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逝世 享年83岁

19.05.2015  10:37

  昨日上午10时许,成都十二桥路一单元房内的简易灵堂前,人们不烧香,不点蜡,只是手握一朵白花,对着灵堂三鞠躬,以表达哀悼之情。“后事一切从简,不惊扰任何人。只给学校报告,不通知亲朋好友。”这是逝者在遗书上,告诉亲人们的一句话。前晚9点04分,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医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郭子光,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3岁。

  1952年,郭子光开始悬壶乡里,至2013年底被查出患有肺癌,郭老一生行医61年。61年来,他治病救人无数;他精研学术,发展创新中医理论;他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他用一生的奋斗,诠释了国医的风采。

   现场

   郭老留下遗书

   后事一切从简

  “这是郭老最后的遗愿,一切从简。”郭子光的女婿王峰说,郭老在弥留之际,曾留下遗书,交代后事,“遗书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后事一切从简,不惊扰任何人。只给学校报告,不通知亲朋好友。

  王峰说,2013年底,郭老就查出自己患有肺癌。而郭老的学生李玮弘说,获悉郭老的病情后,学校非常重视,为郭老组建了一个治疗小组。不过,郭老婉拒了手术治疗,“他坚持使用中药治疗。

  李玮弘说,郭老对生命的态度十分豁达。“他常说,生命是快乐的,寿命是由基因决定的。”即使在身患重病的2014年,他也曾出访日本,进行学术交流,“他说,与其躺着接受治疗,不如工作。

  “上一次去看他的时候是在劳动节前,那时他的状态还不错,没想到……”郭老家中,学生刘渊不停叹气。说起这位老师,刘渊几度眼圈泛红。刘渊是郭老1994年至1997年的研究生,与郭老相识21年。去年11月,郭老病情加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这段时间,刘渊等学生还不间断地去看望老师。“有时他的精神状态不错,不过话说得不多,主要还是我们跟他说话。”刘渊等学生与郭老聊天的内容,主要是汇报工作,比如国医大师工作室等具体事宜。

  而就在前晚,刘渊得知郭老病重的消息后,急忙奔赴医院。晚上8点过,郭老的研究生、传承人以及学校领导全部赶到。“老师已经陷入昏迷了……”刘渊说,晚上9点04分,郭老永远离开了大家,“他走的时候很安详。

   病人家属悼念

   郭老是我父亲的救命恩人

  昨日上午11时许,一名女子来到郭老家中。女子自称姓刘,与郭老的家属并不认识。“郭老是我父亲的救命恩人。”刘女士介绍,与郭老的结识是在2008年。那时,她的父亲患上很严重的心衰疾病,三天两头住院,医生说他活不过2008年。

  那时,刘女士的父亲全身发肿,疼痛难忍,她到处托人找名医。后来,在网上得知郭老后,刘女士带着父亲找到了郭老,让郭老为其父诊治。“他看病很仔细,脾气好,父亲吃了他开的药后,以后的几年里,身体再也没肿痛过。”这是刘女士对郭老最深的印象。直至去年,刘女士的父亲离世,享年90多岁,“郭老为我父亲延续了好几年的生命,后来我还带母亲去找郭老看过病。

  刘女士说,她是成都一所大学的老师,郭老去世的消息是从该大学医务室一位老师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为了感谢郭老的救命之恩,她昨日上午特意到郭老家中悼念,表达哀思。

   生平

   悬壶济世

   曾获周总理接见

  1932年12月,郭子光出生在重庆荣昌县仁义镇郭氏中医世家,父亲郭治安是闻名遐迩的中医。幼年时期,在父亲的熏陶下,郭子光对中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6岁就开始随父诵读汤头歌诀。然而,7岁时,郭子光的父亲去世,他转而师从舅父廖济安。

  廖济安也是郭治安的学生,他精通医理,尤其擅长临床诊治。他先让郭子光诵读《论语》、《中庸》、《诗经》等国学经典,一年多后,才开始教授其中医。在舅父的指导下,郭子光迅速成长。出师后,20岁的郭子光在镇上开设诊所,开始行医。

  1952年至1955年,郭子光悬壶乡里,后任县城关医院主任。1956年,为谋求深造,他考入了当时的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四年后毕业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内科、伤寒、各家学说、养生康复等课程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1972年,因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有成,郭子光和其他17名专家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据媒体报道,当时,周总理说:“病毒是怎么产生的?西医也说不清楚。但是中医把一切都归脾胃,也太笼统,中医、西医都要发展。”接着,周恩来还背诵了一段长长的《黄帝内经》原文,这让郭子光深深折服。

  从1952年开始悬壶济世以来,一直到2013年底被查出患有肺癌,61年来,郭子光一直在行医。郭子光的学生刘渊说,在查出患病之前,郭老一个星期会坐4次门诊,“来找郭老看病的人非常多,有些时候要一两个月才能排到一个号。

  61年的行医历程,让郭老积累了精湛的医技。他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尤其对冠心病、心绞痛、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肾炎蛋白尿,以及某些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经过多年探索,郭子光总结出自己临床治疗的8个步骤要领:凡有外感先治感,气机不疏先治郁,运化失司先理脾,平调阴阳治原病,整体局部善处理,无证可辨亦须辨,治标药物逐步减,西医诊断作参考。这8个步骤,至今仍在被广泛使用。

   出版学术专著

   让日本学者肃然起敬

  在郭子光十二桥路的家中,一人多高的书柜塞满了医学书籍。茶几上,堆得整整齐齐的书稿高过人头。这是郭老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

  在女儿郭维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埋头写作,笔耕不辍。“每次回家,都看见父亲在家里用钢笔写东西,有时候甚至熬更守夜地写。”郭维说。据统计,郭子光共主编出版《现代中医治疗学》、《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等著作近20部,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60余篇,而这些,大部分都是他用钢笔写下来的。

  “光《现代中医治疗学》就有200多万字,一般人很难想象,他是怎么用钢笔写完的。”郭维说,有时候,父亲写完后,还要和母亲商量,再修改,抄写。

  郭子光对中医的理论研究,也引起了海外学者的重视。1979年,他在《中医杂志》上发表《伤寒论证治疗规律的探讨》,引起了日本学者的重视,特意派人到成都考察郭子光的学问,并邀请他去日本演讲。

  1983年,郭子光与夫人共同编著了《伤寒论汤证新编》一书,中国台湾的医药学院曾将此书作为教材使用。

  1986年,郭子光应日本东洋医学会邀请,作“小柴胡汤证治”特别演讲,演讲结束后与滕平健、小川新等日本学者进行了一场辩论。郭子光以睿智而富有说服力的发言征服了日方学者。

  “在日本伤寒界,郭子光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名字。”刘渊说,在日本学习期间,但凡提到郭子光的名字,日本学者无不肃然起敬。就在昨日,在得知郭子光去世的消息后,一名日本学者还曾发来邮件悼念,在邮件里,这名日本学者写道:“郭先生对于伤寒论研究的伟业将一直造福于后世子孙。我将把这个噩耗告知那些认识他的日本友人。

   教书育人

   让每一堂课都是第一课

  时隔20多年后,刘渊仍能回忆起郭子光老师的上课风格。“他总是想尽办法,让你理解他所讲授的内容。他说,如果上课语言太死板,学生们就听不进去。‘说一遍新鲜,说两遍不想听,说三遍就讨厌了’。

  当时,PPT尚未普及,在刘渊的印象中,郭老总是用毛笔在一张大纸上,写下所有的教学内容,再悬挂在教室的黑板上,进行讲解。“这些字他写得非常认真,字也写得很好。这么多年来,这些用于上课的纸一直累积着,现在已经在家里放了很大一堆了。

  刘渊说,郭老教课属于“趣味型”和“睿智型”,语言风趣幽默,并且常常变换风格。“比如同一个内容,他这次用这种方式来讲,下次必定会换一种方式。他觉得重复的词汇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听他的课,感觉每一堂课都是第一课,都有新鲜感。

  郭老还会要求学生背中医处方。刘渊回忆说,郭老常常要求学生多背中医经典方剂。“他常说,学生要积累一定的方剂,中医的传承,就在这个方剂上。

  在学校,郭老非常关爱学生,还时常会匿名资助贫困学生。郭维说,父亲经常拿出工资,匿名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有一次,他看到一名贫困女学生靠给同学送牛奶赚1毛钱生活费,便联系到该班班主任,匿名向年级10名贫困学生每人捐助500元。此后,郭老又数次匿名资助多名贫困学生,金额一万至两万不等。这些资助,他都在信封上写下:“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艰苦奋斗的人―――赠给中医‘明日之星’”。

   好男人郭老

   吃完饭会为爱人打包

  在学生毛嘉陵眼中,郭老不仅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他还是一位好男人。2012年,郭老80岁生日之际,毛嘉陵写了一篇文章:《与郭大师的师生情杂记》,其中一段写道:“郭老夫妇不仅在事业上携手并进,而且他俩的感情深厚,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出双入对。前些年我回成都与郭老聚餐时,很多次郭老都是携师母一起见我……这几年师母的病情有些加重,已不能与郭老一起外出。我与郭老聚会,郭老总是着急要尽快赶回家,担心师母一人在家不方便……

  郭老的女儿郭维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父亲和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们总有很多共同语言,一起探讨问题,一起修改文稿……感情非常好。”郭维说,母亲脊椎不好,最近几年很少出门,父亲如果出门聚餐的话,每次都要给母亲带食物。“母亲身体不太好,父亲每次都会精心挑选清淡的食物打包回来。”郭维说,在家中还未请保姆之前,父亲就自己做饭。“他煮的饭,手艺好,味道巴适。

  80多岁了,郭老对现代通讯工具仍然在行。“在学问上,他严谨认真。但在生活上,他并不古板,能跟上时代。他会用电脑,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IPAD,还能通过视频给病人看病,这些年轻人耍得转的东西,他都会。”郭维说。

  郭老的学生李玮弘表示,郭老去世后,家属委托学校接收郭老的手稿和医学文献资料,学校会为郭老成立陈设馆,按照珍贵文献的保存标准,将这些资料永久保存下去。

   郭老的养生口诀

  1、滥用成药要不得。现在有很多人有点不舒服就给自己“抓药”,但中医治病关键是对症施治,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成药。

  2、看病前请卸妆。看中医前应把妆卸干净,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化妆会影响中医的“”,可能会给医生带来错误的判断。

  3、“三个八”口诀:只吃八分饱,每天八千步,每天八杯水。

  4、养生贵在养神。凡事看轻一点,遇事则要慢半拍,有理也要让人。只有心情平和,身体才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