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110”如何重振雄风?
昔日叫响全国,如今却面临人才不足、经费匮乏、管理交叉混乱的困境
“农业科技110”如何重振雄风?
农业科技110技术人员在指导农户使用手机发微博求解。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 本报记者 王玉洁
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2002年,海南创新性地提出“农业科技110”这一助推农业高效生产的模式,“十年一鸣”,在全国形成一股学习海南先进经验的热潮。如今,14年的“农业科技110”品牌功能已弱化,发展步伐跟不上海南发展速度,一些依托于市场化农资店的服务站因经营不善而无法发挥更大作用,就连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民服务的心也倦怠了……
这个曾经唱响全国的科技品牌为海南带来了哪些改变?究竟怎样才能使其重振旗鼓,继续与海南同行呢?
1 昔日辉煌
从无到有 叫响全国
曾掀起学习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的潮流
靠天吃饭的农作物今年迎来了“寒潮”这一劲敌,但海南老百姓并不是孤军奋战,“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人员、科研院所的专家纷纷走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抗寒救灾,应对寒潮。
就全国范围来讲,关注农业的人们对“海南农业科技110”并不陌生,这是一个用科技快速服务海南农业的平台。2002年,省科技部门探索创建“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新体制,服务站从无到有,目前覆盖18个市县的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已达到312个。14年来,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科技下乡……海南农业科技110开展的农业科技服务,提高的不仅是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改变着农民的生活状态、生活观念。
2002年,琼海正式被列为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试点,从那时起,琼海农民的生活就翻开了新篇章。
“我务农经验少,又不懂农业技术,能种好瓜菜和水稻多亏了农业科技110的培训和带动。”自博鳌亚洲论坛设立后,杨庆光便从一名渔民摇身一变成了农民,在“农业科技110”的帮扶下,他甚至成了琼海博鳌镇的杂交稻种植大户,家里有插秧机、收割机等多种农业机械。
要说到“农业科技110”带来的变化,农民王健儿更是感慨万分。10多年前从农校毕业不久的他在镇农技中心工作,因为缺乏资金、体制不顺等多种原因,农技推广工作很难展开。“农业科技110”服务站成立后,王健儿主动申请加入服务站,如今已是海南省农业科技110琼海博鳌推广服务站站长,常指导农户种地,备受尊敬。
在农业科技110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仅是琼海,海南很多农民科技种田的意识、科技兴农的意识都有了提高,从产业选择到种苗培育、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都会主动向农业科技人员请教,很少再单纯地凭经验从事农业生产。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海南农民掌握了基础农业科技,伴随着热带高效农业以及互联网的影响,很多农民越来越关注绿色有机农产品以及市场需求,更多年轻一代的农民也踏上电商销售农产品之路。
“多年来,农业科技110也跟随农民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杨花介绍,一直以来,农业科技110走的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之路,从最初的农业科技服务,发展到集农业科技服务、市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救灾、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说起海南农业科技110的探索和发展,不少市县科工信部门负责人、农业科技110推广服务站负责人对到海南龙头服务站考察调研的领导如数家珍。“前些年,全国还掀起了学习海南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的潮流。”杨花说。
2 两重景象
载体不同命运不同
大多依靠政府的农业科技110仍在为农民答疑解惑 依托农资店、药店的农技服务站很多走向没落
“农业科技110除了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方式,还聘请了300多名专家,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智库支持。”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吴钟峰介绍。
吴钟峰说,就目前来讲,所谓政府搭台,就是将农业科技110推广服务中心挂靠在乡镇政府的农业服务中心;所谓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便是将推广服务中心挂靠在农资企业、农药店等地方,希望通过市场化运作带动该机制长效发展。
服务站借政府之力发展好
2月初,海南省农业科技110琼海塔洋推广服务站,几位农技人员正整理服务站为农户设计的柠檬包装盒。该服务站站长王燕说,多年来,在琼海市科工信部门以及塔洋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塔洋镇每个村落都留下了他们开展农技服务的足迹。
“根据市场要求,我们不仅引导农民改种高效热带经济作物,还引导他们种北京柠檬、新品种杂交水稻等,还建立了示范基地。”王燕介绍,不仅如此,农技人员还引导农民开农家乐,发展乡村田园观光旅游。
类似的科技示范和培训在三亚也在火热进行。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南繁作物与植保研究中心主任孔祥义告诉记者,三亚将农业科技110推广服务站交由南繁院负责。
“我们通过专家下乡、网络等多种联系方式,仅去年便开展了百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孔祥义介绍。
小汽车在山间穿梭,来到三亚育才生态区的那头村,村民苏龙华指着面前长势喜人的豇豆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在南繁院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种的,他们几乎每周都会来村里指导我们种植和管理。”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各市县乡镇发现,大多依靠在乡镇政府农业服务中心的农业科技110推广服务站仍发挥平台的作用,为农民答疑解惑、带去新技术新品种。
依托企业的服务站生存难
与依托乡镇政府农业推广服务中心的服务站相比,依托农资店或农药店的却是另一种生存形态。
海南省农业科技110琼海黄牛服务站原依托农药店,当记者联系黄昌健时得知他已于2014年辞去站长一职,不再负责农业科技110相关事宜。其他一些依托在农药店的服务站也很难找到确切的联系方式。
黄牛服务站是海南最早一批成立的,黄昌健负责农业科技110的工作已有10多个年头。这么多年来,他感受到了全省上下对农业科技110的扶持和重视,也亲历了它的辉煌。“我前期投入了很多成本请来农技人员,在卖药的同时解答农民农业生产的问题。”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当后期药店效益不足以支撑这笔费用时,我只好选择了放弃。”
起初,省科技厅允许农资企业、药店经营者通过合理的利润维持服务站的经营和发展。“这么做是为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希望用市场化手段建立农技服务长效机制。”杨花解释。
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海口云龙推广服务站负责人吴泽平向记者透露,服务站骤减与农资店数量的减少也有关。
据媒体报道,1997年,海南省在全国首先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放开农药市场。后来省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7月修订《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实行农药批发专营特许制度及农药零售经营许可制度,农药零售店申报门槛进一步提高,农药零售店比原先少了九成。这样也就意味着,市面上的一些农药店因不符合规定而被迫关门,那么依托它们的服务站站点数量锐减。
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戴恩宇认为现在交通便利了,通讯和网络畅通,农民找技术服务的渠道就比以前多,很多企业也会送服务和农药上门了。显而易见,农药店原来的优势在减退,农业科技110的功能不可避免地在弱化。
3 尴尬处境
农业科技110似乎没以前“火”了
基层工作人员整体专业性不强、经费紧张、管理交叉
“吴大哥,我家种的辣椒受冻蔫了,您能来看看吗?”自寒潮侵袭海南,吴泽平的手机就没闲过,他总是收到农户的求助电话和短信。
2月26日,同时还是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的吴泽平早上刚到办公室签完到,便骑上摩托车顶着雨赶到农户的辣椒地里。“兼顾两头工作,有些吃不消。”吴泽平虽只有40岁,却是“老资格”了,自2004年服务站建立以来他便承担着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工作。
“我见证了海南农业科技110的辉煌,也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感到疲劳。”与吴泽平一样,很多基层农技人员无奈地发现,近几年农业科技110似乎没有以前“火”了,而他们也越来越疲倦。
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
“2005年前,下面的农技站还没合并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之前,我们站里有8个懂农业技术的人员。”吴泽平感到很无奈,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立至今,12个工作人员中只有3个有农业职称,其他人有的退休了、有的不做了。
吴泽平很困惑,人手不够就意味着无法及时解决农民的问题,这与“农业科技110”中如“110”般快速解决问题相违背。
身兼两职的吴泽平掰了掰手指,苦笑道:“我负责镇政府计划生育等政务性工作,必然要与随时可能发生的农民问题相冲突,精力有限实在没法兼顾。”
为了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吴泽平从平时干活积极、有经验的农户中选出了18个信息员,为农业科技110推广服务中心分担工作。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这18个信息员当中鲜少真正学过农业知识,不能帮忙分担更专业的工作。
“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积极性也逐渐减弱,这是专家们在下乡时感触较深的事情。”省科技厅聘请的农业科技110专家团成员肖彤斌说,还是应该及时解决农村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
财政经费不够
熟悉农业科技110的农技人员都清楚地记得,该平台成立开始,省科技厅陆续为每个服务站配备了一台电脑、手机、摩托还有皮卡车。
“但近三年,手机等电子产品并未更新换代。”有专家和农技人员反映这是因经费不够所致。以海口云龙镇为例,两三年前,省科技厅与海口琼山区科工信部门每年共拨2万多元的经费,主要用来做培训以及正常的通讯花销,可近几年经费少了一半,不少农技人员的手机话费、网费、摩托车油费还得自掏腰包。
记者从农村科技处了解到,今年省科技厅共有530万元农业科技110建设专项经费,并将为获得“优秀推广服务站”“合格推广服务站”的单位奖励相应培训经费。而去年,用作农业科技110的建设专项经费仅480万元,如果分给全省312个推广服务站的话,平均也就只能1.5万元。据农技人员讲1.5万元的经费只够几次培训。
“2008年至2012年,农业科技110还被列入海南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当时每年为1000万元经费。”杨花说,从2013年起便没了这笔经费。
农业科技110海口云龙推广服务站的谭师傅告诉记者,后来选出的18名信息员的工资只有300元,负责监测的1000元。他说,“从村子里选出来的信息员还有自家农活需要忙,微薄的补助也无法吸引他们放更多的精力到农业科技110的工作上,十分尴尬。”
管理出现交叉
在梳理农业科技110推广服务站时发现,服务站主要为农业提供科技支撑,虽说是科技部门最初成立的平台,但现在却是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负责主要事务,农业部门同时也具有指导权。
比如,农业科技110琼海塔洋推广服务站虽说是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的下级服务平台,由科技部门委任服务站负责人,理应归科技部门指导管理。但在十多年一项项改革中,塔洋镇政府又派人兼任该平台主任,兼顾其政务工作和科技服务工作,同时农业部门也具有指导管理权,管理存在交叉。
“如此一来,我们在分配工作和任务时,总会出现管辖不清或管理交叉的情况。”琼海市工业和科技信息产业局副局长龙登禄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遇到了指导管理架构上的“谁都管”、却又“管不好”的尴尬。
4 转型之路
恢复科技110造血功能
留住一些有潜力的农资企业,黏合它们与服务站的关系
农业科技服务 应该与时俱进
在海南今后要发展的12个产业中,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为了贴合发展战略,号准市场脉搏、抓住百姓喜好,省科技厅也在根据老百姓需要转变服务内容。
“14年前,海南百姓需要更多基础性的农业种植技术,当海南农业发展到今天,老百姓关注更多的是绿色高效农业、订单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内容。”肖彤斌说。
根据老百姓的个人习惯和生产需求,省科技厅不仅开发了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手机服务系统,方便与农民及时互动农业信息,还上线运行了“科技110农博网”,在线销售蔬菜水果、水产海鲜、花卉盆景等海南优质农产品。
为了更准确便捷地向农户传递科技知识、获取农户的需求,南繁院与三亚市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成立了“三亚市农技110联合会”,开通了“三亚市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微信公众号,与用户实时互动瓜菜价格、农业气象等备受关注的信息。
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南繁院农技人员为农户服务的积极性,孔祥义告诉记者,“每为农户解答一条信息,或在微信群中为农户有效回答一个问题,便可获得相应额度的奖励。”
整合资源建立 协同创新机制
“以往农业科技110更多的是引进品种,教会农民种植技术,但现在农业科技110要更多为‘农产品市场化’服务。”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庆慧说,海南农业科技110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它既见证了海南农业的发展方向,也到了必须突破原有模式、转型升级的时候。
面对农业科技110未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短板,赵庆慧认为应该向内蒙古、天津、山东等一些“后起之秀”学习,学习其委任的“科技特派员”与当地企业、合作社达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劲儿往一处使。
对一些在农业科技110扶持带动下成长起来的农业示范基地,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打算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联合农博网和这些基地携手销售海南特色农产品,将农产品市场化,让农民不愁“销”、让农博网不愁“货”。
按发展现状,省科技厅认识到在这过程中,要想办法恢复和壮大农业科技110的造血功能,打造服务站和农资企业的双赢局面。“首先,就是要留住一些有潜力的农资企业,黏合它们与服务站的关系,引导它们为农民做出科技服务,也要适时调整一些依靠退出市场的农资企业的服务站,使其重新发挥作用。”戴恩宇说。
赵庆慧认为现在火热的“互联网+农业科技”要接地气,要做减法,整合科技厅在农业科技上的科技副乡镇长、农业科技项目等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朝“精准扶贫、科技先行”的大方向迈进。
“在整合科技厅内部资源的同时,要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还有专家提出,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也要与时俱进,在保证他们有合理报酬的同时,及时为他们充电。同时还要建立起全省农业科技110推广服务站服务内容、对象、专家构成的大数据库,方便根据当前海南农业发展现状做出相应调整。
(本报海口4月12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