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选法院陪审员 2000人中摇号选出180人
北京作为人民陪审员试点省份市人大首次任命180名人民陪审员本报揭秘选拔过程 二中院首次“摇”出陪审员
上周五,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人民陪审员试点工作的安排,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首次对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180名人民陪审员进行任命。作为北京唯一一家试点中院,二中院介绍,这些人民陪审员是根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选拔出来的,选拔工作前后进行了2个多月。
此次任命区别于从前由区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任命,首次由二中院和市司法局选任,提交北京市人大进行任命,这也是改革之后北京市人大的首次任命。
那么,究竟这180名人民陪审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昨天,二中院主管人民陪审员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马锐向《法制晚报》记者揭秘了如何海选的整个流程。
如何选拔?组织推荐改为随机选拔
“此次面向社会的人民陪审员选拔,是从二中院案件管辖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选民和常住居民中随机抽选的。”马锐介绍。
今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等10个省(区、市)各选择5家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对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选任程序、参审范围、退出和惩戒机制、履职保障制度等进行改革。
作为北京唯一一家试点中院,二中院与市司法局于7月30日联合制定《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确定,二中院陪审员选任方式将由原来的组织推荐改为随机抽选,即在二中院案件管辖的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大兴区、房山区进行随机选拔。
海选出2000人最后“摇”出180人
二中院在市公安局人口信息库中按照陪审员选任的基本条件——“年龄在28岁以上”、“学历在高中以上”以及对人民陪审员候选人的结构要求,在辖区内随机抽选含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的2000人。
随后,工作人员逐一打电话征求意见,询问其是否同意担任人民陪审员。“其中,通过联系电话能够联系到本人的约800人,表示同意担任陪审员的366人。”马锐说。
对于有参审意向的,二中院以电子邮件、邮寄送达、来院领取等形式向人民陪审员候选人发放《人民陪审员候选人情况登记表》,并通过短信平台提醒候选人及时查收、填写并反馈《登记表》。
“同时还要对候选人的学历证书、户口本和身份证等资料进行审查。对需进一步了解情况的候选人,二中院还与司法局到其所在单位、常住地等进行走访调查。”马锐说,通过资格审查的人需要再次经过随机“摇号”抽取,最后共选出了180名人民陪审员。
标准是啥?学历要求下降但年龄下限提升
此次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较从前有所变化,其任职年龄下限从23岁提升至28岁,学历要求则有所下降,从大专以上降低到高中以上。
马锐告诉记者,二中院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家开展人民陪审员改革的试点中院。这180名人民陪审员的选拔和任命,更加凸显了人民陪审员改革制度的人民性和广泛性。
“以学历要求的下调来说,它主要考虑到我们的陪审员最大年龄可以到65岁到70岁。那么55岁-6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能未必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但可能是那种德高望重、在群众中威信比较高的人,所以适当放开学历标准,可以增强其广泛性。”马锐说。
年龄从23岁提升到28岁,马锐认为主要是为了使陪审员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在参审中的一些人情世故方面,能够和一些年轻法官形成知识上、逻辑上和思维上的互补。
公务员、医生、教师等行业人员都有
此次陪审员的参审范围进一步扩大。对涉及群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行政、民事案件以及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原则上实行人民陪审制审理。
对此,马锐认为,越是重大且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案件,越希望陪审员参与,这样就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此外,为了增强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将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
“这是为了充分发挥陪审员的优势,扬长避短,让他们集中精力对事实认定方面进行把关。”马锐说,陪审员的专业领域很广泛,有机关单位的公务员、私企老板、医生、教师等等,各行各业都有。“相当于是在其他行业领域比较专业的人。”
何时履职?十月底完成全员培训后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的决定,在北京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工作中,北京市二中院、东城、海淀、门头沟、密云5家法院被确定为北京市的人民陪审员试点法院。
据记者了解,除二中院人民陪审员的选拔首次提交市人大任命,其余法院均由区县人大进行任命。
马锐告诉记者,任命工作结束后,二中院将安排人民陪审员进行宣誓,并和市司法局共同完成培训工作,预计在十月底陪审员将完成全员培训。“而每个法院选拔任命的时间将有所不同。”
上个月,东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已正式任命了东城法院新一届人民陪审员468人。
9月24日,在东城法院举行了任命宣誓仪式。而其他三家法院的人民陪审员选拔任命工作正在进行中。
出镜人物法学博士后: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的董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商法的教学和科研。此次人民陪审员的任命,他经过两轮随机选拔和资格审查顺利当选,感到格外高兴。
“上周五我接到通知,说被市人大任命为陪审员了。”董彪说,尽管他多年一直致力于民商法的教学,并且是一名博士后,但却从没有踏足过法院和法庭,缺少实践。而这次选拔正好给了他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
董彪表示,他并不是要涉猎各种案件,而更倾向于他研究的民商类领域。“因为这类案件我平时接触较多,对一些法律问题有更多的了解,对案件的把握更好一些。”
他希望通过自己在法院的陪审,促进自己今后的教学。但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对担任人民陪审员多少有些压力。
“因为在高校里我都是从事教学和科研,没有真正去接触案件,对于法院做陪审员工作会有一些压力,而这次改革从整个案件表决变成事实认定,究竟哪一块涉及的多一些,怎么去判断,这一方面我还需要有更多的一些了解。”董彪说。
目前,他正在等待着二中院下一步的培训。文/记者侯懿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