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涨价不是治本之策
近日,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0.69名。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项目,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按规定纳入医保 支付范围。 (5月19日《新京报》)
目前,我国有2.26亿儿童,每千名儿童仅有0.53名儿科医师,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儿科医疗保健需求更为迫切。可儿科面临的困境较多,存在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儿科医务人员流失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科涨价也未尝不可,况且,报销比例也将调整,这可以理解,不过,涨价却不是治本之策,在我看来,儿科可适当涨价,但更要政府增加投入。
儿科涨价,理由并不缺乏。因为一方面儿童临床治疗比较难;另一方面儿科的发展存在缺人才、缺专业、缺床位。儿科涨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提高因此调整儿科地位,从而缓解儿科的困境,特别是能够吸引更多的儿科人才。这值得肯定。
儿科涨价,这对于家长来说,增加了看病压力,虽然报销比例提高了,但最终家长付出的医疗费也会增加。孩子生了病,不可能不看病,而且孩子的病也耽误不得,家长再苦也要将孩子的病看好,如果儿科涨价涨得厉害,这对于家长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儿科的看病压力是很大的,这是由于在儿科方面投入不足。而改变现状,儿科涨价固然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却不是治本之策,最根本的还是政府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要增加儿科的投入。
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既要鼓励培养人才,又要保住现有儿科医生,减少儿科医生流失。为此,可以根据床位数或儿科医生数给予定向补助,来稳住现有医生。另据了解,2020年每省至少一所高校开设儿科本科专业,这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这也是治本之策。
需要指出的是,儿科涨价,究竟涨到什么程度?是否“合理”,这需要公众来评判,最重要的是不能暗暗地涨价,而该光明正大,涨多少,哪些项目涨了,事先向公众交待清楚,这是很重要的事,千万不能假装不知道。更不能已经涨价了,公众却还是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