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岛屿发展年度报告(2017)》发布
报告对2017年全球主要岛屿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进行梳理回顾,并从岛屿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管控好开放对岛屿经济体的影响、岛屿农业发展、小岛屿国家竞争弹性和竞争力关系等方面研究了岛屿经济体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汇集了全球知名岛屿经济研究专家的前沿研究成果,学术性、资料性强,为岛屿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报博鳌4月9日电 (记者罗霞)今天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分论坛,发布了《全球岛屿发展年度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省外事侨务办和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岛屿研究中心合作推出,对岛屿发展的多个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论述,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空白。
报告是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合作的典型案例,撰写报告的国际学术团体经过近一年的协作和努力,完成了报告的起草、审核和中英文版本的印刷工作,并在论坛年会上推出。报告对2017年全球主要岛屿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进行梳理回顾,并从岛屿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管控好开放对岛屿经济体的影响、岛屿农业发展、小岛屿国家竞争弹性和竞争力关系等方面研究了岛屿经济体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汇集了全球知名岛屿经济研究专家的前沿研究成果,学术性、资料性强,为岛屿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报告肯定了海南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论坛在推动岛屿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
报告指出,各岛屿发展千差万别。“有些岛屿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经济较繁荣的地区,而有些岛屿的面积较小、人口稀少、经济规模有限。一些岛屿经济体的创新水平和开放度高,例如新加坡在创新产出方面排名世界第一,爱尔兰的‘全球化程度’世界排名第二。一些岛屿是国际投资资本重要的来源地,而印度尼西亚和英国等地企业接收的资本投资超过对外投资。”
“就岛屿发展而言,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看到不同的岛屿取得的成就不一,所面临的挑战不同,在制定岛屿发展战略和规划时要因地制宜。”报告建议,岛屿要结合自身条件制定本地和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以充实人力资本、鼓励创业创新,抓住外部机遇。
“人们通常认为,岛屿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的。但研究表明,仅有少数小岛屿经济体从商品出口中获得了超过40%的进口资金来源;进口量普遍超过出口并持续几十年的情况说明,大部分岛屿依靠非出口性外部资金来维持进口。目前,较为成熟的岛屿经济模型均证明了这一观点。”报告指出,这些模型包括“MIRAB模型”(通过外来移民、外部汇款、援助作为进口资金来源)、“TOURAB模型”(发展旅游业和依靠外国援助)、“SITE模型”(小岛屿经济体模型)和“PROFIT模型”(人口、资源、开放、金融和交通)。
报告专门解读了海南的经济发展模式。报告提到,作为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海南大多数外部交易发生在与国内其他地区之间,而非国外。“从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这似乎表明海南是旅游型而非贸易型经济体。”
“有两个亚洲岛屿经济体十分突出: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两者都是世界知名的集装箱港、全球金融服务业的中心。”报告认为,这两者的战略成功或能为海南发展提供经验。“新加坡和香港战略发展的基本成功要素是:区位(对转运业务而言是根本性要素)、历史(新加坡和香港有着数百年的贸易发展历史,经过长期积累达到综合服务的临界点)、先发优势,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