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闹心工程?

17.07.2014  11:32

  为了平抑海口菜价,2013年海口耗资1100多万元在四个区建成了四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如今半年过去,四个批发市场门庭冷落,门可罗雀。

  从几家媒体报道的内容来看,四个公益性批发市场遇冷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选址不当。像秀英市场离居民区太远,设了零售摊位,但根本不会有市民为了买几斤菜跑大老远。二是交通不便,如龙华市场通道非常窄,货车进出十分困难。三是供货环节出问题。如龙华市场签约的合作社不能供应菜品,导致市场“无米下锅”。四是配套设施不健全,几个市场在设施上都有不如人意之处,有的是塑料大棚,又晒又热无人光顾;有的是市场太小,菜农进不去;有的则没有蔬菜农药检测室等等。

  此外,4个市场由4家不同企业经营,无法形成合力,批发量太小。量上不去,无法形成规模经营,成本降不下来,批发市场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以致连“打游击”的马路市场都竞争不过,这可以说是目前四个市场遇冷的最致命的原因。

  上述这些原因,有些可以通过后期调整来完成,有些能调整但要花费极大代价,而有些,根本就无法调整,比如选址问题。很多市民对这4个公益市场的前景不看好。有网友认为海口的公益菜市场,最后还是会步“平价菜店”的覆辙,高调登场,惨淡退市。

  确实,从平价蔬菜超市,到蔬菜大棚,再到公益蔬菜批发市场,我们一次次看到了政府平抑菜价的决心。可事实是,平价菜店老板跑路,蔬菜大棚长满青草,公益蔬菜批发市场遇冷,这些惠民举措总是一次次地在老百姓的期许中登场,又一次次地在老百姓的失望中退场,惠民工程根本没有起到惠民作用,反而将巨额的补贴打了水漂。稍加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举措失败的原因也大致相同:前期规划不足,中间缺乏监管,出问题后追责力度不够。这让人不得不反思:海口菜贵,究竟是市场原因,还是管理的原因?甚至,我们的这些措施,建平价菜店、建公益菜市场对平抑菜价真的有用吗?

  有网友说,海口菜价降不下来,不是因为缺一个免费的公益菜市场,也不是建几个平价菜店就可以解决的,这其中,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操控菜价,不斩断这只黑手,不破除供应链上的断垄格局,不杀住那些骗取补贴款的投机商贩,平价菜只能是空中楼阁,民心工程,最后都会变成闹心工程。(紫色牵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