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用心用情 海口开出脱贫“良方”

14.04.2018  00:53

  永兴电商扶贫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帮农民打开产品销路。 记者 黄一冰 摄

  扶贫干部指导贫困户利用微信等互联网手段推销农产品。记者 黄一冰 通讯员 郑峻敬 摄

  养蜂技术人员帮贫困户将蜂蜜倒入容器内保存。 记者 曹马志 摄

  在政府的帮扶下,永兴镇贫困户养了几十头黑山羊。 记者 张俊其 摄

  精准扶贫招聘会走进村里,贫困户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了。 记者 曹马志 摄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扶贫之路非一朝一夕,脱贫攻坚工作复杂艰巨,砥砺前行中,海口市高度重视,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努力做到开出“良方”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施策。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并以“高位推进、周密部署、落细落小、精准脱贫、明确责任、强化督查”的工作制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海口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不仅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还致力将脱贫工作带上致富的快车道,不断摸索出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等特色模式,带领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科技致富 集体脱贫

  “我们将引入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实时监测羊舍的温度、湿度等。”4月12日,在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冷泉黑山羊绿色养殖基地,扶贫帮扶对口单位海口市科学技术学会相关负责人聊及引入科技手段扶贫情况时说:“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完,目前正在全力建设基础设施,预计4月底完工投入使用。

  科技助力扶贫,这仅仅只是海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小亮点,这样的脱贫故事数不胜数,它和千万个缩影一起,折射出海口市扶贫工作中的用心用情、真抓实干,力争脱真贫、真脱贫的决心和实效。

  对于土地贫瘠的雅秀村而言,黑山羊一直是该村传统的养殖种类,但农户粗放的养殖办法导致有羊在手却贫困。此前,海口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带领雅秀村“两委”干部前往儋州、东方、海口石山镇等地考察适合雅秀村的扶贫项目,市农业局、市科工信局等单位也到村里大力指导。最终,该村结合实际开出扶贫“良方”,确定以“科技引领、发展农业、抱团致富”的指导思想,以“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新型产业模式扶贫。

  目前,科技助力黑山羊变“金羊”,雅秀村46户贫困户196人全部脱贫,并在2016年整村推进完善了水、路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结束无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历史,同时成功建立海南冷泉黑山羊绿色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和光伏并网发电,巩固整村推进扶贫成果。贫困户则以土地、劳力和资金入股养殖基地,抱团取暖,走向共同富裕。

  金融扶贫 握手成拳

  在秀英区儒林村典朗山,伴随着身旁黑色永兴雍羊“咩咩咩”的叫声,曾经的贫困户黄振步一语点出金融扶贫的好处:“当初‘帮扶+自筹’,我们钱不够,银行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当初,来自5个自然村的黄振步、黄丹开、吴淑森、余少卿、郑仁敦和林贻祚6名贫困户,通过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了解到其他市县的贫困村成立养羊合作社,就带领其他贫困户找商机、发羊财,并于2017年4月合伙创办注册罗经羊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多次调研后把羊舍建在1000亩荒山上。

  罗经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黄昌明说:“当时为了增强贫困户责任感,要求他们自己每人筹措1万元共集资6万元,由海口农商银行贷款10万元。后续发展过程中,镇政府、区政府、市国资委和南方电网也给予一定的帮扶。逐步上轨道后,农行又追加10万元贷款。”如今,该合作社还吸纳22户贫困户入股,将在2018年年底享受分红,大家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握手成拳”,脱贫致富迎来新契机。

  自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海口创新机制,为贫困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有效缓解扶贫融资难题,并通过积极引导“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结合贫困户自身实际以及产业特点,大胆探索“合作社+贫困户”“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等带动扶贫模式,有效提高扶贫工作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记者从海口市扶贫办了解到,2017年海口在金融扶贫方面计划任务为925户,实际完成1449户(1490笔),发放贷款2674.8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56.6%。这是海口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创新“金融+产业”扶贫信贷模式,积极探索富民长效机制,为贫困户、脱贫户走稳走好脱贫路搭建一条通向小康的“金融大道”。

  电商扶贫 风生水起

  “通过手机就将我家的土鸡和鸡蛋卖向全国各地,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电商进村,永兴镇儒张村贫困户黄忠海从过去老实巴交的农民,摇身一变登上央视卖土鸡,如今成为将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网红”,他通过微店2017年销售额超过5万元,全家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

  永兴镇昌儒村54岁的贫困户吴清诚2016年通过政府帮扶,终于建起鸡舍,养起产蛋鸡。他有多年养鸡经验,如今如虎添翼把养鸡规模扩大到2000多只,每天能有300多个鸡蛋的产量,仅一个月就能卖出2000枚鸡蛋,150只鸡。通过微店,不仅他的销售额突破6万元,而且其他贫困户也通过他的微店来销售,一起增收。

  在偏远的琼山区甲子镇益民村2018年年头也迎来了自己的“淘宝店”,这不仅是海口第一间村级淘宝电商扶贫中心,也是海口市第一家由帮扶单位和电商企业共同打造的电商帮扶中心。

  “通过电商平台,我们的销售渠道更加顺畅,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很足。”贫困户杨元煌通过这个村级淘宝扶贫中心,上线仅一个多小时,累计销售就达11500元,其中线上销售额约4800元,线下销售额约6700元。

  目前,全市已建成镇级服务站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1个,以全省首个镇级电商扶贫中心秀英区永兴镇电商扶贫中心为例,短短6个半月时间,平台线上交易总额突破2000万元,其中贫困户交易额突破170万元,一大批荔枝、农家土鸡蛋、莲雾等优质农产品行销全国,电商扶贫效益初显。

  产业扶贫 “造血”增收

  “多亏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短短半年就脱了贫,产业化发展后可以在基地打工,离家不远,日子越过越好,这些放在以前我根本不敢想。”琼山区三门坡镇脱贫户卢照武说,精准扶贫之前对养羊还一窍不通,如今每天割草喂羊、清理羊圈、观察每只羊的健康状况……养起羊来十分专业,得心应手。2017年他还参加产业入股,年底就分了红,“以后更有信心把生活过得更好”。

  2017年,该镇委、镇政府积极创新“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新模式,由三门坡镇政府与246户扶贫户1081人签订产业帮扶委托书,引进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集团与四川六顺集团,在三门坡镇清泉村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0.41万元,为全镇246户贫困户入股清泉黑山羊扶贫养殖基地,以“四统一”(统一基地建设标准、统一品种选育供应、统一规范养殖技术、统一产品回收销售)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精准扶贫的路上,海口的产业帮扶不断有新突破,因地制宜,采取“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新型产业组织化形式,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帮扶成效,从“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实打实帮助贫困户增收,积极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记者从海口市扶贫办了解到,在专项产业扶贫方面,2017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664万元。产业发展方面,共帮扶贫困人口819户2936人。全市扶贫工作在提高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方面花开遍地,发展瓜菜、花卉、水果、肉猪、家禽、牛羊等多种特色种养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全市四个区都在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方面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

  其中,龙华区新坡镇发动兰花、石斛、新发地、沉香等四大产业园与贫困户结对,将之前散种散养的贫困户集合起来,全镇100%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打工等方式参与到组织化发展中;琼山区则选定4家公司和5家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合作单位,带动帮扶贫困户1370户,全区组织化程度达到96.3%;美兰区大致坡镇还动员海南仙水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扶贫开发,成立了海南万众农业合作社,打造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建档立卡户137户498人共同发展规模化丝瓜种植;秀英区目前则已建立区—镇—村三级产业规范台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组织化程度提升,同时,由区农林局牵头,与各乡镇紧密配合,在每个乡镇建立1-2个农业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强化扶贫产业科技服务。

  旅游扶贫 探出新路

  旅游搭台,扶贫唱戏。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海口市的乡村旅游发展从文化展现、多元游乐、深度休闲体验等多方面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记者从海口市扶贫办了解到,目前,海口市通过旅游扶贫,把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全域旅游有机结合,旅游扶贫涌现新气象。全市各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和“旅游+”精准扶贫的思路,种植养殖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有效帮助改善村庄空心化、留守儿童等现象。

  据了解,海口目前已动员10个旅游企业与2个贫困村结对开展旅游扶贫,龙华区政府投入2354万元用于新坡镇整村推进仁里村美丽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打造旅游明星示范工程。同时,海口市还涌现出如永兴镇冯塘绿园乡村旅游综合体,通过吸纳贫困户以土地、帮扶资金入股分红和招收贫困人员打工等方式,带动全村贫困户脱贫;香世界庄园的旅游扶贫特色,则是专门为贫困户设立“农夫集市”,免费提供摊位、免费包装、免费代销。“在做旅游服务的同时,搭建免费的平台,贫困户和附近村民都可以把自己种植养殖的东西拿到这里售卖。”香世界庄园董事总经理陈宝迪说:“旅游扶贫不仅是帮助致富,更大的意义应该在于就近提供很多就业岗位,还能帮助改善村庄空心化、留守儿童等现象。

  记者 周雪君

  (海口网4月13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