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力增强凝聚力 海口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以前每个月靠种菜获得2000元收入就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现在好了,不仅脱贫,还住进了新房。”7月14日,琼山区大坡镇脱贫户陈文川住进新家已半个多月。他告诉记者,是政府帮助他家完成了危房改造,给全家人缴纳新农合费用,按规定缴纳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还进行产业帮扶等。他们一家2017年人年均收入已超过1.6万元,是脱贫标准3523元的近5倍。“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相信只要全家齐心,吃苦肯干,日子会好起来的。下一步我还要参加技术培训,增强致富的本领。”
这,仅仅只是海口市脱贫攻坚路上,万千脱贫户中的一个。近年来,海口坚持用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扶贫,对症下药。今年更是启动脱贫攻坚作战体系,设立基层三级“战斗队”,全市上下以“一天当三天用”“不惜脱几层皮”的干劲,层层传压力、激发创新力、增强凝聚力,力争打通“最后一公里”。短短两个月,全市上下时刻绷紧抓脱贫攻坚这根弦,战斗力倍增,亮点频出,收效喜人。
设立“战斗队” 攻坚更深入
“划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区域,确保脱贫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单位,落实到每一名干部,进一步构建完善责任清晰、攻坚压力传导到位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龙华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以上率下形成清晰的责任体系,逐层列出责任账,逐级签订责任书,逐项明确责任人,这,也是目前全市四个区的作战状态。
记者从海口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了解到,为切实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有力解决基层扶贫工作职责不清、力量分散、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市扶贫办全面升级,专门成立海口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4月27日,海口市召开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全体扩大会,会上通报了2017年扶贫成效考核“红黑榜”;5月31日,海口市启动打赢脱贫攻坚战作战体系,在市级成立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压实“区包乡镇、乡镇包村”的工作机制,以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为单位,划定脱贫攻坚作战区域,设立基层三级战斗队,将乡(镇)村挂点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村民小组组长等各方面力量全部编入战斗队伍。
“之前村两委负责人虽然也负责相关工作,但职责不够具体,”琼山区云岭村委会宏大村负责人介绍说,自从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后,“具体要做什么非常清晰,一目了然,现在大家不仅要更加熟悉政策,而且有任何的情况都会及时上报。”
“启动作战体系以后,层层传导压力,在落实政策及日常工作台帐收集等方面更规范、更精准”,琼山区云龙镇副镇长、脱贫攻坚副中队长陈法伟说起“战斗队”感触颇深,“模仿军事化管理,上下联动,更紧密,更畅通,让贫困户、脱贫户更真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工作队在日常脱贫攻坚中不仅入户,还入心。”
职责更清晰 激发创新力
“启动作战体系后,不仅有效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更激发了大家的创新力,尤其是很多帮扶企业主动出谋献策,涉及产业、民生、扶学、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红旗镇委书记吴敏告诉记者,例如大胡桥公司是做组织化生产,贫困户不仅能在企业得到11%的保底分红,销售生产效益的60%将和贫困户五五分成,还有道崇路十公里的路灯全是由企业安装,“我们现在是党建促脱贫,作战体系更加促进了辖区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帮助政府一起扶贫。”
同时,各区作战体系精心打造就业扶贫新思路。琼山区建立“服务+跟踪+培训”就业扶贫模式,并跟踪落实、培训保障、扩宽路径,“扶贫到户、精准到人”有效解决贫困户转移就业工作;还通过“群众主体、需求引导、结果导向”三大理念,重点抓好“学员到课、规范管理、成果转化”三大环节,创新推出“观看电视夜校+专家授课交流”“夜校线上学习+线下点单培训”“学习成果转化+产品销售活动”三大模式,策划实施交流分享、有奖问答、“两星”评选等系列活动。
吸引“田教授” 增强凝聚力
基层三级战斗队提升战斗力,还增强了各方扶贫攻坚的凝聚力,吸引不少社会技术人员加入扶贫队伍。日前,新坡镇向12名“田教授”代表颁发聘书,聘请龙头企业的专业技术员、乡村种养能手、贫困户劳动致富带头人等,为当地贫困户传授种养技能,助力脱贫攻坚。
同时,秀英区科协联合农技110永兴镇服务站,分别在永兴镇杨跃村和美梅村举办茘枝采后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现场互动交流活动,积极解答贫困户种养过程遇到的其他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