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再现南侨机工抗战史 赤子功勋滇缅壮歌
原标题:影像再现南侨机工抗战史——赤子功勋滇缅壮歌
海口市民观看“铁血滇缅”纪念展。
黑白相片上年轻坚毅的面庞,带着对祖国的挚诚热爱;褪色的南侨机工用品,沉淀着75个流年和烽火间曾经鲜活温暖的生命;发黄的证书、奖状、信件,记载着一度被尘埃遮挡的南侨机工抗战史和这个民族英雄群体……
今年,正值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归国抗日75周年。9月25日——10月20日,为祭奠滇缅路上的南侨机工亡魂,为告慰白发苍苍幸存的南侨机工,为了所有的抗日英雄,海南省博物馆、陈嘉庚博物馆、华侨博物院,在海口联合举办了“铁血滇缅——南侨机工回国抗战75周年纪念展”。
9月27日,走进海南省博物馆1号展厅,一段被“蒙尘”遮眼的历史扑面而来,这是中华民族抗日史上的一段传奇,从南洋归国的华侨们,投身国内波澜壮阔却又残酷的反侵略战争,他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救国之歌。
省博物馆陈列部参与策划“铁血滇缅——南侨机工回国抗战75周年纪念展”的张蕊介绍,纪念展是为了让海南人了解南侨机工的抗战史,了解南侨机工这个民族英雄群体中,有超过1/4的琼籍华侨在民族救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我们不能忘却,应该铭记于心。
张蕊告诉记者,“铁血滇缅”纪念展共分前言、南侨总会、热血青春、机工丰碑等四个单元,用老相片、旧资料、机工信件、实物等再现75年前的烽火岁月。
国有难
南洋华侨慷慨归国
“铁血滇缅”纪念展再现了75年前中华民族所遭遇的空前民族灾难。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1938年10月10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公推陈嘉庚为主席。在陈嘉庚先生号召下,南洋800万侨胞团结在南侨总会旗帜下,以财力、物力、人力和抵制日货、舆论宣传等方式援助祖国抗战。
1938年10月,为取得国际援助,滇缅公路在云南20万妇孺老幼的艰辛抢修下通车,中国急需汽车驾驶员和修配技术人员。1939年初,在中国大半领土和沿海沿江港口尽失的危急关头,陈嘉庚应国民政府请求,由南侨总会组织32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分15批回国,为抗战服务,驱驰滇缅路上抢运抗战物资和部队。其中,原籍海南的华侨就有800多名。
纪念展上,“现代花木兰”、华侨机工李月美戎装相片挺拔俊俏,她青春的脸庞美丽开朗。1939年,在新加坡的李月美女扮男装成功骗过考官眼睛,进入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团,和男子一样在滇缅路上开汽车运输抗日物资,几年过去,都没让人发现她真实身份。直到有一天,李月美连人带车翻倒在路边重伤昏迷,驾车经过的琼海籍南侨机工杨维铨救起了她,才发现李月美是女子。后来,李月美和杨维铨相恋结婚,成就了滇缅路上的一段战地爱情传奇。
还有戴着眼镜的白雪娇,清秀温婉,父亲经商,生活富足。身为教师的白雪娇原本可以在学校度过平静安宁的教师生涯,“炮火中的祖国,学校里难以平静地安放下一张课桌”。“乖乖女”白雪娇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私下归)报名归国,临行时给父母留下一封书信,至今读来仍使人涕泪满襟,她在信中写道:“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直到启程前,父亲才知道女儿归国抗日的壮举,他连奔带跑赶往码头,父女相对无言,静坐数小时,终没拦住女儿归国的脚步。
上一页 | 1 2 3 4 5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