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电信诈骗手法翻新 将专项整治甩掉“黑名片”
原标题:儋州打响整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大会战甩掉电信诈骗“黑名片”
今年7月7日,南京市秦淮区居民郑某在网络上被骗近300万元。经查实,作案者在儋州。8月20日,儋州警方一举抓获涉案嫌疑人6人。
这还只是网络诈骗的冰山一角。
儋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铁刚说,儋州是全国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的8个重点整治地区之一,必须下大力气迅速消除这一“黑名片”。
11月12日,儋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序幕正式开启。
五个时期,网络诈骗手法翻新
近10年来,儋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不断翻新。
儋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有武介绍,梳理下来,该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为五个时期:
2006年初,儋州最早出现的电信诈骗犯罪,是犯罪嫌疑人在网吧内发布所谓中奖信息,骗取办理奖品所需的手续费、保险金等。
2007年至2008年,犯罪嫌疑人安装私人用户宽带,虚假登记宽带用户地址、姓名,使用小灵通作为客服电话诈骗。
2009年,犯罪嫌疑人将私人宽带安装在城乡接合部,以及那大周边镇场实施诈骗。
2010年至2014年,犯罪嫌疑人使用“网络400电话”,作为客服电话进行呼转,并从常规到前台或银行自动取款转为网上银行、POS机转账等转移赃款。
从2014年起,犯罪嫌疑人冒充机场售票中心工作人员,实施机票改签退票诈骗,这类案件占全部电信诈骗案件的60%。
三大特点,网络诈骗从城到乡
周有武分析,跨越多个时期的儋州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三大特点:
在地域上,窝点分布广泛。犯罪嫌疑人多选择如村庄或橡胶林等偏僻地作案,一旦得手,就转移到外地ATM机取款,或到有银行POS机的商店去刷卡兑现。
在组织上,团伙分工明确。有些团伙家庭式作案,联系密切;有些则互不相识,单线电话联系。
在手段上,实行匿名运作。“网络400电话”客服电话、实际转接的手机卡等作案工具,都在网上交易购买,没有实名登记,网络所显示的IP地址并非真实地址。
这些特点,导致电信网络诈骗从城市转到乡镇,且手法隐蔽。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4年,儋州警方每年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0多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0多人,另协助外地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100多名。从今年8月14日以来,儋州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97名,打掉犯罪团伙20个,端掉犯罪窝点23个,破获刑事案件80起,缴获赃款20多万元,协助外省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82人。
一套体系,协同打击网络诈骗
儋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易向阳介绍,儋州明确了打击治理重点,下一步将“双管齐下”——
一是重点打击8类违法犯罪人员,包括机票退改签诈骗、网购平台购物诈骗等犯罪群体;非法获取、出售和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人员等。
二是重点规范治理8个方面的违规行为,包括违规出租电信线路;违规批量办理、非实名办理手机卡、上网卡等。
据了解,为确保以上重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儋州成立了7个工作组。对此,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耕强调:“各单位和部门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构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周至少通报一次信息,加强协调、打防结合,切实清除电信网络诈骗的毒瘤。”