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气候大会终达成减排协议 被指力道仍不足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5日报道称,利马气候大会经过加时马拉松谈判,190多个国家昨天终于达成协议,为2015年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协议制定了基本框架。
各国代表原定于13日上午10时结束会议,但因一直无法达成协议,会议延时讨论2天,最终完成一份共4页的草案。
协议草案规定,各国在明年年初递交本国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计划,作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签订全球协议的基础。
新协议草案满足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要求,这些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应为目前全球暖化负上绝大部分责任,并担心全球减碳目标会把减碳的负担转嫁在其身上。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会后说,最终决议达到了中国代表团预期的成果,虽然不十分满意,但可以接受。他强调,明年谈判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各国既要有决心、雄心,还要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解振华希望发达国家真正兑现承诺,履行公约责任,在减排、提供资金技术和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力方面做更多工作。
印度环境部长贾瓦德卡告诉路透社:“我们得偿所愿。”他指出,协议草案规定,发达国家仍将在全球气候减排事务中发挥带头作用,缓解了此前一度令谈判陷入僵局的分歧。他透露,草案也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必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问题方面的财政援助。
在出现新的捐资承诺后,绿色气候基金获得的捐资承诺已超过100亿美元。尽管这个数字距离气候资金在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似乎还很遥远,并且如何实现这笔捐助承诺的路线图也不清晰,但它毕竟是一个积极信号。
欧洲联盟气候行动和能源委员卡涅特说:“这是一份为巴黎铺路的不错草案”。
联合国秘书处指出,草案的力道仍不足
不过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认为,按照有关草案,巴黎会议的全球协定对于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力道仍然不足。
英国广播公司此前报道称,秘鲁峰会中令人担忧的问题是,要得出受到各方普遍支持的草案,协议的强度可能需要大幅削弱,这将给巴黎峰会的全球协议带来负面影响。
据了解,发达国家坚持,协议重点应该放在致力控制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上,并将中国和印度等崛起中的经济体纳入减排体系,但同时抗拒承诺为贫穷国家提供应对气候问题的财政援助。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则反对被纳入减排体系,并强调发达国家的新协议,必须承诺为贫穷国家提供相当数额的财政援助。
为期2周的秘鲁峰会有来自19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目的在于为明年巴黎峰会的全球协议制订基本草案。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巴黎会议前定下承诺,它们要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在13日举行的延时会议上,中美这两个碳排放大国在协议问题上曾存在重大分歧。中国认为,协议草案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对贫穷和发展中国家施加了太多的压力,美方则敦促各方尽快接受协议文本,否则会议失败将是一个“重大挫折”。
美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斯特恩说,利马谈判如果失败,将威胁到明年的巴黎气候峰会,甚至令外界质疑联合国框架解决气候问题的能力。
中国代表团第一副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表示,双方的分歧非常大,发达国家提出的方案并没有体现联合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需要进一步修改。
中国和美国已在上个月达成减排协议。中国承诺,其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美国则宣布到了2025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比2005年低26%至28%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