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共享中国繁荣 海南多方扶贫归难侨
中新社海南白沙10月23日电 题:共享中国繁荣 海南多方扶贫归难侨
中新社记者 付美斌
“去国迢迢作客佣,归来重作主人翁。”二十世纪中后期一段特殊历史时期,逾20万华侨从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被迫返回中国大陆。其中,海南设兴隆等5个华侨农场以及在海南农垦42个农场中安置归难侨。
地处琼岛西部的海南省国营龙江农场,有5个归难侨居民安置点,难侨人口1154人。该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刘誉富介绍说,近年来,农场侨办、侨联引导难侨们在橡胶林下圈养土鸡等禽类和发展养蜂业,让其增加收入。目前,农场侨队已涌现一批羊、牛和养蜂专业户。
白沙黎族自治县侨办、侨联先后拨付6万元人民币(下同)为金波和龙江侨队更换了饮水管道。龙江农场的归难侨每户住房标准为60平方米的钢筋混泥结构平顶房,个人出资1.6万元,国家补助一部分。
记者在金波侨队看到,此处三面环山,一面向湖,深秋时节,仍是满山绿野,被编号的白墙平顶居民楼整齐有序,掩映在湖边绿树丛中。归难侨在此安居乐业。
“已种植芒果一千多株,每年增加收入3至4万元。”金波侨队副队长陈汉福带领记者走进他办公室,一边斟茶一边介绍说,他于1978年随父母从越南回到现址,是归难侨第二代,“三个孩子,大孩已大学毕业在海口工作,二三孩分别就读技校和高中。”陈汉福先是农场职工,后升为基层干部,每月工资是底薪加绩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年6月16日,海南省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下称“海南省安难办”)在金波侨队举办芒果栽培技术培训班,难侨们收获颇多,增长了不少芒果栽培知识。
创建于1951年的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先后安置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逾万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建设,职工住房条件改善,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农场子弟有学上。
2016年7月4日,海南省安难办和海南省农垦侨联联合主办“海南省难民子女职业技能培训班”,来自全省华侨农场与农垦农场的40多名难侨子女,接受为期两个月就业技能培训。
据海南省安难办副主任林明政介绍,近些年,先后举办多期难民子女就业培训班,为其培训烹饪、服装工艺、计算机应用、美容美发等技术。同时还聘请果树及经济作物种植专家,到归难侨居住地传授技术。
2016年,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拨付30万元用于帮助散居各市县的贫困归侨侨眷进行危房改造,按每户5000元计;资助57名贫困归侨侨眷子女就读大学,按每人3000元计。(完)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