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六)
2016年度海南寻找百姓身边好医护候选人物(六)
王清华: 造口治疗,守护生命尊严
候选医护:王清华 省人民医院胃肠外二科护士长
推荐人(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
投票编号: 3016
■ 本报记者 马珂 通讯员 冯琼
今年5月11日,在5·12国际护士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和护理工作者代表在北京座谈。省人民医院胃肠外二科护士长王清华是刘延东接见的护理工作者中唯一一名海南护士。
2004年,有着11年手术室护士工作经验的王清华来到海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工作。这个科室里,大量患者因肠道疾病丧失了正常的排泄功能,他们必须随身携带一个袋子,被称为“造口人”。
什么是“造口人”?为了保住直肠膀胱病变患者的性命,医生会通过手术切除患者病变的部位,然后在患者的腹部左侧或者右侧开一个口,这个口称为造口。患者的排泄物(大便或者小便)便会通过该造口排出体外,患者在出院以后将需要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泄物,医学上称这类患者为“造口人”。
“那时候,我常常目睹这些因饱受生理和心灵双重痛苦折磨的造口病人寝食难安的景况。”从那时起,王清华决定要进一步学习造口、疑难伤口护理知识和技术帮助“造口人”。
2008年,王清华到中山大学接受培训,取得了“国际造口治疗师”证书,成为海南省第一位国际造口治疗师,填补了海南造口伤口治疗的空白。学成归来后,满怀热情的她迫不及待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当时伤口、造口治疗在国内开展不久,是护理学中的新兴专科。这门技术有别于传统的护理,与医生手术不同,处于医生与护士工作范畴的交叉地带。由于造口治疗师的技术刚开始不被认可,王清华曾经历过一段尴尬的磨合过程。
“当时,王清华每天都要面对伴有恶臭、腐肉、脓水,甚至长满蛆虫的疑难伤口、造口。一次次精细的伤口造口护理效果,让这位默默付出的治疗师逐渐被认可,名声大噪。2012年,海南省人民医院开设了全省第一家伤口造口门诊,王清华成为出诊护理专家,为伤口、造口、失禁的患者治疗、护理,已接诊患者2000多人次。
不少患者用“神奇”来形容王清华的伤口造口护理技术。去年1月,患者陈先生跨越2000多公里,从兰州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寻找王清华帮忙处理伤口。他说,“看到王护士长这么耐心为我制定治疗、护理方案时,我觉得我来对了。”经过一个月的跟踪治疗,左臂大面积烫伤的陈先生伤口感染明显好转。
在鱼塘被竹竿插穿肚子的患者李大伯,由于病情严重,曾对王清华表示,“我不想活了,又臭又脏!”在王清华的精心料理下,他被成功治愈,成为业内一段“化腐朽为神奇”的佳话。
一位断指再植患者,因手指再植愈合不良,血运不佳,面临着截肢的风险。他抱着一线希望来海南省人民医院后,得到王清华与专业护理团队精心的护理,最终获得康复。
近年来,王清华在医院牵头举办了“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班”、组织院内疑难造口、伤口、压疮护理会诊、参与制定压疮管理规范。作为海南省首位国际造口治疗师,海南省造口伤口失禁护理专业的主要带头人之一,王清华在采访中谈得最多的是责任与压力,“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把先进的治疗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同事、同行,才能更好地造福更多的病患。”
朱勇德: 名医“下放”,为基层医疗加油
候选医护:朱勇德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推荐人(单位):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
投票编号: 3017
■ 本报记者 孙婧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朱勇德,离开挂职过的三亚海棠区南田医院已经3年多了。但是,这座深藏于南田农场中的基层医院依然让他时刻牵挂。每当他回到这里,都会习惯性地从医生值班室查到病房。
看到朱勇德,南田医院的护士们迎面走来,还会习惯地称他为“院长”。病房里的老患者看到朱勇德,会习惯性地拉着他的手,用海南话聊起自己的病情和感受。
在南田医院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朱勇德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精湛的医技实力,提升了南田医院的医疗团队水平。他留下的,是一座深受百姓信任的基层医院;他带走的,是南田地区10万农场职工和周边群众的感谢。
2010年11月初,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与三亚市海棠区南田农场南田医院达成托管帮扶协议。不久,时任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的朱勇德接到任务:前往南田医院担任院长一职,目标是两年内将这所医院带起来。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院长羊轶驹对朱勇德说,“你是一名优秀的心胸外科医生,技术全面,拥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去基层帮扶,你最合适。”
没有二话,在39岁这年,朱勇德开始到距三亚市区近50公里的南田医院工作。当时的南田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上班就是走过场。
南田医院院长韦文聪回忆,那时候,因为农场医院的体制问题,分配制度不合理,人心散漫,医院的软硬件设备也较为落后。2009年,南田医院外科门诊量低,仅能做阑尾炎和剖腹产手术,外科一年的住院病人仅100多例,百姓都不乐意到这里看病。
“我当时心都凉了。”从城市下到基层,朱勇德面临着很大的心理落差。“但是,既然选我当院长,我就一定要把医院带起来,为10万农场职工和周边百姓更好地服务。”
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在朱勇德担任南田医院院长的两年多时间里,为了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他大胆改革了绩效分配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前往农垦三亚医院参加免费培训;积极申请上层经费,为医院购进彩超、生化治疗仪器等设备;想方设法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一系列举措接连落地后,医院的软硬件获得提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也上来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2012年,南田医院年收治住院病患超2000例,门诊量达到4.3万人次。
“现在,能在南田医院解决的问题,就不去大医院。在这里看病买药的报销比例也比大医院高。”南田农场职工家属高亚茹笑着说。
朱勇德到南田医院赴任后,为了照顾患肝癌的妻子和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全家都从市区搬到了南田农场。
在南田医院工作期间,朱勇德每天白天忙工作,晚上则要照料妻子。陪妻子回三亚市区进行化疗时,朱勇德还要时刻关注手机,如果南田医院有病人需要他做手术,他一定随叫随到。由于工作出色,朱勇德连续两年被南田农场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朱勇德人品正,工作十分敬业。因为他的妻子病了,一开始我还担心他驻扎不下来,没想到他能把妻子接到身边一边工作一边照料。”羊轶驹感慨地说道。
2013年3月,从南田医院重返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后,朱勇德开始担任省农垦三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负责急诊科全面工作。带领着17名医生,最多时曾一天接治了200名急诊病人。从乐东车祸伤者到受伤渔民……朱勇德在新的岗位上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是,在他管理的3年多时间里,急诊科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获得了众多患者的好评,并在2015年被评为医院“优秀科室”。
谈起在南田医院工作的两年多时光,朱勇德不愿多提自己的付出。“在农场医院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让农场的职工,村里的百姓能够就近得到更好的治疗,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说。
周兴洋: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值!
候选医护:周兴洋 琼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组副主任医师
推荐人(单位):琼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投票编号: 3018
■ 本报记者 赵优
不高的个子,温暖的笑容,轻声的话语……在琼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免疫规划组副主任医师周兴洋,在谈吐中透露的温和气质和专业素养,不禁让人感叹:这就是心系儿童免疫工作的“天使”模样。
“参加工作20年了,从没离开过免疫工作。”周兴洋说,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值了!
1996年,20岁的周兴洋来到琼海市嘉积镇卫生院,成为基层疫苗接种点的一名医务工作者。那时的周兴洋常常到农村去给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在疾控中心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周兴洋还保存着的小小冷藏箱——方方正正的白色箱子残留着灰尘,那是常年下乡留下的印记;白色外皮也已磨损起皮。“那时条件差,下乡时疫苗冷藏全靠这个箱子。”她对记者说。
免疫工作,关乎人们的健康。谈起自己的工作,周兴洋更像是一位专家,“接种疫苗已经成为预防控制传染疾病最重要的手段,这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周兴洋向记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就像天花,它在自然界中仅感染人类,为了预防它,所有人都接种疫苗后,天花也就无法继续传播了。
如今,周兴洋担负着琼海全市免疫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疫苗管理、疫苗安全以及规范接种单位建设等。可以说,琼海孩子的健康与她息息相关。众所周知,预防接种从“0”开始,孩子从出生后到6周岁,国家要求的免费接种的预防接种针次达24针次,而14针次是在婴儿1岁前接种的。目前,琼海7岁以下儿童约5万人,每年出生人口约8000人,周兴洋和同事们所负责的免疫工作量可想而知。
经过多年努力,琼海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8%以上,人群抗体水平继续保持高水平,连续21年无脊灰病例。每一个计划免疫工作的背后,都有周兴洋和她的同事们默默付出的感人故事。
在她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份“琼海市2015免疫规划督导儿童接种率现场抽查表”,这是周兴洋和同事们前往万泉镇新市村进行的抽查统计,表格上详细记录了家长和孩子姓名、孩子出生日期、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等10类疫苗的时间等内容。这样的逐户调查,是周兴洋工作的一大内容。
“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周兴洋说。在偏僻农村,有时要顶着烈日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挨家挨户地调查适龄儿童,看是否已经完成常规免疫,不能按时吃饭,被蚊虫叮咬更是常事。为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免疫接种效果,周兴洋就背着冷藏包,入农户、爬居民楼、找流动人口集聚地……
不是没受过委屈,但贴心交流和传授,成了周兴洋工作的法宝。“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服务好千万家庭儿童的健康,减少疫苗相关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是我的梦想。”她语气坚定。
作为琼海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技术专业指导者,每天,周兴洋都在关注全市31个预防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并亲自指导各级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开展监测、调查、诊断和处理。
今年3月,山东非法疫苗案让疫苗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事件发生后,周兴洋的办公室电话向社会公开,面对电话中家长的疑虑和担忧,周兴洋用自己的专业和耐心为家长解疑释惑,“希望大家对疫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来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