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创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 构筑公平诚信市场环境
经济社会领域存在的失信行为,是百姓“痛点”,更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挡路石”。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是失信高发地,严重失信企业中标、中标企业严重失信时有发生。
如何“对症下药”“靶向治理”?海南通过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截至今年7月,700家黑名单企业主动履行了相关义务并进行信用修复退出黑名单。退出黑名单的企业全部为法院判定的失信被执行人,已主动履行了100笔执行金额,据不完全统计,履约金额高达1.86亿元以上。
加强协同联动:
促进信用监管全覆盖、奖惩措施精准化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具有公益性、垄断性、专有性的社会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一直是各类市场主体重点争夺的对象。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违法转包分包、围标串标等失信甚至违法行为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健康发展,破坏了公平统一的市场交易环境。同时,在投标人资格审查中信用监管措施不严,部分黑名单企业违规中标现象时有发生,给项目后续建设带来极大风险。比如,某大型工程建设企业2015年至2017年六次被各地法院列为“老赖”,期间该企业不断中标又不断因工程款结算等问题成为“老赖”,故意拖欠账款,给项目顺利推进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据介绍,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实现“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信用监管和联合奖惩全覆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已有个别城市开展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监管的探索,但普遍存在黑名单一刀切全禁止法律法规依据不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无授权或只有个别主管部门授权实施惩戒措施涉嫌越权执法、覆盖面小只实现了本城市的监管应用、惩戒主体不全仅针对竞争主体等问题,还没有探索总结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结合海南实际,我省重点从制度标准、实施方法、技术对接等3个方面、6项具体工作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创新落地实施,即:红黑名单再分类,对监管主体实施差别化奖惩措施;集中委托奖惩权,统一奖惩标准助力阳光交易;交易环节全贯穿,实现三个阶段六项环节信用强监管;交易主体全覆盖,确保交易参与各方依法守信;相关平台协同联动,发起、响应、实施、预警无缝衔接;奖惩措施精准实施,奖惩对象动态化管理、奖惩措施自动化执行、奖惩结果即时化反馈。
创新带来突破:
实现信用核查和奖惩实施自动化智能化
一系列探索和创新,逐渐产生了积极效果。
“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创新,有效解决全省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监管不到位问题,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核查和联合奖惩精准化、自动化、实时化的突破,依法依规限制严重失信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创新亮点主要包括:全国首创红黑名单四色再分类制度,将国家和海南省出台的备忘录及黑名单管理办法涉及的53类黑名单和8类红名单进行了再分类,形成4类标准化的奖惩措施。二是全国首创统一委托模式,获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和主要实施主体部门共计22家单位委托,由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代为自动执行信用核查和联合奖惩措施。三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各级共计14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监管嵌入全覆盖。所有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交易事项全部实施信用核查和联合奖惩。四是全国首创和率先实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全部3类主体、3个阶段、6个交易关键环节信用智能化应用。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创新给各行业领域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均提供了示范,给各信息系统嵌入信用核查和联合奖惩功能提供了模板,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各单位可以套用“出台某个领域信用监管的具体制度、梳理信用监管的具体措施、改造支撑信息系统并实施与海南自贸试验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对接”流程,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调整,较快实现本行业、本领域信用监管的全覆盖。
从实施效果看,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创新取得较好成效。
通过信用联合奖惩应用,海南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核查和奖惩实施自动化智能化“零至一”的突破,避免出现因漏核漏查信用状况导致黑名单企业中标的违规事项发生,减少潜在的公共资源交易违约风险,助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此外,信用核查时间由原来手工核查单次5分钟缩短至信息化核查1秒钟,大大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和办件能力,也保证了核查的准确性。
此外,上述退出黑名单的企业中有79家部分失信记录甚至可追溯到2014年,属于长期难以执行的老问题。通过实施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可进一步压缩“老赖”生存空间。
原标题:我省创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构筑公平诚信市场环境 有效限制严重失信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