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同城待遇”还有多远?

10.09.2015  08:47

  骄阳似火。8月20日中午11时许,四川籍农民工陈茂华正在与其他两户人家合租的出租屋里,挥汗如雨地为丈夫及其工友准备午餐。

  “得抓紧点儿,再过一个小时,会有十四五个工友过来吃饭。”说话间,几大盆青菜端上桌,手脚麻利的陈茂华忙里忙外,想要在这间不过十余平方米的客厅里,为一排摞得老高的塑料椅子腾出位置。

  陈茂华是6年前与丈夫到海口务工的,随行的还有远亲近邻十几人。远离家乡,他们将一家人的生计寄托在一家规模不大的装修公司里,每日起早贪黑,试图融入这座原本并不属于,而今仍不属于他们的城市。“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长。”陈茂华笑得有些勉强。

  农民工,是指户口在农村、户籍身份是农民,但长期生活在城镇或城市,临时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

  根据外出务工目的地不同,农民工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本地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地域内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劳动力,即“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二是外出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地域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即“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

  由省总工会提供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初,全省农民工约154.3万人,其中,在琼务工的农民工142.9万人,包括外省来琼农民工50万人、海南籍在琼务工农民工92.9万人。另有11.4万人为出省务工的海南籍农民工。

  多年来,这些农民工像城里人一样工作,他们的身影似乎已经融入城市的人流,而现实却是,他们面前横亘着难爬的“大山”:薪资待遇低、子女入学难、购买社保少、安全生产没保障……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