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策划创作,两个月密集训练成就《黎族家园》金奖品质

20.09.2016  21:19

  走进海口市艺术团的排练厅,两本鲜红的获奖证书、一块金色的牌匾摆在一旁,格外显眼。“从北京捧回来的证书,大家都要先看看,过两天再摆进我们的玻璃柜里!”海口市演艺有限公司(海口市艺术团)董事长、艺术总监,大型原创歌舞诗《黎族家园》总编导蒙麓光笑着说道。

  证书、奖牌肯定的是歌舞诗《黎族家园》的艺术品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从主创到主演、每一位演职人员的日夜付出和辛勤汗水。

  2015年,蒙麓光和几位主创人员就开始了策划,如她所言,相较于《鹿回头》《达达瑟》,这一次的《黎族家园》在反映黎族人民生活的同时,要探寻黎族的“精神家园”,追求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这样的初衷为创作提出了高要求。为了精准表达民族文化,主创人员决定将多个非遗项目引入表演,例如制陶、织锦等。可非遗元素怎样融入一台歌舞演出,大家为此动了不少脑筋,最终以3次行为方式将非遗“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了舞台上。“以前的歌舞作品常追求些宏大的场面,但这一次不少场景都是安静叙事,来描绘黎族人的精神世界。

  用舞蹈语汇讲好黎族故事,反映黎族人的精神追求,编导组的成员们为此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晚。海口市艺术团副团长张伶俐说:“白天我们教大家新动作,推进度,夜里编导人员就聚在一起想动作、抠细节。”女子群舞《织锦谣》中,女演员们坐着小滑板亮相,这一场景在每次演出中都能获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个推起小高潮的“巧思”正是蒙麓光带着几位编导们一次次尝试出来的。

  舞蹈动作再有新意,能否在台上出彩就要取决于演员们的“台下十年功”。“小小滑板不好掌握,好多女孩子刚开始坐滑板排练时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张伶俐说。

  歌舞诗用舞蹈讲故事,这也就意味着每一段舞蹈不能“”。“舞蹈得有情节,《吸酒谣》里我们设计让黎家妇女背着自己醉酒的丈夫退场,制造了诙谐效果的同时也体现了亲切的生活感。”编导之一的周琳琳介绍。

  在整个歌舞诗作品中,与“”同样重要的“”也成为观众们议论的焦点。“好多歌我都熟悉啊,看演出的时候一起跟着哼唱呢。”8月23日晚海口公演结束后,市民周老先生说道。

  “这一次,我们不仅使用了很多海南民歌,还有大量用黎语演唱的民歌,可以说,这个作品里每一个音节、每一段旋律都是黎族音乐。”音乐总监莫柯说。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莫柯和另一位作曲人赵勇不断打磨,为舞蹈、为黎族主题的剧目打造最“合身”的音乐。“仅仅《五指山之》和《久久不见久久见》这两首歌我们就录了三天。”赵勇说,音乐还要跟着走台情况进行修改,例如舞台大了,演员出场需要的时间久,音乐就要延长,他们就要进行相应的编曲工作。

  近一年的策划创作,两个月的密集训练成就了《黎族家园》的品质。汗水凝聚了对海南艺术的热忱,最终凝聚而成了这来之不易的金奖。

  (本报海口9月19日讯  记者  尤梦瑜  实习生  杨芷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