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主导合作社助力 新中农场柠檬俏销市场
图为吕荣清夫妇察看柠檬树生长情况。
图为合作社柠檬鲜果包装仓库一角。
图为新中柠檬育苗基地。
今年,新中吉爷柠檬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明清很少有空回家,从4月柠檬鲜果陆续上市一直到8月柠檬盛产季,他要么“泡”在合作社,要么到田间地头跟柠檬种植户谈价钱、搞服务,忙得不亦乐乎。
尽管脸上时常挂着汗珠,接电话接到手机发烫,可孙明清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因为越来越多的客商开始认可新中柠檬,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也通过种植柠檬走上了致富路。
从去年地头收购价每斤2元,到今年最低每斤5元、最高每斤10元,新中柠檬的“身价”不断看涨,鲜果采摘后供不应求,这也更加坚定了新中农场领导班子发展柠檬产业的信心。
那么,小小的新中柠檬为何如此畅销?新中农场柠檬产业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新中农场一探究竟。
农场主导
让柠檬产业走进“春天里”
立冬已过,在新中农场柠檬标准化育苗基地里,50多万株、高约20公分的酸桔苗长势喜人,这些从广西引进的酸桔小苗将被作为砧木,与高产、稳产、健壮的北京柠檬母树接穗进行嫁接繁育,以确保北京柠檬种苗品种纯正、早产、丰产。
由于酸桔苗刚种下两个月,所以技术人员对它们的呵护格外精心,每日喷灌浇水,每周打一次药,隔几天就会来实地查看其生长情况,对松土、施肥更是丝毫不敢松懈。
对于种苗品质的严格要求,源于新中农场对打造新中柠檬品牌的重视。该场从1972年起在海南岛最先引种柠檬,经单株选育,自繁自育优良柠檬种苗,专门配备技术人员,在柠檬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曾在2003年、2004年,新中柠檬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无公害农产品。
然而,新中柠檬产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柠檬价格处于低谷的时候,每斤收购价仅几毛钱,很多柠檬烂在路边无人捡。”该场发改科科长邹青山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柠檬市场销量年年增长、柠檬价格不断走高,新一届场领导班子将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让新中柠檬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邹青山这一席话不假,新中柠檬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正是得益于农场的重视和支持。
去年以来,该场领导班子瞄准市场行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发展种植柠檬特色产业,并创办了新中吉爷柠檬产业专业合作社,全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无公害新中柠檬产品品牌。
“新中柠檬最大的优势是上市早,其成熟期比内地柠檬产区提早4个多月,我们可以利用时间差抢占先机。”该场场长李志能在深入四川柠檬产区考察后,对发展新中柠檬产业充满了信心。
一方面,该场引种试种柠檬已有40多年历史,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栽培管理技术及一批专业采收、保鲜、销售队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柠檬也成了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保健水果。
李志能告诉记者,目前,该场正在积极申报“新中柠檬地理性标志”,计划创建柠檬加工厂,形成完善、健全的产业链,提高柠檬产品的附加值,为新中柠檬产业发展“添翼”。
合作社助力
让柠檬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椭圆的形状,青色的外皮,酸酸的味道,芳香的气息……这些都是新中柠檬的标志性符号,加之其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如此不可多得的水果,很难让人不喜爱有加。
将柠檬鲜果从树上采摘后,如何保证顺利出货,并且卖个好价钱?在新中柠檬种植、销售的全过程中,新中吉爷柠檬专业合作社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该社采取“合作社+农户+个体户”的经营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及加工,统一质量标准,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果农增收。
“新中柠檬不愁销路,我们在全国各大城市均设有销售网点,很多老板来这里蹲点收购,鲜果9月已经售罄,供不应求。”作为合作社的“社长”,孙明清自然有一套成熟的营销策略,但他也坦言,保证柠檬的口感和品质最重要,与一些客商合作了10多年未曾谋面,他们打个电话不看果就直接订货付款了。
走进合作社,记者看到几百株柠檬种苗堆放在仓库内,不时有农户前来购买。“这儿的苗质量好,价格实惠,我们信得过。”一位农场周边乡镇的农户购买了300株柠檬苗。待他将这些苗装上车,农场技术员杨伟强便上前指导:“苗刚种下生长会不稳定,可挖一些土槽,防止水分流失。”
质量过硬的果品,贴心周到的服务,让新中吉爷柠檬产业专业合作社不仅集聚了“财气”,更积攒了“人气”。该社自成立以来,在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技术、优化销售服务、加强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被省农垦总局评为农业合作社之星,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被海南省农业厅评为优质农产品。如今,新中柠檬名声在外,合作社成员范围已辐射到乐东、文昌、琼海、定安、琼中等市县。
尽管现在合作社发展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孙明清也有他的苦恼。虽然该社是全岛最大的3家收购商之一,但现有的5000平方米仓库还是不够用,仅能存放40万斤鲜果。而除了多数正品鲜果,还有20%—30%的次品果没人收,无形中造成了浪费。
此前,孙明清也曾尝试过建立柠檬加工生产线,试产柠檬浓缩汁、饮料等,但也仅能算是小作坊。今年,有投资商愿以技术和资金入股进行柠檬鲜果深加工,拟投资3000万元建立柠檬加工厂,年加工鲜果1500吨,让他看到了希望。“这样一来,既能对柠檬鲜果和次品果进行加工,又能解决上百名职工的就业问题。” 孙明清说。
职工参与
让柠檬从田头香到心头
海南地区十分适合种植北京柠檬,其特点为酸度大、水分足、耐储存、单株产量高,每棵果树每年分5批采摘完,可产鲜果200—300斤不等,并且四季开花结果。
“发展柠檬产业有妙招。”每天都琢磨着如何做好柠檬这篇文章,李志能也成了种柠檬、管柠檬、卖柠檬的“土专家”。他告诉记者,要抓“两头”重“田头”,一个是源头,种苗培育要从“娃娃”抓起;一个是后头,销售、加工要跟上;同时,要保证田间地头的技术跟踪与服务。
场长对柠檬都研究得如此透彻,该场发展柠檬产业一定有希望。今年该场规划扩种柠檬面积2000亩,3年内实现柠檬种植面积1万亩,5年内达到2万亩。
去年以来,农场鼓励各家各户利用边角地及槟榔黄化病更新地种植柠檬,以点带面推广柠檬种植技术,取得了稳定可观的效益。看着一些人通过种植柠檬腰包鼓了,周围的职工群众也开始动了心。
为了引导大家种植柠檬,场里还推出多重优惠政策。今年,省农垦总局为了向全垦区推广种植柠檬,已向该场预订购了30万株柠檬苗,相当于给每株苗补贴7元。此外,该场再补贴2元,职工只需花2元钱就可买到1株柠檬苗;凡是职工利用承包农场土地改种柠檬的,前两年免收地租;对面积在50亩以上的柠檬种植示范基地,农场将对配套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补助。
该场党委书记陈春初在谈到该场把发展柠檬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时表示,农场党委和班子要发挥引领作用,要在发展方向上引导职工,做到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使新中柠檬朝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如今在新中,“种200株柠檬养活一家人,种500株柠檬致富奔小康。”成了农场干部职工之间广为流传的口号,而依靠种植柠檬致富的职工也越来越多。
“北京柠檬非常好种,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抗旱抗病。”该场十一队职工吕荣清种植柠檬20多年,算是个有经验的柠檬种植大户。走进吕荣清的柠檬园,果树上满是清新淡雅的花蕾,饱满多汁的果实,这些都是他的“宝贝”。除了种植柠檬,老吕还种有槟榔、橡胶、胡椒等作物,自营经济搞得有声有色。
“农户最实在,啥赚钱就种啥。”老吕说,今年他家种了近4年的400多株柠檬树,卖了3万多斤鲜果,赚了15万元,明年打算再扩种点儿,让柠檬树变成“摇钱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李志能告诉记者,目前,新中柠檬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若是能解决土地问题,把柠檬加工厂尽快建立起来,就能进一步调动职工群众种植柠檬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将新中柠檬这一品牌推向全国。 (记者 徐 薇 张昌龙 通讯员 彭海英 李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