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给南宁市坛板坡乡亲们回信

06.11.2014  22:51
\ - 蓝网
\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李克强总理给南宁市坛板坡乡亲们回信

   勉励大家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2013年7月9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与南宁市坛良村坛板坡群众在村头拉家常、话发展。当时,总理关切地询问大家:水和路通了没有,乡亲们的生活困难多不多。李克强总理表示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群众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双手走上致富路。记者 刘宇 摄

  11月5日,在南宁市坛良村坛板坡,村党支部书记黄达章把李克强总理的来信念给围在身旁的父老乡亲们听,大榕树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记者 徐冰 摄

  “农业和农村就像大榕树的根,这个根扎牢了,大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国家也才能发展得更好。”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乡亲们回信,充分肯定坛板坡的变化是自治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体现,是乡亲们用勤劳双手收获的果实。希望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勇敢尝试,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带动周边乡村一起加快发展。(记者 黎攀、文彩云)

   回信全文如下:

  坛板坡的乡亲们:

  看了你们寄来的信与照片,得知一年多来坛板坡的变化,我和大伙一样高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房子修整一新,合作社给大家增加了收入,生活红红火火。这是自治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体现,是你们用勤劳双手收获的果实。

  去年夏天咱们一起坐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就村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大伙提出了通水、修路等急迫问题。缺水、少路困扰着许多农村的发展,党和政府下决心啃下这两块“硬骨头”,为农民群众兴业致富打好地基。水路通,农桑隆。农业和农村就像大榕树的根,这个根扎牢了,大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国家也才能发展得更好。希望你们以饱满的热情,勇敢尝试,勤劳耕耘,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带动周边乡村一起加快发展。

  有时间我再去看望大家。祝福全体乡亲们!

   坛板坡村民写给李克强总理的信

   (摘要)

  尊敬的李总理:

  您好!我们是广西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的村民,经过大家商量,今天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信。

  去年7月9日,您冒雨来到我们村,到田间地头了解甘蔗、水稻的情况,随后在村头的大榕树下和我们拉家常。当时,您关切地问了国家的惠民政策在村里落实得怎么样,水和路通了没有,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村里主要种了哪些农作物,收成怎么样,村民外出务工情况和收入怎么样,乡亲们生活困难多不多,有哪些困难需要党委、政府帮助解决等贴心窝的话。临走时我们送您两筐自家种的花生。您接过花生,郑重递给身边的彭清华书记和陈武主席,并说:“一筐代表水,一筐代表路,我和自治区的书记、主席一起承担起这个责任。我从两筐里各带走一粒花生,代表心系大家,记得刚才和乡亲们说的问题,我们共同努力把水和路解决好。”您的话让乡亲们很感动。

  今天给您写信,就是想向您汇报这一年多来我们村的变化。我们坛良村坛板坡有320多户,1310人。以前,坛板坡是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贫困小山村。村内道路泥泞,没有排水排污设施,到处乱搭乱建,脏乱差严重,居住环境很差,村民喝不上干净水,没有水浇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乡亲们的收入来源不多,生活比较贫困。

  各级党委、政府非常关心我们村的生产生活问题,帮助我们把水和路等问题逐个解决。

  现在,村里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村内水泥路相连相通,大货车可以直接开到田边地头,房前屋后都硬化了。政府帮我们做了村子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自力更生,各家各户从多年积蓄拿一点,部分农户从农村信用社贷款一点,新建和改建自家房子。全村一共新建了40栋、改建了180栋有壮乡特色的房子。村里还起了幼儿园,新建了小学,建了戏台和供大家休息娱乐的场所,房子乱建、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现象基本没有了。我们成立了坛板坡农业专业合作社,村里绝大多数田地都流转给农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由合作社与南宁来的4家大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政府对土地进行连片整理,修建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这4家公司种植了红龙果、茂谷柑、蔬菜等,还搞观光农业。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事情做,生活越来越好了。

  现在,我们村不仅是南宁市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示范村,也是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村。乡亲们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心气更顺了,心情更爽了。我们坛板坡组建了“一组两会”(党小组、理事会和户代会),实行村民自治,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嘹啰山歌队、腰鼓队等,将村里的变化编成壮乡嘹啰山歌,村里每周都有演出。看着村子越来越美、大家收入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村里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们从心底里感谢总理,感谢党!

  乡亲们都有一个想法,希望您再到我们村看看,和我们聊聊天,在我们的新路上走一走,到我们的新房子坐一坐,尝一尝我们家里种的花生、蔬菜、水果,喝一喝我们壮乡的罗汉果茶。

  衷心地希望总理您多保重身体!

   坛板坡的笑声

  “看了你们寄来的信与照片,得知一年多来坛板坡的变化,我和大伙一样高兴……”

  11月5日,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坛良村坛板坡村民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回信,由村民代表用壮话和普通话,通过大喇叭播放。

  仿佛还在昨天——2013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深入坛板坡调研,就新农村建设问计于民,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年多来,在自治区及南宁市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体村民的辛勤努力,坛板坡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水通了,路通了,产业有了,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

  坛板坡的变化,是南宁市综合示范村建设的缩影,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是党心民意融和交汇的成果。

   “这是自治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体现,是你们用勤劳双手收获的果实。”

   ——摘自总理回信

  11月5日一大早,村民周月莲弯腰拧开自家水龙头,“哗”的一声,白花花的自来水倾泻而出。而往年此时,她要起得更早,去挑满一天的生活用水。

  和周月莲一样,村民卸下沉重的担子已经有些日子了。

  今年8月21日,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坛板坡进入了“自来水时代”——全程36公里的饮水灌溉工程,将水从南宁市良庆区的供水公司引进村来。村民盼望已久的自来水,流到了各家厨房、卫生间,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去年7月9日,李总理就在这棵大榕树下,和我们一起就村子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村民们欢聚在一起,聆听着总理回信,回忆着总理的嘱托。

  当天,李克强总理冒雨来到坛板坡,与村民们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亲切交谈,了解村民对改善交通、用水及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离开坛板坡时,村民将两筐自家栽种的花生送给李克强总理。李克强接过花生,郑重地递给身边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和自治区主席陈武,他深情地说:一筐代表水,一筐代表路,我和书记、主席一起承担起这个责任。我要从两个筐里各带走一粒花生,代表我心系大家,会记着刚才说的问题,我们共同努力把水和路解决好。

  榕树下的嘱托,不仅带给村民们温暖,更激发了大家大干一场的壮志豪情。一年多来,全体村民携手努力,辛勤奋斗,使坛板坡旧貌换新颜。不仅水通了,困扰多年的行路难也解决了——6公里水泥路直通村口,4条总长8公里的村屯互通道、14条总长11公里的坡内道路建成使用,40条巷道得到硬化。

  更让村民喜悦的是日渐丰盈的钱袋子。

  56岁的黄珠全家中有29亩土地,现在已全部流转出去,每年除可以收到土地流转金1.8万多元外,一家4口在家门口打工,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以前上门找活干,现在生意忙都忙不过来。收入比原来翻了一倍。”坛板坡的变化,让村民黄永思乐开了花,以前靠在附近村子揽小工程过日子,现在村里有了产业,每天平整土地、回填土方,忙得团团转。

  4家大公司的进驻、现代农业的发展,全村的劳动力不仅领着租金,还都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的坛板坡,坡屋面、小青瓦、木格窗,140多栋具有浓郁壮乡风韵的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个路通水净、清洁美丽、产业兴旺的新农村展现在人们眼前。

   “农业和农村就像大榕树的根,这个根扎牢了,大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国家也才能发展得更好。”

   ——摘自总理回信

  坛板坡如何建设、如何发展,汇聚着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多方智慧。

  南宁市将坛板坡作为综合示范村,开始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造及危旧房拆旧建新、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群众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提升、周边资源整合提升等五大攻坚行动。

  坛板坡组建起“一组两会”(党小组、理事会和户代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强势推进工作,统筹各方力量,啃下水和路这两块“硬骨头”。

  村民们创业致富的热情被大大激发。在“一组两会”统筹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涌现出26个“带头人”。“他们有的是在外见过世面的生意人,有的是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的行家里手,他们为村子的发展舍得奉献。”村民黄梅娟说。

  “当时在电视里看到李总理来到坛板坡,为了改变我们村的落后面貌,我立即辞掉在广东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就回来了。”黄东汉义务回乡建设,加入带头人之列。

  “只要村子搞好了,就是给我最大的补偿。”在南宁当过工厂技术员的黄秀练,算得上是坛板坡的文化人。村里动议要建广场,他第一个站出来主动献出宅基地。土地流转,黄秀练带头赞成,还带着大家学习养龟、养鳖技术,靠新的养殖业发家致富。

  为确保全体村民都能获益,村里带头人和镇党委班子在会议室里连续研究了17个小时,并挨家挨户地核算土地,做村民思想工作。

  仅一个星期,全村4000多亩土地的流转便顺利完成,4家现代化农业企业也顺利进驻。红龙果、柑橙等规模化种植基地很快发展起来。

  如今,村子四周,连绵不断的小土坡遍插种植红龙果的攀爬架,希望的田野上建起了第一批80多亩蔬菜大棚,一条条白色的滴灌管道从山脚蜿蜒而上,为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输送水源与生机。

   “希望你们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带动周边乡村一起加快发展!”

   ——摘自总理回信

  一封回信见深情。

  谈起心里最大的愿望,坛板坡村民们异口同声:希望总理再来一次,在我们的新路上走一走,到我们的新房里坐一坐,尝尝地道的壮族农家饭。

  “现在做饭不用再滤黄泥水了,这样的饭吃起来又香又健康。以后不用水井了,但还要保留村口那两口老井,以此纪念总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一旁的黄秀伦抢着说。

  “土地集中流转,增加了收入,我们要用腰鼓表演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腰鼓队队长黄梅娟第一个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字。在她的带领下,大家都享受到了现代农业带来的实惠:一边收租,一边在农业基地当产业工人,月收入好几千元,还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村民纷纷表示,我们村现在有大变化了,但我们不能坐享其成。有了那么好的基础条件,更要寻思如何更好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李总理想的不只是一个村脱贫致富。要感谢李总理,就要把我们村的示范工作做得更好,带动其他贫困村一起致富奔小康!”坛良村党支部书记黄达章的一席话,赢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如今的坛板坡,正在实现从贫困村到新农村的蝶变,辐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村民们投入自来水、水泥路建设工程的热情,已孕育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坛板坡精神”,并在周边村屯蔓延;

  4000多亩农田经过流转后建成了4个现代农业基地,并成为“一组两会”协商自治的“坛板坡模式”,每个月都会迎来各地的取经者;

  坛板坡是一面镜子,这样的变化在南宁市并非一枝独秀。一年多来,南宁市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所辖12个县区各选择1个贫困村重点打造,采取政府补助一点、县区配套一点、企业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通过示范带动,特色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特色新农村建设进程。(记者 文彩云、黎 攀)

   ■短评

   根深自会枝繁叶茂

  去年7月,南宁市坛板坡村口大榕树下,前来调研的李克强总理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聊解决交通难吃水难,聊人居环境和生态建设。临行时,带走浓厚乡情,留下殷切希望。

  一年多后,坛板坡的变化,写在村民们眉开眼笑的脸上;帮助村里修路通水建设新农村的党员干部身影,烙在村民心里;党和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一片真情,则深深渗入大榕树下的厚土中。

  这一年,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期间。坛板坡的变化,反映了全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后的变化,被村民记住的干部身影,就是全区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缩影。这说明,各级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眼里有群众,心中装群众,真心帮群众,作风转变,民心可鉴。亦说明了,越是如此,越要更加勤勉自省,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才能够让广大群众不失望、有希望,党群一心求发展、谋富强。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是一首经典老歌,也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一段话。这段话说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把根深深扎在人民之中,如南国榕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枝繁叶茂。(许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