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十三)
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十三)
陈春花:“阿花姐”扎根山区29年
候选医护:陈春花 乐东志仲中心卫生院主管护师、护士长
推荐人(单位):志仲中心卫生院
投票编号:3037
■ 本报记者 孙婧
1987年,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中心卫生院只有几间瓦房,条件十分简陋,晚上还需要点煤油灯照明。19岁的乐东抱由镇姑娘陈春花,从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毕业后就来到志仲中心卫生院工作。
29年来,陈春花从一名年轻的护士,如今成长为与患者亲如家人的乐东志仲中心卫生院主管护师、护士长。
当护士时,陈春花每天都要给患者打针、喂药。她说,“看到患者经过自己治疗后逐渐病愈,心里非常高兴。”
由于基层人手紧缺,卫生院的护士们不仅要做好辅助治疗、器械和敷料消毒等本职工作,还要维持病房整洁,在病人和医生沟通有语言障碍时,护士们要当临时“翻译”。碰上需要抢救的病人,护士更是要加班加点。
一次,一名因家庭矛盾而服农药自杀的患者被送到医院救治。这名患者在医护人员抢救时并不配合,护士洗胃工作无法进行。得知情况后,陈春花急忙赶来帮忙处理。在患者的谩骂声中,她耐着性子做他的思想工作。在患者态度松动后,医护人员继续进行救治工作。给患者催吐时,一些围观群众突然在旁边说了一些风凉话,受到刺激的小伙子突然牙关一合,陈春花的手指一下子被咬出血来。
陈春花忍着痛,一边劝导患者,一边继续帮助同事给他催吐、洗胃、挂点滴。等到一切都忙完了,她已是腰酸背痛、满身混杂着汗水和呕吐物。患者清醒后,看到了陈春花发炎的伤口,不住地道歉。如今,这名死里逃生的青年,每次见到陈春花,都亲切地叫她“阿花姐”。
工作多年,陈春花一直在与各式各样的患者打交道,颇受尊敬。因异物堵塞气管而命垂一线的早产儿,被陈春花亲自吸出了喉间的痰液才活下来,如今已嫁做人妇生儿育女;持续高烧的双胞胎兄弟,在陈春花彻夜不眠不休的降温护理后转危为安,当场被双胞胎的父亲认做干女儿;孤独入院的阿婆没人照顾,陈春花每日来给她送早餐,陪聊天。出院时,阿婆一定要和“阿花护士长”道声再见才肯离开……
29年来,陈春花将青春和爱心都奉献给了乐东山区的患者。和她同一批从卫校毕业的老同学们,大多都走出乡镇,到城市医院任职。一些同学曾在聚会时不解地问陈春花,“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陈春花笑着回答,“到哪工作都是为了照顾病人。这里的患者信赖我,我也离不开他们了。”
梁玉花:高薪“挖”不走的护士长
候选医护:梁玉花 海口市秀英区秀英街道秀中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长
推荐人(单位):秀中社区卫生服务站
投票编号:3038
■ 本报记者 计思佳 通讯员 陈创淼
无论是帮病人导尿还是灌肠,最脏最累的活她总是抢在前面;无论病人是着装体面,还是衣衫褴褛,她都用心提供最好的服务;无论是打针还是指导年轻同事,每件事她都做得一丝不苟。
她就是海口市秀英区秀英街道秀中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长梁玉花,八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上。
42岁的梁玉花打针有一手绝活,无论是给老人还是小孩打,基本上都能一次成功,而且疼痛感很低,因此不少其他社区的患者都会来点名让她打针。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只不过是打针时要多观察,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梁玉花说,很多小孩比较胖,很难找到血管,打针时需要护士用手摸。打针之前,一定要逗逗孩子,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老人的血管和皮肤都比较薄,打针前一定要把皮肤绷紧。打针前的准备工作要细致,但是扎针的时候一定要快,这样才能将痛感减轻到最低。
秀中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天接诊量有60多人次,高峰时达100多人次。因为很多患者点名让梁玉花打针,无形中也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但她对此从无怨言。秀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周序规说:“梁玉花对待患者特别细心。天冷的时候,她还会准备一个暖手袋,注射前先把患者的手脚弄暖和。”
熟悉梁玉花的人都知道,她性情温柔,说话轻声细语,动作轻柔。“从来没见她和病人起过争执。不少老年患者跟她特别亲,经常给她送粽子、水果。”梁玉花的同事告诉记者。
工作认真、有责任心是同事对梁玉花的评价。前几年,为了给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梁玉花要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平时有没有运动,吃东西多不多,哪一颗牙松了……”走访时,她询问得格外细致。因为白天工作忙,梁玉花没有时间去拜访,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走访。
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辖区居民日常健康卫生方面的诸多事宜。碰到给病人导尿、灌肠这种活,身为护士长的梁玉花总是抢着干。
梁玉花的儿子有时会向她抱怨,“为何卫生站的年轻护士每年都能休假,你却从来不休,工作这么辛苦?”
梁玉花告诉记者,服务站护理人员少,但却承担着门诊注射及护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儿童免疫、慢性病等多项工作,很多患者还需要进行长期跟踪。休假的人多了,患者的护理工作就会跟不上。
为了提升卫生服务站里年轻护士的护理水平,梁玉花总是手把手将技术传授给她们。但最令梁玉花担心的是,卫生服务站留不住人,年轻护士们总是来了又走,很多人的技术熟练后都会到大医院去。
这些年,不少民营医院想用高薪“挖”走梁玉花,但是她不为所动,仍然选择留在社区。“大医院不缺人才,我在这里已经和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我更喜欢这个舞台。”梁玉花说。
魏乐:随叫随到的口腔“美容师”
候选医护:魏乐 海南口腔医院国贸门诊正畸科主任
推荐人(单位):海南口腔医院
投票编号:3039
■ 本报记者 马珂
1992年,魏乐进入口腔正畸领域工作,患者随叫随到,几乎没有了周末休息的时间。“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的病人很多都是孩子,越到放假就越是我最忙的时候。”魏乐笑着说。
“魏医生,你看我这个牙齿要怎么弄?”“魏医生,我的朋友推荐我过来找你”……记者采访魏乐这天是个周三,本来是他轮休的日子。但是,有几个患者过来找他诊治,他就放弃休息赶来医院。
“魏医生人缘好,好多患者都特别喜欢他。”医院护士笑着告诉记者。
2004年,魏乐从武汉来到海口,专门从事口腔正畸工作。那时,不少人对口腔保健还很陌生,认为牙齿矫正会让牙齿变松了,根本不会到医院进行矫正。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牙疼得不行了才来医院看。
口腔正畸医生又被称为口腔“美容师”。有时,给一些孩子做正畸整形时,孩子很抵触,不愿意配合。魏乐也不勉强,下班后再打电话和孩子家长反复沟通,在电话里和孩子“讲道理”。
魏乐平均每天接诊20多位患者,因为患者多,经常不能准点下班。为了减少上洗手间的次数,他上班的时候很少喝水,经常过了饭点才能吃上饭。长期的作息不规律、饮食不正常让魏乐患上了很严重的胃病。有时,他半夜因为胃病疼得翻来覆去,白天却依然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晚上才到医院输液打点滴。
一般来说,牙齿正畸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在此期间,魏乐和很多患者成了朋友。
2010年8月的一天,一位高中女生从琼海来到海口找魏乐做牙齿矫正。付费时,她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里面不但有银行卡还有回去的路费和给奶奶买胰岛素的钱。由于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奶奶腿脚不便无法赶来海口,女孩急得直哭。
魏乐了解情况后,拿出自己的工资卡替她付了牙齿矫正的治疗费,还借给这个女孩子500元让她买胰岛素后坐车回家。
一些旁观的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你就不怕她是骗子吗?” 魏乐笑着说,“没关系!这个孩子坐了这么久的车,过来找我治疗说明她对我的信任,我帮助她也是应该的。”
不久,女孩的亲戚得知情况后,马上赶到医院将钱还给魏乐,并给他送上了一面锦旗。
由于工作繁忙,魏乐很少有时间陪儿子,儿子过去经常埋怨他不陪自己。“后来,我让他慢慢了解这个行业,了解一名医生的职责后,孩子就理解了。”魏乐说。
如今,魏乐的儿子也在大学学习口腔专业,将来也想当一名口腔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