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球场到区议会民选议员 海南妹子人生再上巅峰
原标题:从足球场到区议会民选议员
海南妹子人生再上巅峰
19年前,她是足球场上的奇兵,亚特兰大奥运会女足半决赛,韦海英以替补身份登场,连入两球帮助中国女足3比2逆转巴西;5年前,他在香港区议员选举中脱颖而出,一举步入政坛——她习惯了在人生中扮演了黑马的角色,如今身居香港,她没有伏明霞、郭晶晶那样令人艳羡的豪门生活,但她的黑马人生却得以再上巅峰。这是曾帮助北京奥运会承办马术盛装舞步赛事的繁华之都,而如今在这里,韦海英自己身着盛装,翩翩起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广东女子足球队,瘦小黝黑的韦海英被队友们称作“阿鹩(广东话音同‘溜’)”,意指她像鹩哥一样说个不停,彼时的小女孩对这个绰号曾颇为抗拒。如今,议员韦海英是名副其实的“阿鹩”,“整日除了说,就是笑,笑得脸都僵了。”
3年前的一天,她第一次笑到面容麻木。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从早上7点到晚上22点,助手和义工在27座楼里上蹿下跳为她拉票,韦海英站在大坑东街头,像橱窗里的模特,对每个人鞠躬说“你好,请支持2号韦海英”,甚至在对手派来挑衅的老太太将她唤作“大陆妹”恶语相向时,依然维持笑容,轻言细语。
16年前匆匆领证归队,韦海英未曾感受身披婚纱的幸福。选举智囊团的首要人物何伟民早早的告诫她,竞选日她便是婚礼上的新嫁娘,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只管微笑。敲锣打鼓抬轿子,脏活累活是他们的。嫁到香港的排球队员孙悦、曾代表香港乒乓球队出战的前国手李静和高礼泽都来为她站街拉票。
当天午夜,韦海英顺利当选,战胜从政28年未尝败绩的民协二号人物谭国侨,被香港媒体称为2011年度全港区议员竞选中最大的“黑马”。
优雅亮相:奥运会单骑救主
1996年夏天,韦海英是亚特兰大奥运会赛场上的黑马。7月28日,中国女足和巴西队的半决赛,被罚下1人的中国队1比2落后于对手。第70分钟,25岁的韦海英披挂上阵,第80分钟、第85分钟,她梅开二度,帮助中国女足3比2成功逆转,闯入最后的决赛。那场比赛是中国女足史上的经典战例,速度惊人、善于突破的韦海英奔跑的身影永久定格在国人的记忆中。
她被人们冠以中国队的“奇兵”、“福将”,甚至更早,韦海英就显露出她的黑马本色。将她挑选进入国家队的商瑞华对1991年中国队和美国队在长春进行的对抗赛记忆犹新,那是有史以来中国女足首次让美国人品尝败绩。第70分钟替补上场的韦海英接到牛丽杰的右路传中,一脚劲射,改写1比1的比分。
将时间推回到更远——12岁之前,海南屯昌姑娘韦海英还搞不懂足球是什么。她和两个姐姐继承了警察父亲的身体素质,大姐在学校打篮球,二姐在田径队,韦海英却不爱体育,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调皮贪玩,还遗传了父亲的火爆脾气。
12岁的韦海英不顾父亲的反对独自来到海口,从短跑转到跨栏,半年后,广东“左脚王”冯荣灿在海口的训练场上发现了韦海英。海南业余体校尚未开展女子足球,女孩子们追着皮球兴奋得喊叫,实在没人换了,跑道上的韦海英也被教练命令上场。
“瞎跑了一会,连球都没碰到。”第一次见到足球的韦海英却被冯荣灿一眼相中。暑假里韦海英瞒着家里人,坐上海口到广州的轮船。两天一夜,漫长旅途在孩子们的说笑中一晃而过。
1983年夏天,30多个女孩住进了广州东校场的体校宿舍,她们中的20人将进入筹建中的广东女足。同年底,中国有了第一支国家女子足球队。商瑞华带队的首次集训,球队面临“三无”窘境——没有球鞋,没有运动服,没有补助。
退役后定居香港的韦海英去探望启蒙教练冯荣灿,问为何当年会看中她,老教练回答,她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勇猛顽强,敢打敢拼。1985年,韦海英正式进入广东省女足,3年后进入商瑞华率领的中国女足。
规定动作:“阿鹩”的玫瑰香颂
在商瑞华和马元安这两位中国女足的元老眼中,大概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韦海英。
初进国家队的韦海英是队里的小不点。钟红莲、李秀馥这样的辽宁队员时常因为纪律问题令商瑞华头疼,韦海英和其他南方球员一样,乖巧听话,训练认真。一天4小时的训练结束,商瑞华单独给脚下技术欠缺的韦海英开小灶,加练40分钟。
“阿鹩”的绰号被来自北方的大部分队友叫成了“阿六”。“阿六”的个性与她的足球风格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锋芒毕露。直到不久前的老女足队员聚会上,还会有人提起韦海英曾经的“壮举”——教练为12分钟耐力跑设立了奖金,赵丽红等耐力强的队员轻松超过3000米,韦海英永远与奖金无缘。一次跑步结束后,韦海英大大咧咧地和马元安调侃:还设奖金干什么,马指,您干脆直接把钱送给阿猫(赵丽红的外号)得了!
“敢说敢做”,孙庆梅如此形容韦海英。作为队长和同屋的孙庆梅没少开导这个小妹妹:理解马指的意图,对手很强的情况下,你体力不好,下半场上去冲一冲,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二人的默契在朝夕相处中积淀,奥运会中巴之战,韦海英打进的两个球都得益于孙庆梅的助攻。
“当年说话太直,得罪人。”退役后的韦海英也曾反省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成熟,“教练说我,我只会顶嘴,却不知如何有效沟通。”韦海英做过许多假设,扪心自问很多如果,假如不那么幼稚冲动,如果一直有人给她开小灶,假如她私下找教练沟通,如果当年再咬咬牙、执着一些,如果曾经有人挽留她……
奥运会决赛她会首发吗?再次成为拯救中国队的黑马,中国队战胜美国队夺金?不会在26岁当打的年龄退役?……这些如果是长在她心底的刺,从不敢轻易触碰。
退役后的韦海英逢年过节会给马元安打电话问候。他们见面的次数不多,可每一次韦海英都和她的教练开着半真半假的玩笑,“当年为何不让我打主力啊,您当年就是偏向阿猫。”对于弟子的问题,马元安云淡风轻,“你当年体力不行啊。”
韦海英终于在去年参加济南“长寿杯”时将困扰了自己18年的疑问郑重抛出——奥运会决赛为何不让她首发,在她成功逆转巴西,状态和信心都处于巅峰的时候。马元安给她做了详细解释,从战术需要到队员特点。
只不过她根本没有记住答案。她需要的不是答案,那更像一个仪式,一个交代,让她可以心平气和地告别15年的职业生涯,对30年前只身飘洋过海的小姑娘说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