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再也不当“戴镣铐的大象”
厘清五大改革攻坚难题,打造海南经济新增长极
农垦再也不当“戴镣铐的大象”
■ 本报记者 梁振君
东风骀荡、胶林葱翠。
新一轮农垦改革攻坚足音,再次响彻莽莽胶林。
今天的省委六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深化改革重点攻坚加快发展的决定》。会议号召举全省之力,重点攻坚,推动包括新一轮农垦改革发展在内的四大改革实现新突破,打开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新一轮农垦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的出台,再显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攻坚的改革魄力,彰显出省委省政府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改革的最大优势谋求海南更大发展空间。
而拥有大量优质资源的海南农垦,必将在新一轮改革攻坚浪潮中淬炼新风,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努力将自身打造成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
但是,农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仍需继续强力推进。
难题一:体制不顺 对策:实行“一个企业实体、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在省级层面,目前省农垦总局和农垦集团“两张皮”,资源难以整合,凝聚力不强,影响和制约了农垦的发展。
此次改革将按照中央“垦区集团化”的要求,提出实行“一个企业实体、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即在省农垦总局和省农垦集团基础上,组建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省农垦总局不再作为实体机构存在,在省农垦控股集团加挂省农垦总局牌子,主要用于争取政策和申报项目。省国资委经授权对省农垦控股集团履行出资人职责。
在农场层面,目前农场政企合一、社企合一、办社会包袱沉重,导致不能集中力量抓产业、抓经营,场区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民生事业发展缓慢。而且,农场与地方社会管理体系脱节,没有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涉农普惠政策。
按照中央关于“用三年左右时间,将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的要求,在前几年已移交中小学、气象站、防疫站和整体移交部分农场的基础上,改革方案提出:以设“镇”或“居”、纳入周边乡镇管理和政府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分类剥离农场的社会职能;个别具备条件的农场整体移交市县管理。
难题二:机制不活 对策: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海南农垦目前主要以行政方式管理企业,没有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企业吃“大锅饭”,干部职工积极性不高,企业经营效益不佳,缺乏核心竞争力。
此次改革,省农垦控股集团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与二级企业确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推进二级企业以下股权多元化,建立经营者、员工薪酬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激励与约束分配机制;农场进行企业化改造,试行职工全员持股,探索完善“集团公司+农场(基地分公司)+职工家庭”、“集团公司+农场(基地分公司)+模拟股份承包”等农业规模经营方式,使农场在剥离社会职能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
海南农垦最大的不公是土地分配的不公。农垦的土地是国有资产,有的农场干部职工承包土地数百亩甚至上千亩,有的一分地都没有,这直接导致收入差距拉大,产生不稳定隐患。
此次改革将深化农场职工承包土地制度改革,切实解决承包面积过大、租金过低、租期过长以及不缴租金和非法转包牟取地租差价等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保障“基本田”,调整“经营田”。通过清理调整,将超出合理承包面积的“经营田”分配给无地职工家庭,确保职工家庭都有“基本田”。二是推行“分利不分地”。通过“承包权”流转、模拟股权、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既维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又保证少数缺乏技能和资金、难以直接经营“基本田”的职工家庭能够获得应有的土地收益。农业部对此高度重视,希望海南作出有益探索,为其他垦区提供借鉴。
推行“两田制”和“分利不分地”,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土地分配不公问题,还可以通过“土地换就业”增加农垦社保缴费人数,缓解目前我省养老金支付压力。
难题四:产业不大 对策:实施“八八”战略
海南农垦创建63年,橡胶种植是其核心产业,长期以来海南农垦一胶独大,其它产业小、散、弱。
在全国31个垦区中,从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看,海南农垦排第三位,但营业收入仅排第五位,利润总额更是排名靠后。
此次改革将推出农垦“八八”战略,即重点发展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等八大产业,加快建设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等八大园区,力争到2020年,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农垦净利润突破10亿元,在全国农垦企业中名列前茅。
考虑到农业是弱势产业,且农垦自身基础差、产业发展尚处在“补血”阶段,改革方案提出在土地、财税、金融、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农垦大力支持。考虑到垦区规划与市县规划不协调,林地、基本农田、存量建设用地规划存在重叠,改革方案提出把垦区纳入全省“多规合一”改革。
难题五:人才不强 对策:建立一套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的人事管理制度
海南农垦最缺的是人才,缺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更缺领军型人才。从干部队伍构成看,年龄老化,处(场)级干部平均年龄51岁;学历偏低,管理人员中高中以下学历占比达29%;结构欠合理,高级职称中政工师占63%以上。而且,正如罗保铭书记所指出的,“农垦干部作风不硬、作风不廉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从政治、业务、作风方面解决人才不强的问题。
此次改革将建立一套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符合市场规律、企业发展需要的选人用人管人机制。同时,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特别是廉政建设,培养一支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农垦干部队伍。(本报海口7月2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