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半个月发生3起小孩溺亡事故,海南家长须强敲警钟,别让悲剧重演

14.10.2019  21:01

      水有时候很温柔,

      有时候却如猛兽,

      请不要“玩水”,

      珍惜生命!

      9月7日至22日,

      在这16天的时间里,

      椰网、海拔就报道了海南发生3起小孩溺亡悲剧!

      面对这类频发的事故,

      公安消防部门多次发出警告,

      教育部门也发布关于“防溺”的相关文件,

      然而为什么小孩溺亡事故还是无法避免?

      是学校监管不严?

      还是家长监督不力?

      孩子溺亡事故,

      究竟是谁之过?

      谁之责?

      (一)

      9月22日上午,

      临高调楼镇发生小孩溺亡事故,

      5名小孩结伴游玩,

      在该镇武莲港附近突遇巨浪,

      一名7岁男孩被浪卷入海里,

      不幸溺亡。

      小孩在这里的海水中溺亡

 

      (二)

      9月15日14时30分左右,

      定安县某中学一名初三男学生,

      他和一群小伙伴们在南丽湖玩水时不幸溺亡。

      据定安消防救援大队初步了解,

      溺水男学生姓陈,

      是定安雷鸣镇人。

      (三)

      9月7日,

      万宁市港北多德村附近海边,

      两名男孩溺水,

      其中一名11岁男孩被救上岸后抢救无效死亡。

      之后,万宁多部门及群众紧急搜寻另一名失踪的9岁男孩……

      海上大搜寻失踪的男孩

      小孩溺水地点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溺水事故频繁发生,

      不单是上面的这3起,

      看看下面今年以来,

      椰网、海拔报道海南发生的一些学生溺亡悲剧,

      希望家长强记“教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警钟长鸣!

      学生溺亡事故频发,令人痛心

      1、琼海4名小学生不幸溺亡年龄均为11岁

      4月13日20时左右,琼海市龙江镇蒙养村委会坎下村河岸附近4名学生溺水死亡。

      经调查,溺水死亡学生为龙江镇蒙养小学五年级男生程某、程某福、程某驹、蔡某鹏,年龄均为11岁。13日16时左右,这4名学生相约下河玩耍不慎落水,20时左右被在河中捕鱼的渔民发现后搜救上岸,但由于溺水时间过长,4名学生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2、结伴游玩三亚2名落水失踪学生不幸溺亡

      6月29日17时许,三亚崖州湾海域发生一起溺水失踪事件,2名学生下落不明。6月30日,经三亚多部门现场救援,2名溺水学生遗体被打捞上岸。

      据了解,6月29日15时许,当地8名学生结伴来到事发海域游玩,其中2人不幸溺亡,均为男生。

      众人打捞现场

      3、澄迈5名学生欲穿过水塘摘椰子1人不幸溺亡

      7月7日14时许,澄迈县福山镇文学村旁一水塘里,一名15岁学生不幸溺亡。

      溺亡的学生姓王,是一名初一学生。事发当天,小王和4名同学一起来到水塘附近,本来要穿过水塘到对面去摘椰子。当时,小王走在最前面,当后面的同学看到小王突然在水里扑腾呼救时,因他们不懂游泳,不能救小王,便立即返回去找人来救小王,但不幸的是最后小王没有被救上来。

      4、海口4名初中女生水边拍照玩耍2人失足落水1人溺亡

      6月17日18时许,在海口东山镇升谭礼渡口桥头水域,当地4名初一女生在水边拍照时发生意外,其中1名女生溺亡。

      据介绍,当天下午,东山镇当地4名初中女生去吃“公期”后便相约到水边拍照,不料2人失足踩空落水。这2人中,1人及时爬上岸,另1人不幸溺亡。

      事发水域

      5、入海口游泳遭大浪突袭万宁一初二学生溺亡

      6月22日17时左右,万宁市东澳镇太阳河景观大桥入海口处1名学生溺水失踪,经过数个小时的搜救找到时,这名学生已经溺亡。

      据了解,6月22日下午,因天气炎热,万城镇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和同学相约前往太阳河景观大桥入海口处游玩并下水游泳,不料被突然袭来的大浪打翻后失踪。23时35分,救援人员在保定湾附近海域打捞上溺水学生时已经溺亡。

      预防溺水,如何“对症下药”?

      1、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记住了吗?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近期发布了2019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汲取教训,时刻绷紧安全弦,坚决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

      预警中称,要深入分析各类溺水事故发生的时段、地域、溺水原因等情况,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和预警,要通过事故警示,提示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极端危险性,让学生主动远离危险水域。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群体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尤其是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要强化家长(委托监护人)对学生安全监管的第一责任,呼吁家长多陪伴孩子,看管好孩子。此外,要会同公安、水利、安监、气象等部门组织力量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湖泊、坑塘等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和治理。

      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生预防溺水童谣

      2、海南“出招”:“学游泳、防溺水、懂自救”

      海南省教育厅曾出台中小学生暑期防范溺水和交通事故十项措施,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明责任,查重点,找漏洞,以实的作风,硬的措施,研究对策,破解顽疾,坚决遏制中小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缺乏游泳技能是导致中小学生溺水的重要因素。今年6月12日,海南省教育厅发文要求今年继续开展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暑假作业”活动。6月27日,省教育厅发文强调各学校要在放假前再开展一次防溺水专题教育,用身边的惨痛事例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一会”;为加快推进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省教育厅在7月至8月举办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游泳与救生培训班,培训120名中小学教师。

      为从源头上遏制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海口市全面推进中小学生“学游泳、防溺水、懂自救”系统教育工程,颇具成效。7月24日-25日,海口市举办了第一届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共有21支中小学代表队460多名中小学生选手参赛,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小学生游泳的兴趣和热情,营造了“学游泳、防溺水、懂自救”的良好氛围。

      “玩”水,这些防溺知识很重要

      1、什么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导致溺水。即使是懂水性的人,由于没有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控制的能力而下沉水中。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而酿悲剧。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2、如何预防溺水?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4、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一下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5、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6、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情况,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7、游泳抽筋的时候可以选择仰泳,在游泳中如果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8、遇到同伴溺水不要惊慌,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不要手拉手施救,要及时呼救并拨打110或119等电话。

      9、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

      3、遇到有人溺水如何施救?

      如果遇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救其他人员帮忙救助。救助他人要量力而行,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要擅自下水施救。救人时携带救生圈、木板等漂流物去救,也可在岸边用长竹竿和绳子投向溺水者,让其抓住后拉上岸。

      在岸上抢救时要让溺水者平躺,头偏向一侧,协助将其口、鼻内的泥沙和水吐出来。假如呼吸很微弱或已经呼吸停止,要马上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帮助心脏回复跳动。

      情况严重的应在救人前拔打110报警或者120急救电话,请专业人员来现场救援。

      溺水事故频频发生,

      屡屡敲响安全警钟!

      要从根本上杜绝溺水事故,

      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救生知识,

      让大家都学会救人和自救。

      警钟长鸣,

      别让悲剧再重演了!

      (国际旅游岛商报/椰网/海拔资讯APP记者孙令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