供了大量的双赢机会。

  华为是在欧洲市场占有较大份额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领导者,在支持中欧双方的宏伟计划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工业4.0将从三个层面展开:设备、基础设施和应用。华为和欧洲各方合作,从上述层面推动数字化进程,实现跨越地理界线的合作,达到各方双赢。

  首先,欧洲必须加速实现设备智能化。这就意味着,要将传感器应用到工业机械、家用电器等领域,在设备中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并与网络系统相连接。这将会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到2019年前,物联网提高的效率将为全球经济带来1.7万亿美元收益。车联网就是物联网进入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今年5月,华为与大众汽车宣布了车联网领域合作的一系列计划,同时公布了相关技术,将智能手机功能与车载系统融合,便于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安全地使用这些功能。

  其次,欧洲必须牵头开发全球下一代通信标准,为工业4.0创造数字基础设施。当今,欧洲倡导的4G标准在全球通行。然而,随着连接人与物、物与物的新通信方式出现,欧洲应该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需求,其中许多是移动化需求。

  现有的技术完全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对此,欧洲将开始向5G标准迈进。5G将支持1000亿个连接,用户数据速率高达每秒10GB,而超低延迟仅1毫秒。

  华为在大力投资5G的开发,并积极参与欧盟的5G倡议。最近,我们在慕尼黑建立了5G测试平台,5月在比利时鲁汶成立新的欧洲研究所,协调华为在欧洲8国的18个研发基地,也将为欧盟的5G扩展和“地平线2020”计划做贡献。

  第三,欧洲企业应在应用层面进行合作,这是工业4.0真正价值所在。它们应增强开发汽车、能源、工业机械、设备和其它垂直领域应用的能力。

  当然,由于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因此欧洲企业也面临巨大挑战。例如,虽然当今大部分车主信赖欧洲汽车的品质,但将来他们会考虑其他选择,比如辅助驾驶和可调整保险这样的设计是否会让他们更安全。

  为推动这一进程,华为已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华为已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在工业4.0方面展开合作,与思爱普软件公司合作,向交通运输、石油和天然气、制造业领域推出物联网和工业4.0解决方案。

  应用程序开发出来后,将进入国际市场。欧洲许多中小型企业拥有独家技术,但大多都局限于在本地市场。通过合适的平台和合作伙伴,它们的技术能在全球范围得到推广。

  过去几年里,华为推动了中欧在5G、云计算、物联网及标准化等信息通信领域的对话,作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企业,华为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促进合作项目开花结果。

  总而言之,工业4.0和物联网将会形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将以宽带网络传递的实时信息为基础。中欧合作能为将这个生态系统变成现实做出巨大贡献。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双方空前的合作和开放。而付出的都将得到很好的回报,对中欧双方而言莫不如此。

  (原英文文章刊登在中国日报欧洲版6月26日第9版,请点击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